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街道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编制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提升街道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苏州城市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借鉴国际相关城市实践经验,明确了导则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并在街道特征获取、问题精准分析、典型街道设计导则、导则工具箱、保障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创新价值,为未来其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马强  韦笑  任冠南 《城市交通》2021,19(5):1-16
街道作为城市中承担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品质提升与精细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街道设计导则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空间专项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和学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编制经验,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理念目标、体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进一步反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理念与目标,提出街道设计导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独特借鉴价值,并探索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3.
专题导读     
<正>街道在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似乎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有关城市建设的各种技术规范对城市道路有比较明确的定义,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各类建筑依据道路走向布置,从而反映城市风貌。城市道路划分街坊形成城市结构的骨架,而往往对在同一空间的街道却难以规范限定。当然发达的城市地区与未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不少城市在追求"更好的车辆、更宽的道路、更快的速度"的热浪中,挤压或忽视了慢行交通,割裂或肢解了城市空间,对由此造成的"机械的出行、无趣的街道、呆板的节奏"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然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城市,机动化并未使出行体验趋向贫瘠,而是通过设计,营造快慢和谐的交通环境并将其融入城市整体空间,使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相得益彰,使现代节奏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其规划理念和手法值得借鉴。一、欧洲城市快慢交通共存1.快慢交通行为共存  相似文献   

5.
杨浦滨江南段是上海市历史工业遗存的重点区域。随着滨江的进一步贯通,如何处理城市开发建设与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城市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安浦路项目通过对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甄别和评估,优化了规划道路线形,选取了利于建筑保护的断面形式,并结合道路、历史建筑和滨江区位特点,从延续工业风貌出发,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对沿线街道精细化设计,达到了对道路、历史建筑、空间和景观的融合,打造了有风貌特色的全新滨水空间,对类似项目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回归以人为本的背景下,街道界面连续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评述街道界面连续性相关研究,指出已有测度方法多采用主观评价或人工计算形式,难以在片区或城市层面开展系统、定量的评估分析。借鉴国外建筑贴线率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基于GIS的街道界面连续性测度方法——最大切面法。以济南市为例,开展路段和区域路网尺度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济南市街道界面连续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市中心向外围逐步下降的趋势,而新建地区街道界面缺失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因素方面,街道界面连续性与建筑密度、容积率和路网密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道路宽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相似文献   

8.
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交通政策就在向整合交通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努力。伦敦交通局于2004年发布了《伦敦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09年修订。该导则作为"更好的街道"计划的一部分,对伦敦市区的街道项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叙述伦敦市街道形态与规划政策的演变,介绍《导则》的政策背景、概要内容及设计原则。从设计流程、材料面板、街道设计指引几个方面解析《导则》的特点。通过研究伦敦市的道路形态和街道设计现状,评述《导则》的落实与应用情况。最后,从全过程精细化指导、规范标准补充、街道设计理念转变三个方面总结《导则》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街道环境恶化的问题在城市中正不断加剧,以往对品质交通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交通量计算、拥堵难点治理、优化车道分配等,对道路功能包含的城市景观与市民活力的思考不足。首先从时代背景、道路功能演变、街道建设标准和要求等方面阐述交通品质化的历史发展沿革。结合深圳市民出行需求变化,探索新时代市民对品质交通的需求。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提升项目为例,从绿色低碳交通的发展需求和城市设计优化层面入手,分析并提出街道环境品质提升的整体思路,并针对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街道品质提升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指出既要在有限的道路横断面中妥善考虑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的均衡,同时又要对道路沿线的碎片化空间整体考虑,并统一纳入景观化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蒋朝晖 《城市交通》2013,(2):101-102
<正>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大量存在的一类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广泛的空间,毫不夸张地说,街道空间的质量是影响城市风貌质量的最关键内容。从城市风貌角度来看,街道空间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共性的问题,即在街道建设中不了解或不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巴黎展开了一次大规模城市建设。为了适应机动车交通和城市扩展的需要,在18世纪形成的街道格局基础上逐渐衍生出由巴黎市区放射状向市郊延伸的公路网,该骨架成为日后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直接影响到巴黎大区范围内城镇人口的增长和产业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书所研究的哥本哈根市是一座欧洲古城。书中讲述了哥本哈根市在漫长的40余年间如何由一座以汽车为主导的城市转变成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的历史,这种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政策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给其他城市以启迪。哥本哈根城市内部能够成功改变的关键,无疑在于其渐变的方式而不是剧变。该书是一本讨论如何善待城市居民,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收集和利用有关公共生活数据的书。在哥本哈根,人们深切意识到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城市的街道与广场满足不同的目的。街道基本上用于运动,广场则服务于所需要空间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推动街道人性化转型,《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这部导则让所有与街道相关的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与市民等群体,明确街道的概念和基本设计要求,达成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四个目标  相似文献   

14.
历史城区内的道路系统普遍狭窄且非机动交通较多,在保护历史城区道路格局时,现有城市道路等级规划标准显得较为粗泛和缺失,因此需要研究针对历史城区的道路等级划分方法。首先分析总结相关研究和国内外规划实践。提出历史城区道路等级划分需要考虑的主要要素:交通功能、历史格局、街道功能等。以福建省长汀古城为例,采用统计断面人流量、道路城市功能分类等方法,梳理分析其道路网的特点。将古城内外道路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适当增加适应历史城区的主要街巷、次要街巷等级。规划评价结果显示,路网结构和密度较为合理,有利于路网发挥协同分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上海入选为彭博全球道路安全倡议行动全球10个城市之一。根据这项倡议,彭博慈善基金会将在为期5年的时间里支持上海的重点道路安全项目。世界资源研究所作为彭博倡议行动的合作机构之一,其工作重点为安全的道路和交通,通过改进街道设计、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来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水平。 本文是基于上海市嘉定区绿苑路的安全排查而做的介绍和讨论。绿苑路作为一条城市环境中的乡村公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街道设计工作正在从早期重视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功能与空间场所功能并重的阶段转型。日本拥有与中国相近的文化特征,在《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以及相关工程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价值。首先,回顾日本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导则》的编制背景。然后,梳理日本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城市独特的《导则》编制目的、研究范围及内容框架。同时,从街道设计的构成要素、交通环境建设与管理措施、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导则》核心内容展开解读。最后,基于日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反思街道设计工作的原则与初衷,提出对中国编制、修订街道设计导则以及项目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回归人性化日益成为生态文明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共识。首先,在总结街道设计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导则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街道范围,即不包含以交通功能为绝对主导、缺乏公共交往空间功能的道路。其次,提出街道设计的基本功能、街道分类和尺度建议,总结街道设计中的关键挑战,主要包括全要素的空间协调方法和工作机制创新两大方面。最后,结合空间一体化设计、精细化设计、交通稳静化设计等总结街道设计的要点,并基于规划实践提出对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正如通过摄政街了解伦敦,通过第五大道、香榭丽舍大街了解纽约和巴黎,人们总是通过街道来认识城市,街道是最常见的触摸城市的公共空间载体。完整街道设计最重要的是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从道路到街道,是机动车交通空间向步行化生活空间的回归。同时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强化街道两侧的活动联系,鼓励步行者与商业界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和促进城市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为例,介绍了《昆明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时针对本地情况进行的目标定位思考、体例比选和成果形式的定制。总结了《导则》编制的主要特色:对路权保障和品质提升提出较高标准;对接实际工作中的现实挑战,提供解决办法;提出“导则+自评表+部门版”应用模式,方便部门管理。《导则》从条文的侧重点与成果形式的定制化两个方面最大化适应昆明市本地特征,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十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原有道路规划的前置性与城市扩张速度出现一段难以匹配的阶段,加之地理环境、历来建设遗留问题等因素,多数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畸形交叉口。这些交叉口或道路红线预留不足或线形影响通行视距或交织流复杂、冲突过多或道路功能混乱,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治理难点。而受当地人文、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条件制约,在近期建设规划中通过调整道路线形实现交叉口物理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