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流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商、物分离,推动流通现代化进程,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创造规模效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我国物流中心建设的策略,模式选择,依据物流从应链协作思想,提出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一般流程及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一体化”管理程序,最后探讨加速推进物流中心现代化进程的策略-注重第三方物流及现代电子商务培育。  相似文献   

2.
物流中心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物流中心置于道路网络,综合运输网络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考察物流中心的地位,规划与运营的若干理论与实际问题,其中涉及避免交通阻塞,选址筹建、基础设施所有与业务经营等问题。文章还借鉴国外同行业发展的经验,指出物流中心规划,运营等工作在我国中心城市或区域经济圈形成与运营中的地位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不同类型企业建设物流中心的目的不同,难以用同样的布局模型表达,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以物流中心自身能够取得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的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并用考虑了物流中心固定运行成本和可变运营成本等成本因素。通过对模型分析,分解和过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物流中心的正常运作离不开仓储机械设备的支持,通过对我国目前起重运输机械中仓储机械设备的现状分析与不断改进的详细介绍,以及对某企业物流中心仓储设备的选择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现代物流中心仓储机械的选择方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物流中心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物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物流中心选址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建立了物流中心选址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处理物流中心选址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效的优化工具。  相似文献   

6.
物流系统化的组织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物流系统化及组织设计的对象要求和内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控制集中化、物流拖盘化、经营网络化、资源市场化等方面进行物流系统化组织设计的理论体系,同时对道路货运企业直接参与社会物流系统及组织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物流中心的建立与周边交通流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因而中心的选址必须考虑交通量的影响。以重庆市某物流中心备选位置的选址为对象,利用Flexsim软件的功能,进行仿真建模与分析,对3个布置方案的交通流堵塞程度进行仿真,以物流中心的合理位置布局为评估结论,说明所建立的物流中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物流中心选址规划方案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物流中心规划影响因素之后,构建了物流中心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评价指标特点,采用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提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关联矩阵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物流中心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着重论述了其具体实施过程。结合某市物流中心规划方案实例评价分析,发现不同方法各有利弊,均能从不同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可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以避免采用单一评价方法评价带来的刚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9.
汽车工业供应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汽车公司与物流服务商一道不断优化供应网络结构,调整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和数量,不但要考虑物流网络运行费用,还要考虑物流中心发展环境的可接受性,包括社会政策的稳定性、交通的便利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是一个两阶段的寻优决策过程。基于一汽-大众公司东北地区入厂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首先使用欧几里德选址模型确定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在最优位置区域寻找备选对象,然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对该地域的备选位置进行评价,最后对备选位置的可接受性做出判断,为物流网络的中、长期决策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SOFM神经网络在物流中心城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中国各地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重复建设问题,提出区域物流规划首先要确定区域内的物流中心城市,而物流中心城市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评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本质,引入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为了说明该方法的可应用性,简单建立了物流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际数据样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对中国的公路主枢纽城市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优加权Steiner树的枢纽型物流中心选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近年来物流运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物流中转运输网络的合理化建设,研究了枢纽型物流中心的功能和选址原则,详细分析了影响枢纽型物流中心选址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基于结点带权的欧氏Steiner最优树的枢纽型物流中心选址方案.针对该方案设计了相应的智能优化算法,并进行了具体的程序实现.借助该方案不仅可以使总的运输成本最小,而且能够在无需事先确定备选点的数量和位置的情况下实现同时确定枢纽型物流中心的数量及位置的目标.最后以长三角地区枢纽型物流中心的建设问题为背景,对各种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比较,从中确定若干区域作为物流服务需求点集,并将各种因素的综合效用作为物流需求点的权值,对上述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首先对物流的起源、含义、作用进行简单介绍,然后从物流系统化,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5个方面来讨论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物流要领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物流概念的引入及其特点;物流的分类以及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管理的定义和内容、物流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应急物流系统的多目标选址-路径问题主要旨在解决应急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物流中心处理能力的设定问题和各类应急物资车辆运输路径的选择问题.基于既有研究成果,主要考虑时变条件下物资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兼顾应急物资类型的多样性特点和物流中心最小处理量要求,以运输路线能力和含有富余度系数的物流中心能力为约束条件,以时间和费用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多目标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百分比无量纲化技术消除优化目标的量纲,并设计了基于目标规划的模型求解算法.通过算例试验,对比分析了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与既有模型的时间和费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既有模型,该模型所得的选址-路径方案在费用和时间的消耗上都有所下降,更符合应急物流管理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决策理论对物流中心选址进行研究,在保留原有数据内在规律的同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专家打分,结合所得到的综合效果测度序列,得出较为可靠和满意的评价与决策方案,并分析了可能影响物流中心选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06,(10):29-32
9月23日,记者来到了水泊梁山,这里正举行为期三天的中国(梁山)第二届专用汽车展销会。在热闹纷繁的展会中,山东梁山专用车物流中心、山东省挂车(专用车)检测中心、山东省特种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检测中心、研  相似文献   

17.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09,(47):55-55
湖州鑫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集内河、公路运输、码头、仓储配送、报关、报检等全方位服务的物流中心,其下属公司有南浔安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还拥有一个码头。鑫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芳先生介绍说。鑫达物流经过7年的努力,从一个单一的运输公司发展成为现今的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及东北经济区物流中心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设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中心的指导原则、设计方案及其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是整个物流系统功能发挥和各环节有效衔接及运作质量的根本保征,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物流标准化工作应当引起我国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含义及其对我国物流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基本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在系统分析物流中心选址问题中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固定设施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固定设施成本的物流中心综合选址模型;并用算例说明了这一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