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推进以及城际交通带来的区域出行便利化,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要素流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以及区域间相互作用等内容,分析各阶段城际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协调性,包括在规划层面以多层次城际交通引导区域要素流动、在空间层面亟待提高城际交通与城市空间匹配度、在组织层面跨区衔接难度大以及网络整体均衡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2.
许劼  刘冰 《城市交通》2018,(1):54-62
城际铁路在服务空间、行车速度、站距等方面具有与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显著不同的特征,它能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满足相邻城市间的当日往返出行。因此,城际铁路对区域城市群规模和城镇空间布局的发展产生独特影响。基于城际铁路的区域内部各城镇联系状态,分为中心与边缘、中心与中心、跨越的中心与边缘、边缘与边缘四种类型。以东京、旧金山湾区、长三角、京津为案例说明城际铁路对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城际铁路线网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城市群,并与城市群空间布局产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摸清城市居民的公交通勤出行规律特征,可以更好的为公交运营管理提供支撑.通过挖掘IC卡数据获取公交出行信息是出行行为分析的新手段.根据以活动为基础的出行分析理论,提出以活动区域属性判别为核心的公交出行重构分析方法.通过对公交出行的起讫站点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获取居民的主要活动区域;基于居民多日出行信息及相应出行特征指标,分别对居民的居住和工作区域进行识别;根据出行目的地区域的活动属性,对公交出行链进行重构.以广州市为例,对居民公交出行特征规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开展面向区域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协同规划,以江浙沪皖地区的18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基于入境旅游者的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城市间的旅游出行网络,并运用节点结构指标和网络结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定量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在城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在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连云港、徐州和盐城等城市需加强与核心城市之间构建高效的出行路径;城际间便捷的综合交通出行网络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和公平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群范围内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更具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功能提升策略。利用实时路径规划数据,获取公路及公路衔接高铁两出行场景下的出行成本,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可达性;提出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双指标公平性测度思路,对比分析其可达性差异特征;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市群范围内高铁网络的可达性水平整体高于公路网络,但存在部分地区(无高铁站点)高铁出行可达性低于公路网络出行;公路网络可达性呈现出由核心城市逐级递减的格局,高铁网络呈现出沿线路廊道向两侧递减的格局;出行时间可达性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的正态特征,而空间可达性分布则显示出指数分布特征;两出行场景下的可达性分布均表现为不公平,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可达性分布不公平性更强;高铁网络加剧了城市间的时间可达性差异,但缩小了城市间的经济潜力差距。  相似文献   

6.
不同空间尺度的城镇结构与交通系统的互动关系有着较大差异。对城市群、都市圈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从交通的角度解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群的交通层次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的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总结了共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高铁对城市可达性变化的程度和可达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平衡,揭示高铁(网络)对城市间出行需求的直接影响。城市可达性的改善进一步重塑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加速资本和人口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并对土地和住房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站区空间重构带来重大机遇。系统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够为管理部门高铁投资决策、规划建设及影响评估等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新时代背景展望了有待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将城市群视作新的利益集合体,研究高铁投资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和高铁开通后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二是探究高铁通勤行为对城市资本、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影响,剖析车站选址和票价变化等影响高铁通勤的关键性因素;三是考虑城市间高铁竞争与合作博弈行为和客货混跑模式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新变化;四是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分析高铁对城市经济微观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低收入人群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一类特殊群体,而居住与出行是生活质量的核心要素,开展中低收入人群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系统综述,对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具有基础作用.本文主要从居住地选择与满意度评估、出行选择行为、居住地与交通出行关联性三个层面,对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特征指标、分析模型、存在不足进行分析评述.总结发现:相关研究对象上缺少针对中低收入特定人群,研究方法将居住和出行划分为两个系统,宏观空间布局模型与微观行为分析模型相互独立,测量指标以可直接观测的外在变量为主,居民内在主观感受变量考虑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中低收入群体居住与出行选择行为一体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出租车运营,改善出行者候车环境,提高出租车经营效益,进行基于出租车出行需求特征的停靠站选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出租车出行需求时空热点的含义,基于样本出租车GPS数据研究出行需求的时空聚集特征,得到了出行高峰时段和出行热点区域.将出行需求作为依据应用于出租车停靠站选址,提出了基于最大覆盖的停靠站选址模型,同时结合出行者的不确定性交通行为和消费特点,在车站服务能力、出行者步行距离和计划修建数量等方面分析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实例区域的选址研究结果表明,以客观需求为依据的选址方法,可以更好地契合出行者的出行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特性、交通系统特性与出行者特性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在分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区位特征、交通设施供给、出行成本定量化融入对居民出行效用的测算,建立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区域可达性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南充市中心城区不同时段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达性由中心向外围递减趋势明显;各小区平峰期可达性均高于高峰期可达性;城市核心区与临江区域不同时段可达性差异明显;新城区与外围片区可达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城市区域可达性研究方面的有效性,可为规划人员统筹协调各区域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城际交通出行特性不断发生变化。以广佛同城化效应下的城际交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满意度调研,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居民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目的以及出行方式等方面分析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特性。最后,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针对广佛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特性及一体化发展对策,可以为广佛都市圈内交通设施资源的高效配置、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已成为城际商务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选取长吉高铁出行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受访者基本信息和出行信息,探索城际商务客流出行特征。首先分析商务和非商务出行群体在社会经济属性、交通行为特征方面的差异。以非商务出行群体为参照,比较分析商务出行群体在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区域层面,由于城市功能地位的差异,长春、吉林商务出行目的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在城市内部,商务出行具有更为明显的出行目的地,而非商务出行相对离散。最后指出,相关规划应强调以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城市核心区之间的商务联系,同时在运输组织上进一步降低商务出行时耗。  相似文献   

13.
城际公交是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型产物”,是介于“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之间的新型客运方式.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三大城市群之一,“十三五”开局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发展部署,随着浙中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城际公交一体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本文首先分析浙中城市群城际客运出行特征,并结合既有城际公交线路和城际客运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发展城际公交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群空间、产业以及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浙中城市群发展城际公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城际公交的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模式,并结合“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近远期城际公交网络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城际交通是一种多功能的运输体系,特别是城市群内部需要一个多样化的合理客运交通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我国城市群高速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现状和需求,根据运输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结合现有文献资料,综合阐述山东半岛城市群旅客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共享自行车是解决短距离出行和“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也引发了一些交通问题,尤其是在局部区域车辆淤积现象对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产生了影响.本文将共享自行车骑行的租、还空间位置对应为出行的起讫点,基于出行OD分析了其整体时空运行特征和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运行特性.本文还分析了共享自行车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出现不均衡性的外部和运行特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不平衡性量化值的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了典型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不均衡性数值.该模型能够评估共享自行车在轨道交通区域运行的差异,以支持重点区域调度和监管.  相似文献   

16.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区域交通特征、交通空间分布特征等;基于交通区位论和经济引力模型,确定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连接道路交通网络框架;以功能为核心,将城市群连接道路功能划分为通道功能、干线功能、集散功能和服务地方功能4个层次;进行了功能分级,划分为高速公路、城市群连接道路I级、城市群连接道路II级、城市群连接道路Ⅲ级、地方道路5个等级,建立了城市群连接道路功能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城市群区域交通特征、交通空间分布特征等;基于交通区位论和经济引力模型,确定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连接道路交通网络框架;以功能为核心,将城市群连接道路功能划分为通道功能、干线功能、集散功能和服务地方功能4个层次;进行了功能分级,划分为高速公路、城市群连接道路I级、城市群连接道路II级、城市群连接道路Ⅲ级、地方道路5个等级,建立了城市群连接道路功能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四大国际都市圈,采用圈层法和NASA夜晚灯光地图,分析大都市圈空间结构形态在第一、二、三、四圈层的人口和岗位特征。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构成和布局形态,分析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网络呈现多级一体化结构、轨道交通充分主导城市空间拓展和融合、轨道交通出行目的逐步向通勤出行特征转变、统一协调和协作机构不可或缺等特点,对我国都市圈的发展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一些组团城市出现了组团粘连扩展的趋势。为了探寻多中心组团城市粘连式扩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机理,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对研究区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粘连区不同目的出行的交通发生吸引特征、不同目的出行的交通出行方式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道路实时监测分析粘连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主要道路交通运行特征。认为组团粘连式扩张使组团内部平衡被打破,跨组团出行需求增加;刺激小汽车出行需求,不利于公共交通发展;破坏了与组团式布局形态较为匹配的"干线+片区自由式"的路网布局特征。最后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性核心城市布局的"城市圈化",都市圈内区域出行需求正发生质变。本研究以日本近畿、中京都市圈OD调查为基础,从出行分布、出行强度、出行目的以及出行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圈客流出行特征。并提出了构建以城市核心区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多元化轨道交通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