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绵阳-成都-乐山通道内客运交通需求,探讨城际铁路与其它交通的衔接方式.研究结论:通过对绵阳-成都-乐山通道主要交通方式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分析,通道内应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紧密结合的分工衔接模式.为充分发挥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功能和效益,规划建设中应考虑与干线铁路采取旅客换乘衔接和运输组织衔接2种方式,以达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目的.同时城际站址的选择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现有的公交、长途汽车站及航空港布局等综合比选,车站尽量靠近城市轨道交通结点、公交长途汽车站或机场航站楼,做好综合交通一体化研究,方便城际客流能快捷地换乘城市公共交通,并与公路交通采取联合运输和高峰分流模式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我国客运专线已在积极修建,2008年后,高速客运专线网将逐步形成,高速客运专线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铁路的竞争能力。本文研究客运专线的建成对通道上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即各种方式分担率的变化。Logit模型是预测运输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它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首先研究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Logit模型),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为5个衡量指标,并建立其广义费用函数,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和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最后以北京~太原间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为例来研究该模型的应用。结果显示建成后的北京~太原间高速客运专线将吸引大量客流,使铁路客流分担率增加10%。  相似文献   

3.
沪杭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沪杭客运专线的建成,沪杭运输通道内原有运输格局被打破,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将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沪杭运输通道旅客进行SP和RP调查,分析沪杭运输通道客流的构成和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运用非集计的多项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别标定不同月收入旅客群体的出行效用函数。利用该模型,计算沪杭客运专线开通后,基于多种客运专线服务水平方案下的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分担情况和客运专线的客流结构。从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及有序竞争的角度,得出客运专线在沪杭通道内的合理定位,并提出票价和开行间隔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考虑旅客选择行为和运输供给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设计了基于供需匹配的两阶段客流分担率计算方法。第一阶段从旅客出行意愿出发,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差异和不同通道内客流结构的差异,建立分客流类型、分列车等级的客流分担率计算模型;第二阶段从运输供给出发,基于旅客效用值设计了客流转移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此给出客流分担率的修正方法。以武广通道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运输供给修正后的客流分担率与实际客流分担率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浅析建立轨道交通清分中心(ACC)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是深圳市的交通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清分中心(ACC)是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是构成深圳公交一体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一票换乘、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条件;是轨道交通网络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是保证各运营商利益,实现跨运营商的公共平台;是满足乘客无障碍换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运车站是一个集多种交通方式的分配平台,衔接着城市间的运输系统和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换乘节点。确定合理换乘量,优化客流交通组织,对车站的客流交通组织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提供各交通方式之间的高效快速换乘是铁路客运车站在城市交通一体化中的核心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义费用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对较为常用的Logit模型原理进行阐述,预测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选择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为衡量指标,并建立广义费用函数,最后分析了Logit模型在连盐铁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后推出的货物运输产品为出发点,采用Nested Logit模型对货物运输产品市场分担率进行研究,在考虑影响产品市场分担率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货运产品的市场分担率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对铁路货运产品投入市场后各种运输方式下货运产品的市场分担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旅行时间、运输价格和延误时间变化对货运产品市场分担率的影响,为今后货运产品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空间组合与衔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市域交通之间的衔接关键节点,需要设计人员通过完善的建筑手段,来协调各种交通在枢纽内部平面及竖向进行功能排布,在枢纽内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从而为乘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换乘服务实现交通一体化。以客流比例为切入点,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各功能区之间的权重关系,并以权重关系为基础分配各功能区位置及空间序列关系,以达到最优的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10.
运输通道是指在一个运输带状地域内,由多种运输方式通过合理分工组成的客货流密集走廊。采用时间价值模型预测运输通道内多种运输方式的客运分担率,从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和舒适性等方面构造旅客的广义出行费用,提出一种计算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旅客单位时间价值的方法,最后以柳南运输通道内柳州—南宁客流区段作为实例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口高度密集的大中城市,综合运输系统无疑是城市重要的、多层次的、多目标的复杂的子系统。其中,城市交通换乘是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重要纽带,文章以成灌铁路为例,通过分析高峰时期客流所确定的开行方案,以高速铁路与地铁2种运输方式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综合交通换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重视不够,换乘率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功效的发挥.针对我国自行车出行方式比重普遍下降的形势,结合我国当前的交通政策,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空间分布特性、衔接的必要性、衔接总体思路、衔接设施布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铁路站房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系统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结合体,其内部各子系统间、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铁路站房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问题,是实现一体化运输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南京站北站房与地铁3、9号线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铁3、9号线与北站房两种配合方案对比,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北京城铁13号线望京西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普通换乘站点多方式衔接换乘的特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3种主要换乘方式,及私家车、自行车、步行3种附加交通方式为选择肢,构建基于出行目的、衔接距离双重因素最优的广义-Logit方式选择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普通轨道交通站点多方式客流衔接换乘预测方法,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及对比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和精确的预测轨道交通与衔接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量,研究成果对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多方式换乘设施布设,客流交通组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Logit模型在广深铁路客流分担率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客流分担率估算的常用方法有分担率曲线法和函数模型法,通过比选决定采用函数模型法中的Logit模型。从旅客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传统的Logit模型特征函数求解进行改进;以安全性、快捷性、票价水平、舒适度、开行间隔、方便性、服务水平和环境友好性等8个参数确定运输产品的效用值,代替传统的Logit模型求解特征函数值。在市场调查和参考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定8个参数的效用值,利用改进的Logit模型,计算出在广深间旅客运输市场中铁路的需求分担率为46.7%,公路为53.3%。依据1999—2003年广深间实际客流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铁路对总客运需求的满足率为18.8%,城际铁路对城际旅客运输需求的满足率为72.7%。可见,广深铁路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客运需求。因此,铁路四线建设应该加速,运营组织模式应该改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接运能力协调匹配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北京南大型综合交通客运站的换乘接运能力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出租车交通以及城市社会车辆交通等与城间铁路交通的换乘接运能力合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引入多元化投资的方案,带来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由多个企业建设和运营的现象。多个企业运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和定价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提出了多企业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三种换乘模式和两种定价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票务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定价模式选择模型。建议多企业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采取"不出闸机、一票换乘"的换乘模式。多企业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可在换乘模式确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定价模式,以平衡企业收益和乘客利益。  相似文献   

18.
论述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的概念和必要性,并以西安地铁为例,详细阐述开展此项工作的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车站功能分级体系、确定车站换乘方式、计算换乘设施用地规模、确定换乘设施用地红线、规划设计换乘设施用地布局等,最后提出西安地铁开展换乘设施一体化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货物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分担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货主选择货物运输方式各类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改进的Logit模型(评定模型)。并以锡盟地区白音华—赤峰通道为例,研究了通道内公路和铁路运输竞争力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未来新增铁路货运通道后,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架,其站点覆盖范围有限,必须依靠良好的换乘接驳系统。由于前期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重视不足,导致居民换乘不便,"最后一公里"问题尤其突出。通过总结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换乘衔接不足问题,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的规划和设计,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