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22年1月4日,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开工建设(见图1)。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起于铜陵市陈瑶湖镇花园村,跨越长江,经过羊山矶,止于铜陵市大通镇民族村,路线全长11.88 km,具有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3种过江功能。该桥按照“4线铁路+6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建设,上层桥面布置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 km。  相似文献   

2.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公铁上、下分层布置,上层通行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通行4线铁路。主缆平面布置,垂跨比为1/6.5,横向中心距34.7 m,纯悬吊段长331 m,标准抗拉强度2 000 MPa;斜拉索与吊索交叉索共6对,交叉区斜拉索和吊索交错锚固于主梁上。主梁采用钢桁梁,桁高13.5 m,桁宽35 m。桥塔为门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合肥侧、铜陵侧塔高分别为228.5、222.5 m。斜拉索采用■7 mm高强平行钢丝索,呈扇形布置,标准抗拉强度2 000 MPa;吊索采用■7 mm高强平行钢丝索,平面布置,标准抗拉强度1 770 MPa。2个桥塔墩均采用钻孔桩基础。合肥侧锚碇采用复合式地下连续墙基础,铜陵侧锚碇采用复合板桩嵌岩扩大基础。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大桥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世界最大跨径重载公铁两用钢拱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天生港航道桥顺利合龙。该桥是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中沪通铁路段的跨长江控制性工程。上层为双向6车道锡通高速公路,下层为双线沪通铁路和双线通苏嘉城际客运专线。大桥全长11 072 m,南侧跨越长江主航道,采用主跨1 092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北侧跨越天生港专用航道,采用主跨336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省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大航道桥N03主塔墩近日开始进行钻孔桩施工,标志着该桥的6个主塔全面开工建设。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大桥于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全长16.45 km,总投资约240亿元。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12,(6):41
2012年11月13日,江苏南京长江四桥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南京长江四桥具备了通车条件。南京长江四桥位于南京二桥下游10km处,全长29km,其中跨江大桥长5.45km,南北接线长23.55km,全线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在横梁、龙袍、栖霞、麒麟设置4处互通立交。  相似文献   

6.
孟莎  高芒芒 《桥梁建设》2008,(1):1-3,40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三主桁三索面斜拉桥,上层为公路6车道,下层为4线铁路,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 km/h.介绍了该桥动力计算分析的方法、内容及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7月10日,珠机城际铁路金海特大桥26号桥塔墩混凝土浇筑完成(见图1),金海特大桥首座桥塔墩建成。金海特大桥是珠三角入海口上一座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挑臂式钢箱梁多塔(四塔)公铁同层斜拉桥,桥长1 369 m,桥跨布置为(58.5+116+3×340+116+58.5)m;桥宽49.6 m,中间通行双线160km/h城际铁路,同层左、右两侧通行6车道100km/h高速公路。主桥共有27个桥墩、448根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5月15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五峰山长江大桥4号墩(南岸)桥塔成功封顶(见图1),标志着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淮扬镇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6.409km,主跨1 092m。上层为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下层为4线  相似文献   

9.
杨凝 《世界桥梁》2022,(6):134-134
2022年11月6日,随着最后一根锚杆的密封材料涂装完成,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顺利完成(见图1),为下阶段主缆牵引架设及张拉奠定了基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大体量、一跨过江的设计对大桥主缆锚碇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锚碇为全桥主缆2个固定点之一,采用复合板桩嵌岩重力式基础,基础长75m、宽80m、高15m。锚碇内设置的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为主缆与锚碇连接的关键结构,承担着承上接下的作用,是南锚碇施工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2月22日,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铁路E66节段钢梁由1 000t浮吊缓缓吊起,这标志着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开始进入钢梁架设施工(见图1)。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99.3+238+588+224+85.3)m高低矮塔钢箱钢桁组合梁斜拉桥,采用双层桥面布置,上层为8车道城市主干道,下层为4线铁路。主梁为钢箱钢桁结合梁,上层为板桁结合桥面,下层为钢箱桥面,三角型桁架,2片主桁,上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微弯分汊型河段,为公路6车道铁路4线的公铁两用桥,根据通航要求,南汊为主航道,采用跨度504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北汊需布置跨度80 m的桥梁结构。从减少拆迁量和用地、合理利用桥位资源的角度考虑,大桥选择采用铁路公路两用桥方式。经济分析表明,南汊大跨桥梁合建、北汊中小跨度桥梁分建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4年6月23日主航道桥主墩钢沉井的浮运、定位,7月13日顺利着床,9月9日经过近30 h 的连续作业,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公铁合建段首个承台 S04号墩2175.11 m3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完成。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是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控制性工程,大桥主桥采用(142+462+1092+462+142) m 双塔五跨公铁合建钢桁梁斜拉桥(见图1),其中主航道按照下层四线铁路、上层六车道高速公路通行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11日,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运营(见图1)。五峰山长江大桥是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跨越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京沪高速公路南延与江宜高速公路共同跨越长江的工程。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悬索桥、第一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世界第一座高速铁路悬索桥。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座落在武汉市青山区与汉口湛家矶之间跨越长江,距上游的武汉长江二桥约9.5km。大桥全长4657.1m。该桥是世界上第1座4线公铁两用斜拉桥,其504m的主跨也是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的。  相似文献   

15.
成贵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的金沙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近日开工建设。该桥全长1874.9m,是国内首座“公路在下、铁路在上”公铁两用大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南京制定了“五桥一隧”的过江通道建设目标。“五桥一隧”过江通道除了长江大桥 (大胜关大桥 )外 ,还将再建长江四桥和五桥。长江四桥又称石埠桥大桥 ,设计 6车道高速公路 ,计划于 2 0 0 6年开工建设 ,2 0 1 0年建成通车 ,长江四桥和长江三桥将使南京二环高  相似文献   

17.
沪通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通行4线铁路和6车道高速公路。桥位处江面宽约5.8km,大桥需要跨越南侧的长江主航道、北侧的专用航道和中间的横港沙(浅洲)。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 092m的钢桁梁斜拉桥;专用航道桥采用主跨336m的钢桁拱桥;跨南、北岸大堤及横港沙区段采用跨度112m的简支钢桁梁桥。主航道桥6个桥墩采用沉井基础,其余各墩均采用钻孔桩基础;主梁使用新研发的Q500qE高强度桥梁钢;斜拉索采用极限强度2 000MPa的平行钢丝斜拉索。  相似文献   

18.
<正>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是商合杭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采用公铁合建方案,同时搭载芜湖市市域轨道交通1号线和8车道城市主干道过江,是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政道路于一体的重大工程。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99.3+238+588+224+85.3)m双塔双索面高低塔钢箱钢桁组合梁斜拉桥,全长1 234.6m;上层公路梁为板桁结合结构,下层铁路梁为钢箱结构,桥塔为门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5):116-116
八百里皖江上将建第四座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据悉,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前期工作于2003年启动,今年初,马鞍山长江大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项目正式立项。目前,马鞍山长江大桥的选址及路线已经正式敲定,大桥南起皖苏交界处的当涂县牛路口,接规划建设的马鞍山至江苏溧水高速公路江苏段,跨江后进入巢湖,止于和县,接规划的马鞍山至合肥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33km,其中大桥长约10km,南岸接线长约17km,北岸接线长约6km,全线采用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60亿元。皖江上将建第四座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  相似文献   

20.
《上海公路》2009,(2):I0003-I0003
工程概况:崇明至启东长江公路通道工程,全长约51.2km,其中上海段30.7km.道路等级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江苏段为120km/h,上海段为100km/h。工程起点南接在建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北抵宁通启高速公路。由北支大桥工程、启东接线工程和崇明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按省界分别由上海市和江苏省实施建设及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