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辐射沙洲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水动力泥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如东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水动力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水港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辐射沙洲海域中进行深水港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综合使用水文泥沙特征分析、卫星遥感分析、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数学模型(SWAN模型、缓坡方程、多向不规则波Boussinesq方程)计算、波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泥沙淤积计算、骤淤计算与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辐射沙洲中的如东海域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水动力泥沙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深水港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辐射沙洲海域中进行深水港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水文泥沙分析、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泥沙淤积计算及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煤港工程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弄清了港址附近海域泥沙来源、泥沙特性及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对煤港方案泥沙淤积量进行了预报.从泥沙淤积角度论证了煤港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在洪奇沥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考虑边界条件建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含沙量以及河床变形进行验证。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洪奇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后工程区的冲淤变化。结合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估算航槽的回淤,作为对泥沙数学模型的补充,并对比分析数模结果与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照港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港区和航道内出现泥沙淤积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日照港区二雏潮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学模型的验证,根据建立的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各期工程日照港水域水流条件的变化并进行比较;根据历年港区水下地形测量资料.分析港区和外海航道的回淤情况,研究泥沙来源及回淤产生的原因;在缺少泥沙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参照邻近港口的风浪泥沙相关关系,推求日照港水域大风天含沙量关系,据此预测港区扩建后的泥沙回淤情况。  相似文献   

6.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河段现状条件下河床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洪毅  王义安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05,26(4):233-236
以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枢纽河段来水来沙特征及现状条件下河床演变规律,并结合定床试验成果、库区泥沙数学模型及枢纽运用方式,预估了枢纽河段泥沙输移规律。  相似文献   

7.
天津港工程泥沙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孙连成 《水道港口》2006,27(6):341-347
总结分析了天津港不同建设时期在工程泥沙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长期实测水文、泥沙等资料,采用原观分析、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水槽实验、中子示踪、遥感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天津港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式试验研究,弄清了天津港区的泥沙来源;泥沙的运动形态;港内及航道的淤积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三角形网格的伶仃洋海域大范围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和港珠澳大桥的珠澳口岸人工岛工程区附近小范围局部细化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在模型验证基础上,对珠澳口岸人工岛工程实施后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模拟研究,从潮流泥沙角度对人工岛工程对周围海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象山湾港区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该区域含沙量场的分布,进而对规划方案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和分析的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所在海区泥沙运动以悬沙为主,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该港区的泥沙运移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从潮流和泥沙角度分析,该港区规划方案各码头泊位布局合理。根据研究结果建议象山湾的港区码头宜顺岸布置并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郭家沱港口改扩建工程泥沙淤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成库后50年内长江郭家沱河段泥沙淤积情况和水流变化情况,分析了泥沙淤积对郭家沱内建港的影响,为该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瓯江南口封堵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手段,通过工程实施前后的波浪场、二维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对复杂的瓯江河口南口封堵工程的各种方案进行了研究,从对周围水沙环境影响角度论证了南口封堵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将现潜堤加高的南口完全封堵方案是基本可行的,南口半堵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建议瓯江南口从半堵起步,逐步完成南口的完全封堵。  相似文献   

12.
郭阳  王建军 《水运工程》2012,(4):149-154
为了适应长江长河段系统治理技术的需要,对TK-2DC软件水沙计算核心部分进行了并行程序开发,将并行计算技术应用到长河段水沙数学模型中,大大提高了长河段水沙模拟计算效率及模型计算的时效性。建立了长江中游沙市—监利、戴家洲—牯牛沙及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长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3.
台山核电站取排水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TK-2D软件建立了台山核电站海域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在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工程海域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并对该海域的悬沙场、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验证和计算,分析了整个海域泥沙运动及分布的特点.根据核电站取、排水量变化及各种取、排水方案,分别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给出取水系统造成的年冲淤强度和冲淤量;根据各方案...  相似文献   

14.
鲁琦 《水运工程》2020,(S1):141-146
潍坊港处于莱州湾的中部,岸滩水深较浅且变化平缓,泥沙运动较为活跃,泥沙淤积对航道的运营维护影响较大。通过建立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现有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再进一步模拟航道的冲淤情况,预测航道回淤分布规律以及航道沿程的淤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均较高,预测航道年淤积量约为391.3万m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荆江卵石夹沙河床及沙质河床的重点浅滩河段,在分析河床演变规律及浅滩成因的基础上应用文献(1)建立的二维动床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组次来水来沙水文年的多个整治方案的数值试验,给出了荆江重点浅滩河段现状整治原则及整治工程的初步布置。  相似文献   

16.
张娜  杨华  严冰  赵洪波 《水运工程》2012,(2):128-133
根据连云港海域的特点,建立能考虑风浪影响的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真实的"韦帕"台风作用下的潮流场和泥沙场进行模拟,力求更合理地反映近岸泥沙运动规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场、含沙量场和航道回淤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进行验证,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在"韦帕"台风作用下的回淤情况进行了预测,给出了航道的沿程淤强分布,为航道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窄深的潮汐河口建立了沿宽度方向积分平均的垂向二维悬沙输移数学模型,潮流场的模拟采用三维MOHID模型,悬沙对流扩散方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长江口北槽段潮流输沙过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较好吻合,表明了该模型能够模拟窄深的潮汐型河口地区悬沙输移过程。  相似文献   

18.
龙口港航道扩建工程疏浚土输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潮流、风浪和泥沙即时耦合计算的二维数学模型,研究龙口港航道扩建工程疏浚土扩散问题。模型建成后,通过实测潮流、潮位和长时段地形变化资料,对模型进行有关参数的率定。在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达到相似要求后,首先对疏浚土形成的漂浮水质点运动进行分析,得出了漂浮水质点运移轨迹及影响范围,然后对疏浚土形成的悬移泥沙进行模拟,分析了疏浚土随潮流运动扩散输移而引起的悬浮泥沙的可能分布及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抛泥区距港区和航道较远,不会对港区、航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港池和航道疏浚过程中悬浮泥沙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平面2D潮流和悬沙增量输移扩散的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离散求解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苍南电厂港池和航道疏浚过程中的悬沙扩散输移进行模拟,挖泥过程中的悬沙增量采用恒定源强,再现了疏浚过程中增量悬沙的输移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