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汽车的大量使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现代城市中交通运输噪声是环境噪声的主要部分,机动车辆的噪声主要在交通干线两侧及城市中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城市中心区噪声平均在80dB(A)以上,并有上升趋势,其中汽车噪声影响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车辆噪声污染的治理,并对车辆噪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场地提供明确的依据,结合我国汽车产品的实际情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月4日联合发布了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以下简称GB 1495-2002)强制性标准,代替GB 1495-1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和GB/T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新修订的标准严格规定了各种车辆的车外加速噪声限值、实施日期、噪声测量方法和测量场地要求,并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噪声标准。中国重汽所生产的车辆发动机功率大都大于150kW,属于N3类车辆,新修订的GB 1495-2002中规定该类车的第二阶段的噪声限值是小于84dB(A),与第一阶段的88dB(A)相比,降低了4dB(A)。这就对重型汽车的生产厂商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因为,对噪声来说每降低1dB(A)都是很困难的,何况是4dB(A)。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北京市机动车辆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就使城市中行驶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急剧增长,严重地影响了职工和市民的学习、工作及休息。北京市环境保护办公室从1974年开始着手制定北京市机动车辆噪声允许标准。从调查与分析情况表明,目前北京市交通噪声主要成因是单个车辆噪声,而不在于车流量,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车辆噪声与城市道路路面平整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主要研究了城市道路平整度可能对机动车辆噪声级产生的影响。采用IRI作为道路平整度的计量单位,并在上海的一些城市道路上组织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两类试验。首先,在满足试验条件的道路上进行平整度的量测;其次,在试验道路的测点上采集车辆以特定速度驶过的最大噪声级。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车辆以相同速度行驶在平整度不同的城市道路上时,其噪声级是不同的,而且随着平整度指数的增加,机动车辆噪声级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城市道路平整度确实会对机动车辆噪声级产生影响。在20~50 km/h速度范围内,对于平整度相同的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前者的车辆匀速行驶噪声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一、EQ140型汽车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汽车行驶工况不同,其噪声大小、变化规律及频率特性都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汽车加速行驶时的噪声最大。从1977年到1982年,对EQ140型汽车进行了多次车外行驶噪声测量;为了对比,也对一些规格相近的国外样车进行了测量。从测量结果得出以下一些看法。1.EQ140型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平均为89dB(A)左右,虽低于国标现行控制标准90dB(A),但较1985年控制标准86dB(A)尚高出3dB(A)。国外大多数工业国家的现行控制标准为86dB(A),有的国家如瑞士、日本,已控制到83dB(A)。一般情况下,同功率的汽油机噪声是远小于柴油机的。但EQ140汽油车与西德奔驰LP—  相似文献   

6.
汉英高速公路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英高速公路(谌家矶段)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的噪声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评价。与普通AC-13C路面相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外噪声降低近5 dB,车内噪声降低2 dB以上,而在潮湿路面状态下,降噪水平更达到8 dB以上。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噪声污染,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汽车噪声测量标准逐渐加强,文章通过降低发动机辐射噪声来降低车外加速噪声值,并运用声强测量法对发动机进行噪声源识别,指出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为油底壳、皮带轮和凸轮轴。同时运用吸声材料对发动机进行降噪处理,使得车外加速噪声值由原来的74.1dB(A)降为73.11dB(A),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超出ECE R51-02的规定限值的状况,通过试验采用噪声隔离法对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运用噪声迭加原理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并通过优化发动机喷油提前角、采用吸声、隔声材料等降噪措施,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82 dB(A)下降到77 dB(A),能够满足ECE R51-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真空泵噪声问题是电动汽车突出问题之一,如何基于台架噪声预测真空泵车内噪声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台架噪声声源转换,结合声传函(Acoustic Transfer Function,ATF)测试结果,推导了真空泵车内噪声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准确有效,与试验误差在1.5dB(A)左右。该计算方法对车辆噪声子系统目标分解选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安全气囊的发展起源于人们对防止车辆碰撞事故、减少碰撞事故损失的需要。美国的有关统计表明,涉及车辆碰撞的事故占公路交通事故总量的90%左右,按卷入事故的车辆数量计算,14%属单车与非机动车辆、行人、牲蓄、路边障碍物等的碰撞事故,76%属于两车之间的碰撞事故,另10%属于多车相互碰撞事故;根据碰撞的部分分布来看,前方碰撞(包括正前方、前侧方、前偏向等碰撞)事故占碰撞总事故的48%以上,各测方的碰撞(包括正侧方、横侧方、正横向等方位的碰撞)占总碰撞事故的43%以上,后方碰撞(包括正后方、侧后方)的碰撞占6%左右,其余为翻车事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外路表纹理和噪声的研究。调查表明:1)采用纵向刨磨工法可以有效减小轮胎与路面作用产生的噪声,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2)露石混凝土路面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滑能力并减小行车的轮胎碾压噪声;3)正确选择混合料级配和结合料含量,使集料间的空隙处于最理想的状况,可以使水泥混凝土排水路面表面对噪声的吸收达到最大化,但是其疲劳性能仍需改善;4)广泛调查表明波特兰水泥混凝土路面(PCC)的噪声比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路面的大3 dB(A)左右;5)橡胶沥青开级配磨耗层(OGFC)和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分别在北美和欧洲被广泛应用,瑞典和日本也开展了排水弹性路面的研究,有效减小了沥青路面产生的噪声。中国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强扫描法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开发了材料声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多种车用吸声、隔声材料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被试轻型载货汽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和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由84dB(A)下降到78dB(A),能够满足国家标准GB1495—20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作为环境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其产生的噪声占交通运输工具产生噪声的80%左右.而且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噪声是一种影响范围广、干扰时间长的随机非稳态噪声,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加,噪声已成为城市污染的公害之一,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下动力总成噪声的不同表现,通过测试动力总成噪声、发动机、驱动电机和发电机的转速和扭矩和动力电池电量等参数,并运用客观试验和声功率级的方法对动力总成噪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某混合动力汽车怠速+充电模式的动力总成噪声声功率级较纯怠速模式高0.5dB(A),差异主要集中在80-400Hz;发动机巡航+充电模式的噪声声功率级较纯驱动电机巡航模式高2dB(A),整个频段的噪声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Sysnoise软件模拟了某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声场特性,发现原进气系统在降噪方面存在缺陷.通过设计赫姆霍兹共振器和添加1/4波长管对该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 900r/min时,2阶噪声峰值从100 dB(A)下降到94 dB(A);在转速为4 000r/min时,4阶噪声峰值从102 dB(A)下降到87 dB(A);在转速为2 636r/min时,6阶噪声峰值从93 dB(A)下降到73 dB(A);在转速为2 000r/min时,8阶噪声峰值从90 dB(A)下降到73 dB(A).  相似文献   

16.
考虑车辆通过噪声室外测量易受环境因素、驾驶技术和测量场地的影响,加之国际标准(ISO 362—1:2007)对车辆通过噪声测量过程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致使通过噪声测量成功率显著降低。为建立高效的通过噪声测量平台,车辆通过噪声的室内测量方法成为迫切需求。本文中针对车辆通过噪声室内测量方法研究的关键问题——室内外轮胎/路面噪声存在差异,对某型车开展室内外通过噪声测量实验研究,提出基于室内滑行实验方法获取室内轮胎/路面噪声系数,提取室内轮胎/路面噪声,基于声压能量叠加原理,用室外轮胎/路面噪声替换室内轮胎/路面噪声,实现半消声室内车辆通过噪声测量结果与室外测量结果的误差在±1 dB(A)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某车型在减速2500r/min左右时存在低频轰鸣抱怨和怠速扑扑声抱怨。通过噪声源识别,发现其来自排气系统,通过WAVE对排气系统后消声器进行仿真优化后,车内噪声在2500r/min左右降低了2dB(A)。  相似文献   

18.
郭勇  冯屹  王海洋 《天津汽车》2009,(10):35-37
汽车车外噪声是交通噪声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汽车制造鉴定中一个重要指标。文章针对某SUV车采用车外加速噪声分离试验的方法识别主要的噪声源,根据被测试样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及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降噪处理,使被测车辆车外加速噪声由79.4dB(A)下降到72.5dB(A),满足了ECE R51对该类车辆车外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款车在后期噪声评估过程中,车内噪声水平没有达到目标样车的水平。文中根据该车进气系统噪声实验结果,设计赫姆霍兹共振消声器以降低噪声,并利用声传递矩阵理论和实验方法验证了其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在2 000r/min附近,车内声压级从原来的72.95dB(A)降低为68.96dB(A),说明通过优化车辆进气系统结构可以提高整车的振动噪声(NVH)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噪声,采用理论分析和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室噪声进行了摸底试验、噪声频谱试验和模态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室后玻璃的一阶固有频率为35 Hz,是造成振动轮小振工况下驾驶室噪声较高的主要原因。通过结构优化和改进,将后玻璃的一阶固有频率提高到了38Hz。改进后左耳噪声声压级由87.5dB(A)降低到86.0dB(A),右耳噪声声压级由88.6dB(A)降低到86.8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