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软土地基上桥台后填土工后沉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分析软土地基上桥后填土受力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有限元简化计算模型,并采用可模拟超填的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就桥后填筑EPS、粉煤灰、粉细砂和砂砾情况下路堤填土工后沉降问题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轻质回填材料(如EPS和粉煤灰)可有效减少路桥过渡处差异沉降;同时还可降低桥台前后区域因软土塑性剪切区贯通而发生滑动失稳破坏的可能。此外,填料的强度对于路堤自身的压缩变形起控制作用,因此采用轻质填料的同时不应降低填料的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路桥过渡段三维弹塑性计算模型,模拟循环车辆动荷载,分析了在循环车辆荷载作用下,回填轻质固化粉煤灰与回填粉质粘土的路面在桥台处的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回填轻质固化粉煤灰的路面能有效降低桥台后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3.
杨波  周鑫 《公路交通科技》2014,(11):112-114
本文从台背地基、路堤的工后收缩沉降及引道路面搭板脱空沉陷等方面深入阐述了桥头跳车的产生原因。分析引道路面不同结构形式对应的不均匀沉降类型,采用搭板的引道路面纵坡变化是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形式,而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引道错台和凹陷是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形式。本文针对桥头跳车的产生原因和不均匀沉降类型,重点从台背地基、路堤、引道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角度阐述如何有效防治桥头跳车。  相似文献   

4.
差异沉降常出现在引道路堤和桥台之间,其危害性极大,即使差异沉降很小,都会导致桥头跳车,给行车造成安全隐患。文章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搭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峰  陶向华  李冬梅 《公路工程》2009,34(1):77-80,89
对设置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进行简化,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路桥过渡段计算模型,并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模型来描述路基(包括地基)土材料的本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了一定差异沉降下搭板最大垂直变形的指数表达式,搭板性能参数与最大垂直变形和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关系;并通过改变搭板厚度和长度分析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搭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差异沉降影响下,增加板厚对板受力与变形都有利,增加板长仅对搭板受力有利.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波市通途路建设工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土,提出利用该废弃土配制强度较高的轻质土,并用于路堤填筑,以控制路基的沉降。为此,考虑实际施工情况,通过掺入不同含量的水泥与EPS,获得了轻质土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室内三轴试验,研究了水泥含量和EPS掺入比对轻质土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轻质土低路堤填筑的使用效果分析,获得了路面的工后沉降与道路开通后的路面动力沉降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轻质土的密度随着EPS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轻质土的弹性模量随着EPS添加量的变化而存在最大值;轻质土在控制软土地基路面沉降方面效果显著,水泥含量选用10%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交通荷载下粉煤灰回填桥台路面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确定交通荷载作用模式,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路桥过渡段路面结构、路堤与地基三维弹塑性计算模型,编制了用户子程序来模拟路面上的交通荷载,分析交通荷载作用下桥台台背回填轻质固化粉煤灰路面的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垦区软土地区的公路工程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从控制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拉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的因素,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交通量、路堤填土高度等;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思路,并总结了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率控制标准,反算出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桥头搭板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顾锋  邵容光 《公路》1996,(1):1-5
在桥台背后设置桥头搭板是防治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对桥头搭板进行了导师研究。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台后引道路堤沉降、桥头搭板尺寸、桥头搭板内力、桥头搭板配筋、桥头搭板构造及枕梁设置。  相似文献   

10.
高填石路堤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填石路堤地基沉降受施工情况影响,填筑阶段和非填筑阶段地基沉降规律明显不同,因而不能采用统一的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表达式来描述地基各阶段沉降规律。填筑阶段,提出了能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压缩变形的修正的邓肯张模型来计算路基沉降;对非填筑阶段早期的地基沉降,采用与时间和固结压力有关的指数函数预测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填筑阶段和工后早期的沉降计算,其计算结果均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缪胜林 《路基工程》2011,(6):130-132
为确保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高填路基的填筑质量,针对C1B5S填料建立一段试验路基,在填料压实度和变形模量双控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补压增强,研究其碾压遍数与压实度、沉降量的关系,以确定最佳施工工艺;同时对代表性工点进行工后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冲压补强的高填路基工后沉降量是路基本体高度的0.08%~0.10%,路拱横坡改变小,对控制高填路基的差异沉降和工后沉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路基沉降,通常采用轻质填料填筑路堤,其中常用的填料有粉煤灰、土工泡沫塑料和泡沫轻质土。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这3种填料在路堤中的填筑方法,并结合不同路堤高度、不同填料的工后沉降量及工程造价,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13.
固化粉煤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粉煤灰加入固化剂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配比、龄期、养护温度以及掺入水泥对固化粉煤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配比、龄期对固化粉煤灰的抗剪强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配比的固化粉煤灰进行抗冻试验,研究了固化粉煤灰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固化粉煤灰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稳定性,浇注后强度稳定增长,尤其中、后期强度较高,对于工程是有益的。因此,固化粉煤灰作为三背回填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赵新益 《路基工程》2012,(6):138-140
路基工后沉降合理控制已成为影响路基工程方案、投资和运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典型高路堤工点的设计,结合实际施工填筑及沉降观测资料对中低压缩性土地基高路堤变形特点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地质条件良好、填高10.0~16.5 m的高路堤,采取相应措施后工后沉降能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平顺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大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填高路堤在不同超载厚度预压下的变形值,研究黄土高路堤采取超载预压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为减少黄土高路堤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路堤高度小于20.0 m的一般路段,可采取超载方法进行预压处理,超载厚度可取2.5 m.而对黄土高路堤桥涵过渡路段,不宜单纯采取超载预压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6.
桥头与台背填料间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和填料对台背的水平推力引起的桥台倾覆问题,一直是公路工程中的难点。以唐津高速公路在天津地区的试验段为例,采用液态粉煤灰填筑桥头台背路堤。研究结果表明:轻质型材料液态粉煤灰具有强度大、质量轻、不需要机械压实等优点,且对桥头台背的压力小,与台背间的不均匀沉降也小,是较好的桥头路堤填筑材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MARC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三维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及不同的地基沉降模式,分别对土工格室加筋体和柔性搭板消化地基沉降、协调和控制桥头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基沉降的适应性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同时,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有效地阻止上层土体向下沉降,减小路基竖向应力,使得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在较广的范围内得到平缓过渡。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部分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又面临着扩建加宽的问题。在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的加宽工程要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和差异沉降问题。因为新路基的建设会引起路基边坡失稳和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所以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加宽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之间的有效连接。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