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南宁地铁4号线与5号线换乘车站基坑工程,介绍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常用的基坑监测方法,对易出现的基坑监测预警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造成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项目变化速率及累计值增大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或处理措施,以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汪新 《铁道建筑》2014,(5):89-91
针对一紧邻高铁深基坑工程,基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开挖对深基坑稳定性和对高铁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制定了基坑和高铁两方面稳定性监测的项目、周期、频率、控制标准等。通过信息化监测技术发现了基坑非对称开挖、换撑局部不完整、基坑外侧降水等引起的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变化问题,及时指导了施工方案的调整。实践表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效防止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基坑失稳,保证了基坑安全开挖,同时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紧邻高铁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光纤传感智能监测系统是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和阿里云平台,针对复杂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智能化安全管控系统。通过光纤传感智能监测系统在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明挖隧道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深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的监测指标、监测元器件和监测实施过程;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在线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施工对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邻近支撑安拆对钢支撑轴力及基坑顶部和底部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时,施工扰动对基坑边坡变形有一定的影响;每道支撑对邻近支撑的支撑轴力影响明显;光纤传感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监测数据,为深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高铁旁基坑开挖日益增多,在软土地区极易导致高铁沉降,严重影响安全运营。目前软土地区高铁旁基坑支护设计及监测技术尚不成熟,设计经验及监测数据极度缺乏。本文依托软土地区某紧邻高铁的基坑实例,对其设计及监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高铁侧支护应按变形控制、对支护加强的方案实施,可减小路基沉降;(2)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后高铁沉降时间长,呈蠕变特性,每层土开挖后沉降速率先大后小,最终沉降值很大;(3)同一位置路肩、接触网立柱、铁轨沉降基本一致,基坑中部沉降速率及沉降量较大,两侧及远离基坑处沉降较小;(4)坡脚沉降比路肩、接触网立柱、铁轨沉降小;(5)周边基坑同时开挖及降水,导致两基坑交界处高铁沉降较大;(6)本基坑开挖与降水影响高铁距离约5倍基坑深度;(7)本基坑设计和监测经验可供高铁旁基坑设计、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高峰站超大深基坑工程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弱膨胀土地层深基坑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并通过监测技术数据分析,预测指导基坑全过程开挖支护,确保了超大深基坑施工安全稳定,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北关车站工程实例,重点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措施以及降水半径、降水漏斗、渗透系数的合理选择,使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间无坍塌,最终达到无水作业,保证了基坑开挖速度、工期和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无锡地铁河埒口站基坑监测为例,研究了长标距FBG光纤传感技术在地铁基坑施工应变及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式布设光纤传感器可较准确地监测地下连续墙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变形,并能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状态及安全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施工参数,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并确保后续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8.
以青岛地铁R3线嘉年华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阐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桩顶沉降、桩顶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项目,结合车站复杂的地层条件和现场施工情况,对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实测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整体沉降变化比较平稳,随着开挖的进行,呈现出快速沉降的趋势,沉降累计变化量逐渐变大,开挖完成后再次趋于平稳;桩顶竖向位移在该种地质环境下基本表现为向上移动,随着支撑架设和主体结构施工的完善,桩顶竖向位移慢慢趋于稳定:桩顶水平位移变化平稳,累计变化量很小,说明基坑围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在滨海地区基坑施工中,地下水位受潮汐和降水的影响较大,应做好地下水位监测预警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基坑监测手段的不足,结合信息化发展,设计了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基坑监测系统的流程架构。以铁科院科研业务用房基坑工程监测为依托,建立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BIM模型,搭建了基坑监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监测对象及监测结果的三维可视化、基坑监测技术的信息化和管理手段的升级化,同时探讨了BIM技术在基坑监测方面的深化应用方向。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基坑监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下穿京沪铁路爆破震动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尾水隧洞爆破开挖工程,介绍了爆破参数设计及爆破振动监测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提出了爆破参数设计优化值。  相似文献   

11.
基坑支护优化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坑施工安全性与经济效益.以广州南沙港铁路隧道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MATLAB语言,采用遗传算法对地连墙厚度、墙体嵌入深度及支撑位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ANSYS软件对优化前后进行分析比对,并结合现场监测进行可行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基坑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优化后的设计参数可节省工程成本12.7%,优化后的基坑开挖对变形控制有所改善,优化结果可行.基坑实际监测结果比数值模拟结果偏大,但整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开挖底面附近,主要影响深度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倍,进一步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版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模式,对高精度、高稳定性两个重要监测因素进行剖析,结合自主研发的监测系统在某广场基坑项目中的实际应用,验证高精度、高稳定性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可很大程度上解决自动化监测精度不高和稳定性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成都砂卵地层大型地铁基坑施工稳定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成都砂卵地层地铁车站修建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在分析砂卵地层大型地铁基坑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开挖过程的基坑监测方案及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为7.44mm,其他监测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研究出的施工技术及围护方案可确保基坑稳定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地下连续墙围护基坑施工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深圳地铁福民站工程实例 ,介绍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下的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 ,对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北京医用天平厂基坑支护与施工实际,详细介绍了土锚支护的施工工艺、施工难点以及支护技术综合应用效果,确保了基坑开挖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结合青岛地铁某深基坑开挖工程实例,介绍精细爆破在地铁硬岩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用。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为满足周边复杂环境下的严要求,基坑采用"中部拉槽、横向分区、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爆破开挖方案,增加了爆破自由面,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多次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调整并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确保了爆破开挖的施工安全并加快了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钢支撑是深基坑变形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钢支撑施工、监测技术由于自身的缺陷,无法满足实时、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的要求。以某邻近既有地铁线的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钢支撑预应力对深基坑围护桩变形的影响。介绍了一套自适应支撑系统施工技术,对其在本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支撑预应力损失对基坑变形有较大影响,与支撑无预应力时的桩体变形值相比较,支撑施加设计预应力时的桩体变形值减小约40%;自适应支撑系统对深基坑施工的变形真正实现了动态、实时及昼夜不间断的监测与控制,可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既有地铁线路变形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东深供水工程东江太园泵站地下连续墙墙体施工 ,介绍支撑结构、开挖方式、外部荷载等对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的影响 ,局部钢支撑的应力监测与分析 ,并对基坑连续墙的开挖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横跨在既有地铁隧道的上方,基坑开挖卸荷将改变下方地铁隧道的应力场,使其产生不均匀的回弹变形和附加应力,从而对其安全稳定构成威胁.结合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工程,研究基坑开挖卸荷对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卸荷土体特性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方法,并应用“电水平尺”沉降自动监测系统对地铁隧道道床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数据匹配性较好,能够相互验证,实现了地铁运营期间智能化、信息化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砂性土地区的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难点 ,选用钻孔灌注桩作支护 ,通过止、降水相结合的方法 ,再加上监测系统的信息化控制 ,成功地做到了动态控制整个基坑的安全 ,确保了基坑工程的顺利完工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