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舵压力,船桨舵效应横向力和风流对倒航船舶舵效的作用规律,讨论船舶倒航舵效差的原因,提出了船舶倒航操纵方法和操纵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多主机并联工作模式随之出现.目前有采用电力推进以及机械推进方式来设计的,但机械传动与电力传动设备的功率重量比远小于液压传动,文中提出船舶综合液压推进.根据其推进原理绘制其工况配合特性曲线,通过该配合特性曲线图对其设计工况以及非设计工况配合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船舶综合液压推进具有"轻载高速,重载低速"的特点,适合于大功率船舶、工程船以及特种船舶.  相似文献   

3.
用RBF网络学习船舶操纵运动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利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来学习船舶操纵动态特性,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证明,用RBF网络学习船舶操纵动态特性,在学习速度、预报误差待经常用的BP网络要优越得多。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航道特性和船舶流基本特性,根据船舶定线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航路改革的基本原则;根据船舶会遇的几何模型,提出了库区船舶在对驶相遇、追越、交叉相遇情况下的避碰决策.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库区航路改革与船舶避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航道特性和船舶流基本特性,根据船舶定线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航路改革的基本原则;根据船舶会遇的几何模型,提出了库区船舶在对驶相遇、追越、交叉相遇情况下的避碰决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行于碎冰水域的船舶航行速度、碎冰尺寸对船舶结构进行小能量多次碰撞的影响机理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航行在碎冰水域环境中发生的船-冰碰撞情况。利用控制变量法,定量研究船舶在航速、碰撞次数、碎冰尺寸等参数下的船舶动态结构响应特性,进一步揭示船舶在不同碰撞工况下其自身损伤变形的规律特性,得到船舶在不同航速、碎冰尺寸等情况下碎冰与船舶多次碰撞下的损伤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江海直达船舶航行水域的流态特性,并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弯曲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结合船舶操纵性能,论证了河道弯曲与船舶安全航行之间的关系,提出弯曲河道船舶安全通航的对策,达到避免碰撞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FVM对建立的桥区水流场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和数值求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的船舶运动方程,对桥区船舶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实船试验,根据船舶漂移量数学模型,对建桥前后限制航道内的船舶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船舶航行安全评估主要研究船舶平台安全与海洋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海洋环境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空间特性决定了船舶航行安全评价适合采用定量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地理信息系统(GIS: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相对传统的地图分析,基于GIS技术的船舶航行安全评估在方法上有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船体兴波作用对推进性能的影响,提出将兴波计算从自航船模流场计算中分离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研究了船模预报实船自航点和推进因子的数值方法,同时对KCS缩尺船模推进性能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通过对6条不同缩尺比的KCS自航船模的计算,分析了尺度效应对推进性能预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船舶污油水的种类和来源,阐述了我国船舶污油水船、岸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船舶污油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防止船舶污油水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内河船舶流特性,基于船舶制动机理,分析了船舶制动距离与船长、航速的相关性,给出了制动距离的经验公式,考虑驾驶员经验对实际制动距离的影响,建立了船舶跟驰间距模型。结合江苏地区机动单船、顶推船队、拖驳船队3类船型实例分析,通过与内河船舶领域长轴经验值、100t机动单船的分段线性模型结果的对比,确定了间距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类船型的制动距离分别与单船、船队、最大单驳长度相关,计算长度系数分别为5.98、2.73、17.41,前2类船型的制动距离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拖驳船队与航速的0.85次方成正比;驾驶员的制动操作系数、操作指数应取0.78、2.5。  相似文献   

14.
号灯、号型是船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识别和判断船舶类型、大小、动态和工作性质的主要手段.尽管《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了各种船舶在不同动态下应显示的号灯或号型,但是由于船舶吨位增大,地方和港口主管机关对号灯、号型另行规定以及为满足当前操纵需要而设计的新型船舶出现,加大了对号灯、号型所提供的信息判断难度。本文以事故案例为引导,根据当前航行环境特点,对号灯、号型的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干散货运输船舶投资订购的内在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动态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干散货运输船舶订购的内在影响机制,分析了3种主要干散货船型的新船价格、二手船价格和期租金率与新船订购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船型的新船价格之间、二手船价格之间均不存在协整关系,而各种船型的订购量、新船价格、二手船价格和期租金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船舶订购量与期租金率负相关,与新船价格正相关;Capsize型船舶的二手船价格与其订购量正相关,Panamax型船舶的二手船价格与其订购量负相关,Handymax型船舶的二手船价格与其订购量关系不显著;各种船型的期租金率对于船舶订购量的冲击最大;Handy-max型船舶的新船造价对于订购量的冲击在各类船舶中最小;Panamax型船舶的二手船价格对于订购量的冲击是正向的,而Capsize型船舶和Handymax型船舶二手船价格对于订购量的冲击是负向。  相似文献   

16.
准确预测恶劣天气时船舶行为是港口水域应急调度和高效安全管理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恶劣天气船舶行为预测模型.根据分析船舶行为实际变化规律,得出船舶行为是由船舶在不同空间进行状态转移而形成,然后结合船舶行为分布数据采用经验风险最小化策略求解状态转移矩阵,最后通过初始状态分布和状态转移矩阵预测恶劣天气时船舶行为.实例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科学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时船舶行为,可为港口应急调度与高效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航向控制系统的船舶动态避碰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航速矢量变化与船舶避碰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避碰机理),研究了结合船舶领域和速度障碍等方法的静态避碰机理,确定了不考虑船舶改向运动过程与周围环境变化前提下,本船可避让所有物标的航速矢量区间;建立了基于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船舶运动方程的航向控制系统,再现船舶改向过程中的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基于静态避碰机理和航向控制系统研究了船舶动态避碰机理,求解了符合船舶操纵运动过程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水域随机设置的多物标环境中,可得到符合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集合 [?90°,?72°]、[31°,47°]、[62°,79°],受动态船舶主要影响形成改向范围为(?72°,31°)、(79°,90°] 的碰撞航向区间,符合船舶操纵运动对改向避碰的影响规律,可为实现船舶避碰辅助决策、自动避碰和动态避碰路径规划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综合距离指标的单船穿越冲突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控单船穿越船舶流水域的交通风险,在考虑单船穿越动态过程和多关联对象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综合距离指标测量单船穿越冲突,并根据综合距离指标与冲突之间的反比关系,建立了单船穿越冲突测量模型;将基于专家问卷数据85%位累计频率分析得出的综合距离指标判定标准与相应情形下综合距离指标实测数据的95%概率区间进行比较,得到了轻微、中等、严重3种单船穿越冲突程度的判定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模型准确反映了综合距离指标中3个参数对单船穿越冲突的影响, 3个参数同时增大时交通冲突值减小,任意1个参数值减小时交通冲突值增大;本文的判定标准适用于内河水域能见度为0.8~6.0 n mile、船舶长度60~180 m、航速3~13 kn、忽略风流浪影响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京杭运河徐扬段船舶污染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京杭运河徐扬段船舶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是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调查掌握京杭运河徐扬段沿线船舶污染物回收处理设施现状和对京杭运河徐扬段未来船舶流量、船舶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基础上,制定了京杭运河徐扬段船舶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方案,并对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确保本工程顺利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联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 《交通标准化》2014,(21):63-71
首先介绍了船联网的概念和系统架构,以及建设船联网的意义,然后对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联网的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船感器、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相关的示范应用项目等,最后列举了船联网在为重大事件提供支撑服务等方面的几个典型应用案例,阐明了建设船联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