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副簧井联组合的两级刚度复式钢板弹簧常用于中、重型载重汽车的悬架系统。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副簧下置式两级刚度复式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2.
以某公司6×2牵引车后板簧的设计开发为平台,从主副簧刚度选择、少片簧截面的理论分析、匹配计算、模拟应力分析和台架试验等方面,阐述了主副结构少片钢板弹簧的设计过程。理论刚度值与台架试验误差值仅为1%,符合工程需要;钢板弹簧应力分布趋势与理论计算曲线相符,MATLAB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主副簧根部应力较大,在理论要求范围之内;经过台架疲劳寿命试验和用户市场验证,主副结构的4+3少片簧满足设计使用要求,采用主副簧结构的少片钢板弹簧,降低了整车重量和成本,可靠性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渐变刚性钢板弹簧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板弹簧对改善汽车平顺性的重要作用。本在同时考虑主,副簧变形的情况下,对渐变刚性弹簧曲率半径进行了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本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其理论更完善,设计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由主,副簧并联组合的两级刚度复式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文中还举出实例进行设计计算示范。  相似文献   

5.
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志敏  王京康 《汽车工程》1994,16(4):219-224
本文探讨了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变形规律,并导出这种结构型式钢板弹簧的载荷,变形,应力的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金属主簧-复合材料副簧的变形机理并快速预测其复合刚度,综合应用板弹簧设计理论、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及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金属主簧-复合材料副簧复合刚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MATLAB计算程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某金属主簧-复合材料副簧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刚度特性进行有限元模拟。有限元模拟刚度与理论计算刚度之间的误差低于3%,从而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不但阐明了金属主簧-复合材料副簧的变形机理,而且适宜编程计算,能准确快速地预测金属主簧-复合材料副簧的复合刚度,这对复合材料板簧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某轻卡后板簧的设计开发为例,介绍副簧下置式少片簧结构特点,进行主副簧刚度分配、载荷分配及少片簧刚度、应力计算。经过台架疲劳试验及整车搭载可靠性试验,副簧下置式少片簧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莫 《汽车工程》1993,15(6):350-358
本文对渐变刚度钢板弹簧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普遍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林金木 《汽车工程》1996,18(5):301-308
本文应用余能原理和δ函数推导出两片阶梯形轮廓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一组计算公式,为完善多片渐变刚度板弹簧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结构特点及邻国原因东风EQ140型汽车的前、后钢板弹簧系单面双凹槽型断面结构,片与片间用中心螺栓定位。钢板弹簧断裂部位多出现在前钢板的卷耳根部及钢板盖板的边缘处。其原因是钢板在卷耳成型和热处理时,有残留的内应力;在装配时因钢板铺套配合不当(过紧),以及在汽车行驶中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或扭转应力所致。钢板弹簧总成由主簧11片(见图)和副钢板弹簧9片(不包括副钢板弹簧的垫板)组成。其前端采用组合式结构,用小U形螺栓将主钢板弹簧的第一、二、三斤固定在专门的吊耳上,并用前端的固定螺检定位和传力,因此大大改善了主…  相似文献   

11.
大客车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对客车用空气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在多种载荷工况下特性曲线具有相似性,说明一种空气弹簧适合于多种载荷的汽车;空气弹簧的动刚度主要取决于激励频率,在低频范围内幅值比较小,高频范围内幅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依维柯IVECO408(40·10)面包车后钢板弹簧总成原是用60×9—4片主簧和60×15—3片副簧组成的渐变刚性结构的总成。其特点,一是重量轻,二是以主簧开始与副簧接触到主、副簧全部接触期间,总成刚性是逐渐增加的。所以如在这期间增加乘坐者,对平顺性的影响不大,不象一般载重车主副簧总成分开装配那样,当副簧一接触到副簧支架时,刚性就突然增大,平顺性变化显著。此外,这种面包车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意大利和欧洲等一类地区,道路平坦,但在我国使用,特别是旅游系统,一些国内外乘客却反映中、后排座位颠簸较大、平顺  相似文献   

13.
等厚断面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优化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辉  段敏  陈勇 《汽车技术》2000,(4):8-10
渐变刚度钢板弹具有刚度可变的特性,可使偏频变化很上或接近等频特性。采用等厚断面的簧片,其加工工艺简单,到换性强。以单位质量储能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离散最优化方法,对等厚断面渐变刚度钢板弹簧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并给出了计算实便。  相似文献   

14.
用搜索法求解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刚度和应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求解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新模型,并用搜索法求解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片间作用力、刚度与应力。模型假定片间有多个接触点,每个接触点处作用着集中力。根据板簧的变形条件,导出相应的方程。采用逐步搜索的办法,解出各个接触点位置及作用力的大小,并进一步求得各叶片的应力分布、挠度曲线及弹簧刚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新模型求解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钢板弹簧刚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讨论了钢板弹簧刚度计算的各种方法。利用Nastran有限元软件提供的线接触单元分析了某型钢板弹簧的刚度特性。讨论了摩擦特性对钢板弹簧刚度计算的影响,给出了钢板弹簧在动静态载荷下加载与卸载的载荷-变形特性图。与传统方法相比,有限元分析可以更为精确地反映各弹簧片之间的接触和摩擦细节,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渐变刚度钢板弹簧作为主要的承载元件,其刚度特性在衰减悬架总成传递的载荷以及提高整车的行驶平顺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渐变刚度板簧的刚度特性分析中,建立了离散beam梁模型、柔性体动力学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参数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柔性体动力学模型的刚度曲线特性与试验刚度曲线特性较为吻合,在整车平顺性仿真中实用性较强,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马迅 《客车技术》2001,(3):25-30
采用集中载茶法对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挠度-负荷特性及各弹簧片的应力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钢板弹簧刚度计算的主片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以往以整副多片钢板弹簧作为一个变断面梁来分析其挠度的思路不同,本文从“整簧挠度实质上是主片的挠度”这个观点出发,把求变断面粱的挠度问题化为求等断面梁(主片)的弯矩(应力)分布问题。从而把挠度——刚度计算问题与应力分布计算问题统一起来。本文的基本假设与以往的“共同曲率”或“集中载荷”的假设不同,采取了这两者相结合的假设。在应力分布计算方面揭示了长期未被注意的误解。在刚度——挠度计算方面,解释了巴希洛夫斯基的“精确计算公式”不精确的原因,新的计算方法消除了这种误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渐变刚性钢板弹簧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共同曲率法探讨了渐变刚性钢板弹簧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了这种板簧的载荷,变形及应力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一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钢板弹簧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如ADAMS建模分析、共同曲率法及集中载荷法等,但影响钢板弹簧刚度的因素较多,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果总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对多架钢板弹簧的自由刚度、夹紧刚度、自由弧高、夹紧弧高等参数的测量,从试验数据中统计出钢板弹簧刚度在计算时的无效长度系数及修正系数等参数。并根据无效长度系数,通过Catia模拟出钢板弹簧夹紧前后弧高变化量。这样所得的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状态,对悬架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