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再生混凝土耐磨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王崇革  赵美霞 《公路》2011,(6):171-174
通过对150 mm×150 mm×150 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耐磨性试验,全面地比较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水胶比、砂率、胶凝材料的总用量对再生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确定适宜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耐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耐磨性影响最显著,砂率和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和石粉用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测试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工程需要,石粉的掺人改善了混凝土的干缩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以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考察了石粉含量对胶凝材料水化性能及混凝土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石粉含量不仅降低了胶凝材料体系的最大放热速率,且延迟了最大放热速率出现的时间;混凝土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随石粉含量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在石粉含量为10%时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达最大值,在石粉含量为3%~13%的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试件。  相似文献   

4.
以掺粉煤灰的胶砂试件为研究对象,探讨水泥胶砂试件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及其评价指标。通过胶砂试件成型压力变化、标准砂粒径变化及粉煤灰掺量变化的试验得出:抗蚀系数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但随着掺量的加大而变化逐渐变得平缓;在砂的粒径区间不重叠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粒径可起到加速试验的目的;胶砂试件在成型压力达到一定值并侵蚀较长时间后,抗蚀系数才会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0,(2)
针对C55泵送混凝土技术难点和要求,进行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掺合料掺量及砂率等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关键参数、加以优选,并在盘阳河PC刚构桥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采用旋转磨耗法检定水泥胶砂和混凝土材料抗磨性的可行性,提供了水泥胶砂和混凝土两批抗磨正交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此法具有试验速度快、可靠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检定路面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橡胶沥青砂胶在混凝土桥面铺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沥青砂胶是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桥面铺装材料与技术研究”在混凝土桥面铺装方面的一项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粘接材料的粘接强度测试比较和橡胶沥青砂胶在混凝土表面上抗剪切强度试验,确定其在混凝土表面的抗剪切强度高,并且由于其施工工艺对桥面板平整度状态的适应性较强,因而适合在水泥混凝土桥梁沥青桥面铺装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机制砂在沿海地区C50混凝土配制中的应用,本文对2组河砂和4组机制砂配合比混凝土的和易性和4d、7d、28d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河砂混凝土的和易性总体上略好于机制砂混凝土,而通过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及用水量,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方面,机制砂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均高于河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9):342-346
为解决机制砂生产线产出的尾料在公路工程中废弃的污染问题,将机制砂尾料进行研磨处理后作为一种新型掺合料应用于公路工程混凝土中,并通过试验研究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总胶凝材料不变时,随着磨细机制砂尾料的掺量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稍有降低,降幅在10%以内。当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为20%,且磨细机制砂尾料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优组合,从而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10.
沈嫃瑶 《交通科技》2011,(Z2):62-65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和耐久性,本文对全计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选用钢渣、粉煤灰、矿粉和硅灰进行2种"三掺"组合,根据调整后的配合比制成试件,对其进行28d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基准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胶凝材料中不同掺合料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初步得出一个全计算法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隧道出现的钙溶出结晶现象,基于室内试验,通过测定胶砂试件的钙离子溶出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优选出几种隧道喷射混凝土防钙溶出复合掺和料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掺和料在3种不同配比下均能改善胶砂试件的钙离子溶出性能,最大提升率为32.41%;3种配比下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均有增强作用,28 d龄期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0.32 MPa,抗折强度也有明显提升效果,较普通胶砂试件增长率为25.4%~33.8%。从微观形貌观察到,掺入复合掺和料的水泥石内部致密,无明显可供侵蚀性介质渗入的毛细通道,水化产物多,且有凝胶体生成,填充了结构孔隙,从机理方面揭示了复合掺和料对隧道防结晶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路面材料辐射换热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辐射是路基路面材料对外热交换的重要形式.该文利用自行开发的辐射换热试验机,考虑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两种不同路面材料类型、在3种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对路面材料的辐射换热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辐射强度对路面材料辐射换热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的辐射吸收能力低于沥青混凝土,辐射强度对路面材料的辐射换热系数影响较小,水泥混凝土试件与沥青混凝土试件间辐射换热系数的比值基本保持恒定,保持在82%~84%之间.  相似文献   

13.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配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配制试验,通过五批试件比较分析了水胶比、砂胶比、减水剂掺量、硅灰与石英粉比等参数对RPC的流动度以及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以改善RPC的流动度,探讨以地方常用材料配制RPC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尽管树脂类用于修补混凝土已有多年,对于他们在这项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仍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这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适当的试验,以对修补工艺作出评定。这里提出一试验的详况,它如实地评定了用树脂灌入裂缝、用树脂砂浆修补破损的混凝土以及在新浇混凝土时使用树脂底漆的有效性。试件是一个有一条已补修的斜向裂缝或在原有混凝土与补修材料之间有一个斜口接面的矩形柱体。对试件作压试验并直接与一有同样尺寸未受损的混凝土柱体相比较。这样一来,修补处承受很高的剪力,并且可用柱体或立方体强度这种同样简单的项目加以评定,而工程师就是以这些项目来确定未损的混凝土的质量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相同条件下用机制砂和天然砂配制混凝土试验,发现由于机制砂颗粒为人工破碎的矿物颗粒集合体,相对天然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混凝土拌和时能吸附了更多的水份,使混凝土有效坍落度降低,拌和用水数量加大;在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相同,水胶比与砂率基本相当时,二者强度基本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利用基于护热板法的导热仪(DRH)测试了各种试件的导热系数,探讨了粗集料与砂浆比、砂率、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及含气量等影响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因素;根据试验结果,粗集料与砂浆比、含气量是影响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水灰比、砂率、粉煤灰掺量对导热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汪首元  闫金萍  李昊  王家栋 《公路》2023,(5):295-300
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混凝土外养护效果不佳,且养护试件极易开裂、耐久性较差的现状。采用自制高吸水树脂(SAP)作为内养护材料,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测试了不同掺量的SAP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并基于抗裂圆环试验评价不同掺量的SAP对混凝土试件抗裂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抗冻性能试验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探讨了不同掺量的SAP对混凝土试件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的SAP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凝胶孔隙和毛细孔增多;掺加SAP并在内养护条件下可有效改善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能;SAP掺量越多,混凝土开裂现象改善效果越显著,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强;抗冻性指标不同,SAP最佳掺量不同。  相似文献   

18.
针对C30~C60四种强度等级,通过RCM和浸泡2种试验方法,研究机制砂混凝土和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能够提高混凝土和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且这种提升效果对于低强度等级的试件更为明显。通过研究,证实在常见强度等级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至少不低于河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梁显伟  郭晓宇  王海良  张宇 《公路》2024,(3):348-357
通过对包含直接胶接缝、打磨胶接缝、直接湿接缝和凿毛湿接缝的混凝土试件以及整体成型试件开展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试验,研究了盐冻循环作用下不同类型混凝土桥梁接缝的耐久性。结果表明:盐冻循环作用下的接缝为混凝土耐久性薄弱环节,随深度增加接缝处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与整体成型试件愈接近,尤其是深度达到45 mm后,与氯盐浸泡环境相比,氯盐-冻融循环耦合环境中整体成型、直接胶接缝、打磨胶接缝、直接湿接缝和凿毛湿接缝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平均值分别增加了32.05%、33.64%、32.81%、33.12%和32.91%;冻融循环导致了各类接缝黏结界面不同程度损伤,并放大了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差异性;冻融循环作用对接缝试件的损伤要大于整体成型试件,接缝面不做处理的试件要大于对应的接缝面处理试件,且对直接胶接缝试件的损伤最大;3种环境下不同试件耐氯离子侵蚀性能为整体成型>凿毛湿接缝>直接湿接缝(打磨胶接缝)>直接胶接缝,其中打磨胶接缝耐氯离子侵蚀能力与直接湿接缝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路面混凝土抗渗性能,采用高吸水性树脂(SAP)对路面混凝土进行内养生,设计氯离子渗透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不同SAP参数对路面混凝土抗渗性及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同时设计水化热测试、水化反应程度测试及扫描电镜(SEM)等微观试验,探索SAP参数对胶凝材料水化过程及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AP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性及劈裂抗拉强度,0.17%掺量的SAP内养生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比基准组降低33.62%,劈裂抗拉强度增大50.07%;SAP的加入,有效降低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速率、降低放热量、延缓水化进程、提高水化反应程度;SAP增强胶凝材料与集料黏附性,明显减小混凝土表面裂缝,同时促进胶凝材料二次水化,产生的大量水化产物,充分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及SAP释水残留孔,增强了浆体密实性,从而改善混凝土抗渗性等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