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车碰撞试验法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车碰撞试验法规主要有美国的FMVSS和欧洲的ECE两大体系,下面碰撞试验法规为FMVSS208、E-CER94,侧面碰撞试验法规为FMVSS214、ECER95,在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一直是汽车产品较薄弱的环节之一。199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项汽车技术法规,CMVDR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的颁布表明,我国政府已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有了更全面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较美国、欧洲等国和我国汽车正面碰撞法规中对乘员保护指标的规定,结合人体冲击损伤机理和耐受极限的相关研究,分析我国法规中头部伤害指标HPC的不合理之处。在分析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正面碰撞法规中乘员保护指标的不完备性,并探讨影响伤害指标结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4,(11):116-121
<正>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汽车实车碰撞试验不仅是消费者了解汽车安全性的一个最准确途径,也是汽车厂家提升汽车安全性的主要依据。那么,实车碰撞是怎么出现、具体有哪些形式、未来将是怎样的呢,本文就带读者了解汽车实车碰撞试验背后的故事。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奔驰",开创了世界工业的起点,而与之相伴的是车祸的出现。1896年,在英国  相似文献   

4.
李景升 《世界汽车》2014,(12):12-12
<正>自2006年C-NCAP实施以来,《世界汽车》专注于汽车安全报道已经8年多了。这期间我们写了太多的相关文章,观看了很多前沿的实车碰撞试验,也举办了很多相关的活动,但最能震撼我们内心的还是这次10月31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CAR TO CAR实车碰撞试验。现实交通事故中,两辆车迎面相撞,由于驾驶员本能的躲避动作,最终两车相撞时往往是带有一定角度的,碰撞的区域也仅是车身的一部分。从全球来看,美国在交通事故调查统计方面是做得最细致全面的,而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从全面掌握转瞬即逝的汽车碰撞过程来看。光学测量系统是实车碰撞试验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该文介绍了实车碰撞试验中的光学测量系统组成,运用光学测量系统进行拍摄的位置与方法及拍摄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对交通事故分析表明,大约40%的事故是汽车的侧面碰撞事故,造成重伤或致死的交通事故中30%-40%也是侧碰事故。综合介绍了国外开展汽车侧面碰撞试验的方法和部分重要参数,并对实车撞车试验法、汽车部件试验法和混合试验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当前开展侧面碰撞试验研究宜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方法的思考.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车辆结构改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PG-1 5型节制杆式台车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臻  邱阳  李强  张雨  邱少波 《汽车工程》2002,24(3):224-227,240
本文介绍了节制杆式台车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通过模拟吸能器受力和流体运动分析,建立数学建模,推导节制杆的设计数学模型。通过碰撞模拟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对比,模拟滑车可以再现实车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美、欧NCAP碰撞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32):26-29
2003年第8期《Autocar轿车情报》刊登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所属起亚汽车公司的SedonaMPV车在欧洲NCAP碰撞试验乘员保护中仅得二星,而在美国NCAP碰撞试验乘员保护中得五星,因此责怪欧洲NCAP规则的改变。 为什么在美国NCAP碰撞试验结果和欧洲NCAP碰撞试验结果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美、欧NCAP碰撞试验要求和星级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将就此介绍  相似文献   

10.
微型客车针对正面碰撞法规的系统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正面碰撞法规要求,对某微型客车优化改进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详细描述了针对某型客车进行系统优化改进设计的过程,分析了汽车改进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改进措施。实车碰撞试验表明:在不改变汽车外形和主要结构,综合考虑汽车质量和改进成本等诸多约束条件下,通过材料、结构的准静态试验和台车碰撞试验,结合整车及主要零部件碰撞试验,并利用PAM-CRASH/SAFE等数值分析手段,对整车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改进可使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介了以模拟车对车碰撞事故为目的的实车碰撞试验,采用21起车对车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碰撞条件、碰撞形态、碰撞能量消耗分配等碰撞特征参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含第二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根据现场痕迹即可含第二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进行分析与再现的计算模型,为此模型对日本汽车研究所提供的5例实车碰撞试验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当今汽车发展的三大主题是安全、环保和节能。为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发达国家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撞击试验,我国也将从明年1月1日起将轿车正面撞击试验列入强制性检测项目之一。一汽集团为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拨专款筹建了汽车撞击试验室。撞击试验设备由自行研制开发的牵引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从美国第一安全公司引进的皿型撞击假人、从日本共和电业引进的车载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从美国柯达公司引进的高速摄像系统组成,可按美国FMVSS及欧洲EEC等安全法规的规定进行汽车整车实车撞击及安全带、气囊、座椅等零部件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汽车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相关测试法规也日趋加严。三坐标测量是实车碰撞测试中对人员操作要求最高的部分,测量坐标系建立的准确程度,对实车碰撞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为确保建系准确度,文章系统对比了国内外主流实车碰撞法规在建系方面的异同,进一步结合实际测量经验,指出基准平面选取、胎压、配重、调平是决定建系准确度的关键因素。由于当前主流测试法规对调平过程未有明确规定,文章还给出了实际操作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波形复现器是汽车碰撞试验中非常关键的设备,也是行业中公认的技术难度大的试验设备之一.众所周知,每做一次实车碰撞试验,都需付出昂贵的样车成本.而对于大量的汽车局部改进,则只需通过台车碰撞试验进行局部改进效果验证.但其前提是台车碰撞试验必须实现与实车碰撞试验等价的效果,这正是波形复现器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重现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汽车运动学模型和碰撞模型,采用运动学模型及碰撞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事故重现,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通过与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研究和裁定交通事故提供科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陈林 《时代汽车》2006,(8):60-61
前不久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吉利自由舰成功进行了40%车身正面偏置碰撞,每小时56公里的实车试验(此次碰撞比国家规定的安全碰撞严格的多,国家标准是与碰撞物进行100%正面接触,速度为48公里/小时),率先提前通过了国家7月1日生效的“双碰”标准(即今年初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又一次见证了其不凡的安全实力。此前,自由观还顺利通过了美国顶部碰撞试验,这是国内汽车首次在国际上完成顶部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日益关注。在碰撞安全法规上,目前最严苛的当属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提出的正面小区域碰撞。本文先介绍该碰撞测试的缘由、背景及测试工况,而后通过现有的实车测试报告及仿真试验数据对正面小区域碰撞过程中的碰撞力传递、能量传递、左侧B柱加速及车辆入侵量进行说明与分析,并总结出为什么在市多款车型在该碰撞测试下成绩不优秀及对车辆结构的改进提出方案。  相似文献   

19.
实车与足尺护栏碰撞试验是研究公路护栏的安全性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其本质上是以实际交通事故再现的方式分析碰撞前后汽车相对护栏的运动状态和乘员伤害情况。通过实车与足尺钢索护栏的碰撞试验,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碰撞过程中的非线性、非稳态信号,能够较为准确的研究护栏、汽车和乘员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钢索护栏完全符合要求,为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施工以及在不同地点的设置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塑料吸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莉  王宣 《世界汽车》1996,(5):18-19,39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是评价汽车撞车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而吸能装置用于控制车的减速度,使其所产生的减速度波形接近实车碰撞时的减速度是模拟碰撞试验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关键的部件。介绍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研制的三种聚氨酯吸能管的材料,结构,性能及产生的减速度波形等情况及在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