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通过勘测设计一体化工经专业基础数据及接口方案的研究,对工经专业基础数据结构设计及专业间接口提出了3个方案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公路工程勘测,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归纳了公路工程工经专业工作流程图,简要说明了公路工程概预算与铁路工程概算编制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结合勘测设计实践,介绍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价的意见,程序,内容,评价方法和主要评价指标,归纳,总结了工经专业在铁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估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的编制办法颁布后工经专业在外业勘测工作中材料调查的新规定、新要求,分类说明了材料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以达到“节约投资、控制成苓’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堤的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试验工点介绍了应用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堤这一新技术,并根据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路堤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蠕变试验路堤工后沉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保持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高速铁路要求路堤的工后沉降为零沉降,而红层属于C类填料,易崩解、软化,此研究为了验证将红层粉碎后作为高速铁路路堤填料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将红层填料经过粉碎(小于2mm以下),同时将试样的密实度提高到95%,对试样采用逐级单轴加载,每一级加载为一个月左右,直到试样破坏;同时以逐级加载的压缩蠕变曲线试验结果为基础,对蠕变曲线的减速段采用K—K—H模型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的结果,采用数值模拟对填筑高度为10m路堤的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由数值模拟结果知,路堤顶部的一年工后沉降为4mm,并在40d左右达到稳定状态。 研究结论:其结果论证了采用红层作为填料经过一定的施工工艺后能满足路堤工后零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型溶腔路堤填筑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祥 《铁道勘察》2009,35(5):96-99
宜万铁路灰岩等可溶岩占线路长度的70%。龙鳞宫隧道开挖揭示大型溶腔,空洞无充填或填充溶腔顶板塌落的巨型块石。经多方案比选,溶腔内以路堤填筑形式通过。确保溶腔路堤的压实密度,控制工后沉降是溶腔路堤设计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京九铁路孔垄至九江软基路堤工后沉降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软基路堤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预测了工后沉降量、沉降速率变化。同时分析了路堤本体沉降、不同施工期以及软基加固层下卧软层对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钢货运铁路站场位于三峡库区,填平山谷后,形成浸水斜坡路堤,铁路最高填方达74 m,其位置紧邻长江,为浸水高路堤工程。经分析得出:(1)该软土地基选择挖除换填措施,并通过水泥搅拌桩进行基坑支护,能有效保证路堤基底和坡脚的稳定;(2)浸水水位下选择渗水性填料可减小动水压力对高路堤边坡和本体稳定性的影响;(3)提高压实标准并采取一定的追密压实措施,可有效控制高路堤工后沉降;(4)采用不同长度的土工加筋材料可以加强路堤坡面浅层和路堤整体的稳定性;(5)现场监测是高路堤稳定和变形验证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技术管理对提高京九线勘测设计质量的作用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技术处古洪达铁路勘测设计的技术管理是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思想、体系、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为了保证提高铁路勘测设计质量,要求对设计文件的实施和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把加强预防及工...  相似文献   

11.
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考察红层软岩填料在不同压实度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合理确定利用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压实参数。研究方法: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红层软岩填料填筑路堤的适宜性。研究结果:红层软岩填料路堤的工后沉降随压实系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压实系数分别为0.87、0.90、0.93、0.97的工况下,最终工后沉降与路堤高度的比值分别为2.4‰、1.913‰、1.833‰、1.673‰,能够满足《200 km/h铁路暂规》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研究结论:红层软岩可直接用作路堤填料,填筑压实系数宜控制在0.93以上。该研究成果对广大红层软岩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长春至吉林城际铁路工程施工实际,介绍从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的施工工序、方法工艺、标准要求、控制措施等,提出部分经实践检验可行的技术对策,达到最大限度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铁路和公路等部门的相关规范对于路基的承载力都没有给出具体规定,导致在铁路工程设计中承载力的取值偏于保守,研究柔性路堤地基承载力控制值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理论意义。研究结论:通过对遂渝铁路软土路基工点实测承载力的统计分析与研究,指出:对一般路堤、场坪等柔性基础地基,应从路堤稳定性、工后沉降和路基承载力3个方面进行地基加固工程设计;在满足稳定与工后沉降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并初步给出了柔性路堤地基承载力验算公式及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斜坡软弱土地基路堤加固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考察打入桩和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土地基的效果,结合典型工点土的物性指标.进行了三组1:10斜坡软弱土地基路堤的离心模型试验(无加固措施、打入桩加固、抗滑桩加固)。试验数据表明,地基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堤下侧边坡下;打入桩和抗滑桩能约束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变形,提高其稳定性;打入桩方案约束变形的效果优于抗滑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明胜 《科技交流》2003,33(1):82-86
本通过对陇海铁路天兰段增建二线桥涵定测进行总结,对增建二线桥涵工点的勘测与设计加以浅显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铁路工程勘测技术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系统回顾并分析了铁路工程勘测技术自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叙述了铁路勘测技术在工程测量、航测、遥感、物探、钻探、原位测试等各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今科技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系统地、全面地对铁路勘测技术在以上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研究结论:勘测装备更加轻巧、精度更高、功能更加齐全、操作更加方便,数据采集和处理数字化、模块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集成化,建立“工程勘测设计数据库”,完善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的应用模式,是今后铁路勘测技术总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满足我国今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跨江、跨海隧道建设项同越来越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新建铁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软土路基由于压缩性高,渗透性低,固结变形持续时间长,所以其沉降规律研究就成为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为研究软土路基在某一段周期时间内的沉降变形规律,本文对新建胶新铁路软土路基进行2年的详细监测,以此分析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论:路堤土体剖面上差异沉降变形在横向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通车前,路堤不均匀沉降程度随着路堤压缩量的加大而增大;通车1年后,路堤表现为缓慢沉降过程,路堤土体在横向上的不均匀变形程度随之减小,且路堤本体沉降变化很小;土体水平位移引起的工后沉降很小,不足总沉降的9%;磁环高程变化规律表明,路基在工后约6~8个月稳定。  相似文献   

18.
赵冠刚 《铁道勘察》2006,32(5):55-57
以遵小地方铁路为例,介绍形态勘测法的适用条件、工作程序、历史洪水调查、工点勘测及计算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智  卢建康 《铁道学报》2006,28(5):118-124
利用航测技术测绘大比例尺工点图和横断面图,是铁路勘测设计部门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其主要难点在于采用小比例尺航摄,精度达不到要求;采用大比例尺航摄,航摄费用过高。本文作者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使航测外业控测精度由分米级达到厘米级;航测内业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面开展数字测图,精度得到了提高。在理论分析和精度估算后,选定合适的航摄比例尺,采用一些技术措施,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勘测设计试验证明,用航测方法测绘工点地形图和横断面图的精度满足铁路勘测设计的要求,并总结出一套作业方法和要求。数字化产品也为设计阶段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严格要求,某车站采用了PHC管桩+钢筋混凝土筏板锚固联接的桩筏基础对深厚第四系土质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本文介绍了桩筏基础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管桩桩筏基础处理后的地基沉降变形很小,经评估路堤的工后沉降均可以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