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程实际中接触的土大都处于非饱和状态,非饱和土研究影响广泛。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对1998年~2018年近20年间国内发表的非饱和土文献进行搜集。基于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搜集的论文集分别从产出时间、期刊分布、高被引作者、合作研究、主题聚类等层次进行全面梳理。结果表明,非饱和土领域研究的核心人物、机构已经形成且之间交流较为密切,他们为非饱和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非饱和土领域研究成果总体质量较高,聚焦在"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强度特性研究"、"本构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非饱和土领域研究处在体系完善阶段,其发展应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已经确认了基质吸力的存在有利于非饱和土的强度提高,但是对于强度提高的机理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结论。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存在着单应力状态变量公式和双应力状态变量公式两种基本的理论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许多实用性的强度公式。本文通过实验得到珞珈山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和不同非饱和状态下的强度,比较了不同的强度公式的精确性。分析表明,现有的非饱和土实用公式精确性较差,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郑西客运专线路基黄土填料水泥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水泥改良黄土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不同配合比下水泥改良黄土的击实特性、压缩特性、强度特性及水稳性,分析并得出影响改良黄土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改良土体的含水量、水泥配合比以及改良土的养护龄期等。试验结果表明,经水泥改良后黄土的压缩性、强度及水稳性均得到很好的改善,满足设计要求,最终论证水泥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改良土问题是高速铁路路基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石灰改良黄土的击实特性、压缩特性、强度特性以及影响因素,论证石灰改良黄土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为黄土地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填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对经过不同干湿循环次数(Nwd)的粉土试样开展侧限压缩试验,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不同密实状态粉土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实状态下粉土孔隙比总体上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压实系数越高,粉土压缩指数随干湿循环次数的线性增加规律越明显;长期干湿循环作用(Nwd≥3)对粉土侧限压缩应变影响较大,粉土压实系数越高,其侧限应变出现峰值时的干湿循环次数越多;低压实系数下粉土在压力100~200 kPa时的压缩模量总体变化规律与割线模量一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性,波动数据点位于两个指数函数包围的区域内;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加,粉土的压缩模量及割线模量波动性减弱,均与干湿循环次数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延迟效应下干湿循环过程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应力作用下,改良低液限粉土的破坏大体呈现脆性破坏.在同一延迟时间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改良低液限粉土的强度随之降低;在经历相同的干湿次数下,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改良低液限粉土强度也随之降低.延迟时间与干湿次数对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的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弱膨胀土作为铁路路基填料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的研究方法,对东北严寒地区某铁路地基弱膨胀土进行不同含水率幅度变化的干湿循环试验,分析其裂隙拓展、胀缩变形和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弱膨胀土随干湿循环产生裂隙,进而裂隙分支拓展并贯通,网格化后破坏后趋于稳定,并具不可逆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弱膨胀土的膨胀...  相似文献   

8.
干湿循环过程导致水泥改良土强度衰减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泥改良土是铁路路基工程中重要的填料。通过试验研究干湿循环过程对水泥改良粉质黏土与粉土强度衰减的影响程度,分析干湿循环过程导致水泥改良土强度衰减的机理,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土料中黏粒团的干缩湿胀变形是引起干湿循环后改良土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适当降低改良土料中黏粒的相对含量可以有效提高干湿循环后改良土的强度。对于粉质黏土,采用掺砂方法,可使干湿循环后的水泥改良粉质黏土强度降低率减少50%。前2次干湿循环是导致改良土强度降低的主要过程,第3次干湿循环后,改良土的强度变化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自然含水率及降雨条件下,京九线济南局段不同路况粉土路基土的力学性状变化规律,在室内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压实系数、含水率重塑粉土试样的固结不排水(CU)三轴试验,得到了非饱和压实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深入探讨京九线粉土路基病害形成机理、既有路基状况、病害整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渗透系数是非饱和膨胀泥岩土体渗流分析及水-力耦合研究的基础,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病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哈密地区微膨胀泥岩破碎土为例,制备4种不同初始干密度重塑土样,采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试验测量其土-水特征曲线,采用变水头试验测量土样饱和渗透系数;通过自主研制的土柱渗流试验装置进行恒定体积条件下一维土柱入渗试验,探究湿润锋前进法和瞬态剖面法的适用性,以获得不同初始干密度土体的非饱和渗透性曲线,并结合试验值对Childs和Collis-Geroge (CCG)渗透系数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新疆哈密微膨胀泥岩破碎土的基质吸力范围为1~105 kPa,渗透系数范围为10-9~10-4 cm·s-1;试验土样初始干密度越大,大孔隙占比越小,阻渗作用越明显;CCG渗透系数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土体渗透性曲线发展趋势,但在量值上随吸力的增加逐渐“远离”土体实测渗透性曲线;修正后的CCG渗透系数预测模型可反映不同初始干密度下土体渗透性曲线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WF循环单剪试验系统进行3组单一粒径和2组级配含水率为7.2%~16.2%的非饱和重塑砂土在正应力25,50,100,200和300 kPa下的循环剪切试验,对比分析含水率与粒径对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粒径砂土与级配砂土的动剪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均先增后减,而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增大均较为稳定;较小粒径的单一粒径砂和级配砂动剪模量更大,而阻尼比更小;粒径分组相同的级配砂,其动剪模量大于单一粒径砂,但是其阻尼比较小;5组试样中,粗砂的阻尼比最大,级配中砂的动剪模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干湿循环对水泥改良土疲劳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干湿循环过程对水泥改良粉质粘土和水泥改良粉土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应力作用下,两种改良土的破坏均为脆性破坏;干湿循环次数对水泥改良土疲劳强度的影响与土类有关,而改良粉质粘土疲劳强度经1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而改良粉土疲劳强度经2次干湿循环后才趋于稳定;稳定后的疲劳强度大约下降为静强度的38%左右。水泥改良土的破坏塑性应变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有所增加,但是不超过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面剪切试验装置对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后的CFRP-黏土砖试件进行加载,研究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CFRP-黏土砖界面黏结性能退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破坏形态随硫酸盐干湿循环由剪切破坏转变为黏结破坏,界面有效黏结长度和承载力随硫酸盐干湿循环时间在初期均有所增长,后期均呈下降的趋势.通过引入硫酸盐干湿循环影响系数,提...  相似文献   

14.
泥质岩土石料填筑体因风化引起的工后变形沉降破坏,已成为道路等土建设施成败的关键。基于此,对泥质岩烘干与浸水循环条件下,侧向自由与侧向约束下的膨胀与收缩变形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无侧限状态下,自然风干的试样与加热带加速风干的试样变形特征对比可知,加热带加速风干过程不影响试样干湿过程中整体的体积变形趋势,同样可以体现泥质岩试样在自然状态下循环干湿的变化特征;通过加热带风干条件下,无侧限和有侧限约束下的试样对比可知,约束条件不影响试样过程中整体的体积变形趋势;泥质岩在循环干湿风化过程的单次浸水和单次风干过程的体积变形特征与岩石受荷蠕变特征相似,并提出类Kelvin膨胀及收缩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效果良好;自然风干泥质岩试样在循环干湿风化过程中随干湿次数的增加,体积变形量逐渐增大,循环干湿过程中试样变形稳定所需时间主要取决于试样内部裂隙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路基压实黄土力学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能级强夯后的Q3黄土进行三轴试验,得到含水量与压实功不同的黄土试样在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剪切破坏形式,探讨了压实黄土的力学特性随含水量与压实功的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抗剪强度参数与含水量及压实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剖析了压实黄土力学特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对指导黄土地区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进行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氯离子干湿循环对带裂缝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梁的影响,在UHPC梁中预制弯曲裂缝,浸泡在5.0%的NaCl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而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并取样测定裂缝及其两侧的氯离子和化学结合水含量。结果表明:带裂缝的钢筋UHPC梁经过氯离子干湿循环后,材料内部发生了再水化,构件的抗裂性、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均有提升;氯离子在裂缝处沿梁体纵向扩散范围与裂缝宽度、干湿循环时间无关;由于UHPC材料的高致密性,氯离子从裂缝处沿梁体表面的扩散范围及向裂缝深处的扩散范围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带裂缝的UHPC构件具有优良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钢筋UHPC构件的初始裂缝宽度较小时,再水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裂缝,但初始裂缝宽度超过0.35 mm时无法修复。  相似文献   

17.
黄土湿化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三轴试验,研究黄土湿化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通过等围压固结湿化试验和三轴剪切湿化试验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获得不同围压条件下固结湿化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初始含水量、压实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不同应力水平下湿化应力应变关系、剪切湿化变形规律以及湿化对强度的影响等成果。 研究结论:(1)湿化变形受初始含水量及压实度的影响很大;(2)湿化条件与不浸水条件下,应力一应变关系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特性;(3)剪切湿化体积变形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轴向变形随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应力水平下,体积变形与轴向变形均随平均主应力的增大而减小;(4)湿化不仅降低了黄土的强度,也降低了黄土达到破坏时的应变。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株洲地区不同初始粒径的膨胀岩样进行室内浸水崩解试验,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对其崩解物的粒径分布规律、耐崩解性特征与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岩石破碎分形理论,推导了考虑不同初始粒径与不同循环次数的膨胀岩崩解分形维数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初始粒径的大小对膨胀岩的崩解特性及分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影响。在粒径较大的粒组中,初始粒径越大,该粒组的百分含量越大,且几乎不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在粒径较小的粒组中,初始粒径越大,该粒组的百分含量越大,但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耐崩解性指数逐渐减小;初始粒径越大,耐崩解性指数越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初始粒径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其结论可为膨胀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由于非饱和土的复杂性,目前非饱和土理论还不完善,尚未形成成熟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和沉降计算方法。地基沉降已成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在掌握非饱和土物理力学特性基础上,揭示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性,对于在其上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根据工期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胶济客专非饱和粉质黏土、粉土饱和度一般在46%~80%;路堤在填筑期可完成总沉降的75%以上,经过3~5个月的放置,可完成总沉降的90%左右;非饱和土应力-应变、应变-时间关系均符合双曲线模型,沉降预测推荐双曲线法;非饱和土地基上一般地段修建有砟轨道客运专线地基不处理,修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只对地基浅层5~8 m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对于高填方及过渡段加大复合地基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粉煤灰-剑麻纤维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和机理,以汉中某地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素膨胀土、粉煤灰改良土和粉煤灰-剑麻纤维复合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改良土和粉煤灰-剑麻纤维复合改良土均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但复合改良效果更好,且最优配比为:粉煤灰质量含量9%,剑麻纤维质量含量0.4%,长度20 mm。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素土和粉煤灰改良土试样均出现明显的宏观剪切破裂面,而复合改良土试样呈近似“塑性鼓胀破坏”特征,出现剪切破裂带。多次干湿循环后,素土发育的裂隙具有直、宽、长的特征,粉煤灰改良土和复合改良土发育的裂隙具有细、密、短的特征,其中复合改良土发育的裂隙最细小且再次吸湿后易闭合。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3种试样的表面裂隙率大小关系为:复合改良土<粉煤灰改良土<素土,说明膨胀土中掺入粉煤灰和剑麻纤维能有效抑制裂隙的发育及扩展,采用粉煤灰-剑麻纤维改良膨胀土是可行的。研究结论可为膨胀土路基工程和边坡防护等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