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最近有消息报道,大众汽车已与铃木汽车达成协议,将收购后者五分之一的股份。大众因此得到扩大印度和日本市场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向阳 《汽车情报》2004,(25):25-26
在与上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2个多月以后,罗孚——英国最后一家独立汽车制造商8月23日公开抛出“绣球”,欢迎上汽集团获取MG罗孚的产权股份,这是罗孚公司首次就上汽收购事件所作出的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3.
佚名 《时代汽车》2009,(7):39-39
不管是悍马还是萨博,通用的破产保护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外的企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国外的管理能力也不需要神话。该擒马还是要擒马,资本阴谋也好,事件抄作也罢,只要收购行为给自主企业带来正面的影响就好。  相似文献   

4.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5.
3月28日,中国汽车界终於诞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蛇吞象”并购案例--吉利集团以78亿美元的价格.将美国福特汽车旗下的品牌沃尔沃揽入怀中。正处於往高端汽车转型时期的吉利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成功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汽车企业走向国际化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时代汽车》2009,(11):74-75
10月10日,沉寂许久的四川腾中收购悍马之事再次勾起了世人的关注。各界评论者一如既往的质疑悍马是否是好资产以及腾中是否有实力养得起这匹"洋马"。作为行业内媒体,《时代汽车》同样给予关注。并将当事人、新闻媒体、官员对此事件的解读一并奉上,试图从纷乱的表象背后,分析出腾中收购悍马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7.
流行问答     
《汽车杂志》2009,(7):I0001-I0001
杨毅 除了议论成都公交事件,大家最近议论得最多的就是四川腾中重工了,一个在汽车行业经验有限的建筑设备制造商,为什么要跑去收购美国悍马这样一个油耗子+钱篓子?这事咋一听不大靠谱,但其总经理杨毅说得很坦白,世界上绝对理想的事是没有的。虽然有关机构“兴趣不大”,但能获得悍马品牌的使用权、长期组装合同和主要的管理团队等,是腾中这样的企业想要的。  相似文献   

8.
沈文 《重型汽车》2003,(2):36-37
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收购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由经营者转变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11,(15):24-24
霍尼曼律师事务所(Honigman)是底特律最大的商业律师事务所之一,法律专长涉及专业化的各个领域,包括产权保护、合并收购等。前不久,Honjgman代表通用圆满完成了对太平洋汽车公司收购耐克斯特的项目。在众多的收购业务中,谈判双方需要做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引发了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汽车后市场由外资企业的全面介入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德国博世收购“威宁达”,美国斯必克收购“车博仕”,这两个“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揭开了“收购浪潮”的序幕?跨国巨头为什么竞相收购内资品牌?由此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本刊继续系列报道、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引发了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随后,在汽车后市场由外资企业的全面介入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德国博世收购“威宁达”,美国斯必克收购“车博仕”.这两个“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揭开了“收购浪潮”的序幕?跨国巨头为什么竞相收购内资品牌?由此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本刊将系列报道、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12.
刘菁 《汽车电器》2008,(9):68-68
2008年7月2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允许保时捷集团收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保时捷收购大众的法律障碍被彻底扫除。  相似文献   

13.
张晓梅 《经济导报》2009,(47):15-16
香港的券商格局正在经历风云变幻。 本月23日,上海海通证券公告称,海通(香港)正式收购香港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总对价约为18.22亿港元。收购完成后,海通(香港)将持有大福证券约52.86%的股份。  相似文献   

14.
收购悍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商业利益,还要看到收购后整合的各类社会风险与困难。  相似文献   

15.
4年前中海油介入收购美国石油企业优尼科失败,今年中铝公司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再次受挫。然而,与两家国企命运不同的是,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品牌的意向却受到美国朝野的一致欢迎。收购优尼科、投资力拓遭遇红灯,收购悍马却大开绿灯,三者不同的命运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三种不同境遇为迈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流行问答     
《汽车杂志》2009,(11):79-79
杨毅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事件终于迈入了实质进展阶段,双方就悍马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从默默无名到如今风光出镜,说话的口气仍旧充满信心。其实腾中能否真的收购悍马。这事挺悬!交易还要中美双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审批。如果中国政府不予以批准。收购计划就会落空。但这显然不是杨毅所关心的问题,一边高调规划中国高端越野车梦,一边继续赚吆喝。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05,(31):7-7
7月22日,南汽以超过5000万英镑(约87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因债务高达14亿英磅而倒闭的英国MG罗孚公司。沸沸扬扬持续了半年之久的竞购事件刚有定论,《金融时报》上的一文又生风波。该文指出南汽已经与一些竞购MG罗孚的失败方进行了接触,赢得竞购后的几天时间,就拟出售这家破产的英国汽车公司的多数股权。针对这一传闻,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中铝收购力拓宣告失败,这例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以力拓“移情”并付给中铝1.95亿美元“分手费”而宣告谢幕。与此同时,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美国通用悍马品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蛇吞象”式的收购将是中国企业在汽车制造业所做的最大宗海外收购之一,引发了不少质疑,有媒介评论和专家表示悲观,指出其“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驾驶员》2009,(9):123-123
据海外媒体报道,麦格纳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西格弗里德·沃尔夫(Siegfried Wolf)于8月13日表示,已经和其俄罗斯合作伙伴Sberbank银行与通用汽车就收购欧宝55%股份达成共识,并准备与通用签署收购协议。修改后的收购要约显示,俄罗斯储蓄银行将向此次收购交易投资5亿欧元,以和麦格纳其同获得欧宝55%的股份,双方的股份分别为275%,通用将持有35%的股份,欧宝工人将持有10%的股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德国,雷根斯堡,大陆集团(Continental)以114亿欧元收购西门子威迪欧(Siemens VDO AutomotiveAG)尘埃落定,一艘汽车零部件航母应运而生,汽车零部件乃至整个汽车界都因这一重磅新闻事件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