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红外辐射能用于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再生的机理,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外辐射能可明显地提高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自行开发研制的以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的总体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及设计思想。详细分析了微粒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及微波再生系统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微粒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50%~75%。  相似文献   

3.
在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再生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使气体进一步膨胀,气体黏度增加,气 体流动阻力增大,导致 DPF再生过程中的压降大于初始压降。使用 AVL-FIRE 软件建立了 DPF的 三维再生计算模型,分别模拟了 DPF再生过程中不同炭烟颗粒分布对 DPF的压降、温度和炭烟密度等因素随再生时间变化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颗粒物分布方式能够降低 DPF再生过程中的压降,其中均匀分布的颗粒物所产生的压降最高。DPF 内部积累的炭烟颗粒越靠近入口处, DPF内部的平均温度越高,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也越短。相同的颗粒物分布类型仅导致峰值温度出现的时间有差异,不会对峰值温度产生影响。由于热量在过滤器末端聚集,因此无论采用何种颗粒物分布类型,都会导致过滤器末端处的炭烟颗粒燃烧速度快于前端。  相似文献   

4.
对废气再循环(EGR)与微粒过滤器(DPF) 技术降低柴油机NOx与PM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运用EGR技术的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试验,观察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NOx、烟度的变化,进而算出EGR率,得出最佳EGR率与负荷的关系;对微粒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生试验,研究不同时间、不同调节阀开度对再生温度的影响,以提高微粒过...  相似文献   

5.
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及不同排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被动再生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在世界协作瞬态循环(WHTC)工况前900s瞬态工况下开关EGR阀对DPF耐久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驻车再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EGR率及排气节流阀开度通过影响排气温度及排气NO2浓度影响DPF被动再生速度;正常WHTC工况前900s耐久循环下DPF碳载量不断增大,关闭EGR阀后进行WHTC工况前900s耐久循环后,DPF碳载量不断减少;驻车再生能够有效降低DPF碳载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型再生水厂,介绍了北京市通州区乡镇再生水厂建设运营项目中西集镇中心区再生水厂采用的VFL+混凝沉淀池+转鼓过滤器+次氯酸钠消毒的污水处理工艺,分析该工艺的特点、运行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工艺完善.结果显示,此工艺用地面积小,耐冲击性强,运行稳定可靠,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稳定达到北京DB11/890-2012中B排放标准,甚至更好的水质,满足再生水水质要求,可以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处理污水过程中产泥量极低,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催化还原过滤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Filter, SCRF)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发动机污染物处理手段,作为兼具SCR和DPF两部分功能的后处理装置,能够帮助减小后处理装置体积和费用,或者在不缩减体积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但SCRF内部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的反应体系和较宽的工作温度窗口导致对系统污染物处理效果的预测难度提高很多。全面梳理了近年来SCRF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影响DeNOx效率和被动再生效率的表观因素,一是SCRF微观化学反应与传质机制,有利于研究者开展微观机理和SCRF配套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蜂窝陶瓷颗粒过滤器的微孔直径大小基本一致,难以满足废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污染物的过滤需求,颗粒过滤器过滤效果较差,针对上述状况,文章提出一种多孔径蜂窝陶瓷颗粒过滤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孔径蜂窝陶瓷颗粒过滤器由三节不同孔径的颗粒过滤器组成,三节不同孔径的颗粒过滤器的微孔直径依次减小,使多孔径蜂窝陶瓷颗粒过滤器能够依次过滤汽车尾气中的不同粒径的颗粒污染物,从而保证将小颗粒物过滤的前提下微孔不会被堵塞。该多孔径蜂窝陶瓷颗粒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更好,清理周期更长,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9.
在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推动下,先进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正在快速向前发展。本文将回顾这一领域中反映目前发展水平的典型研究成果。首先,笔者评估了重型和轻型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效率目标。从超细颗粒物对健康和排放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出发,评述了超细颗粒物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和颗粒过滤器技术。除了介绍SCR和LNT的进展外,还阐述了deNOx催化器的重要发展。最后,介轺了排放控制系统综合应用的若干实例。总的采说,排放控制领域的进展是令人信服的。研究表明,高效率排放控制系统是能够在所有道路车辆上实现的。关于超细颗粒物,有资料认为毫微级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润滑油。颗粒过滤器技术的重点是优化结构、探索过滤器再生的最佳途径和改善系统背压。SCR系统NOx控制技术的重点则集中在尿素喷射策略和系统优化,而NOx吸附剂的性能和耐用性正在明显提高。颗粒过滤器和NOx控制的系统综合应用正在重型柴油机上进行台架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模拟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DPF)再生过程的多通道模型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DPF进口气体不均匀性对热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处气体流速不均匀分布会延长再生时间、推迟和提高温度峰值;进口处气体温度不均匀分布会延长再生时间、推迟并降低温度峰值.因此,在设计DPF时应力求进口处气体的温度和速度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
正功能说明DPF(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再生功能主要是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DPF装置中吸附的柴油炭质微粒过多,通过执行此功能,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排出的高温尾气加热燃烧清除掉柴油炭质微粒,使其恢复正常。本文以一辆2019款福特全顺车为例,使用元征X-431汽车诊断设备演示DPF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从欧Ⅲ排放标准发展到欧Ⅳ排放标准需要增加排气后处理系统,对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将是欧Ⅳ柴油机控制系统开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介绍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展状况,针对柴油机控制系统开发建立了排气后处理系统模型,包括氧化催化器和微粒过滤器两个模块,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和化学动力学原理建立。对后处理模型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对微粒过滤器的再生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DOC对柴油车排放的影响规律;对DPF的压降特性和过滤性能进行了试验.最后还讨论了DPF再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前期研究中,发现在柴油颗粒过滤器(DPF)上出现背压骤增现象是由于DPF通道内的碳烟坍塌所致。碳烟坍塌是由综合因素如被动再生、高温度、长浸置期、高碳载量和高排气流量等所致。  相似文献   

15.
按照裂缝缓慢发展理论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寿命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受再生过程最高温度影响的预期寿命.过滤体多孔蜂窝式结构的疲劳特性遵循裂缝缓慢发展理论,按失效的DPF温度分布算出最大热应力.把4点抗弯强度与最大热应力的比值作为校正系数,以修正各种温度分布情况下算出的热应力.4点弯曲疲劳试验中得到的疲劳特性与上述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以装有汽油机颗粒过滤器(GPF)的2.0L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TGD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速、负荷变化对发动机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排温和不同灰分量对GPF的PN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随着负荷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GPF再生过程中会出现GPF后PN数大于GPF前PN数的现象。灰分层的积累使汽油机颗粒过滤器过滤机理中的拦截沉积作用增强,过滤效率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按“总权数”法选择液压系统过滤器的方法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张焕新液压系统中过滤器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精度低了不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并可能引起各种早期故障;反之,精度过高,将使系统制造成本增高或者生产工艺难以达到。这里介绍按“总权数”法选择过滤器的方法。1...  相似文献   

18.
玛连尼就地热再生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人们一般认为就地热再生技术只能用来处理表面病害,如松散、波浪、表面车辙、纵向裂缝和滑移裂缝等,主要针对沥青路面的磨耗层进行再生。实际上,在基层结构正常情况下,采用适当的工艺、适合的设备可以使就地热再生的应用更为广泛,再生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冷法再生沥青路面结构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伟民  葛荣銮 《华东公路》1994,(5):71-74,70
本文阐述了铺筑冷法再生沥青路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适于不同交通量条件下的种再生路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与工艺,证明应用阴离子乳化沥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铺筑冷法再生沥青路面,经济效益显著,尤其适于缺乏砂石材料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温度传感器(B19/7)安装在氧化催化转换器后,柴油颗粒过滤器的上游。温度传感器(B19/7)的任务是记录DPF上游的废气温度。这个数值用于对废气后处理和柴油颗粒过滤器的再生进行控制、监视。只有废气温度超过550℃时才能保证颗粒的燃烧。6.催化转换器上游氧传感器(B85)位置:氧传感器安装在氧化催化转换器前部,涡轮增压器下游。催化转换器前的宽频传感器(氧传感器)探测废气内的剩余氧含量,并发送相应的信号给CDI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