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老城厢豫园的发展受到了现有交通环境的制约。依托轨道交通10号线豫园站的建设,实施和整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直接解决该地区交通客流和商业客流拥挤的矛盾。介绍了豫园地区地下空间总体设计思路,对总体布置、夹层布置及预留大通道设计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人民广场站是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大型换乘枢纽之一,具有出入口数量多,出入口功能差异性大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车站各出入口的设置情况,以及与周边道路、客流等关系,分析研究了各出入口的客流特征,可为今后类似换乘枢纽出入口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上海地铁2号线总体方案及其车站规模。例举若干车站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的内容、形式。探讨了未来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屏蔽门与列车间隙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时,地下车站站台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如果不当,往往会对乘客的安全产生影响。通过介绍屏蔽门限界确定方法,分析了屏蔽门与列车间隙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种调整间隙的方法和辅助安全措施,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杭州地铁物业开发建设的原则,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3个车站周边物业开发的情况,介绍了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物业开发衔接的几种形式,并对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等与物业的开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给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城市上层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市民文化层次和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在解决出行便利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实用美观、人性化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努力建设出环境宜人便捷安全的地下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以提升交通环境的品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出行需求。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人性化设施建设,包括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和安排及车厢内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等,都是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高乘客出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照明满意度现状,获得舒适度上佳的照明策略,以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照明光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地铁地下车站的照度、光源亮度和色温开展调查测试,并对车站乘客进行舒适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将测试数据与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成都地铁车站照明经验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围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施工工序,对地下车站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研究其中潜在的风险发生机理,将有助于建立轨道交通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减少并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施工中的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9.
从节约用地与地下空间开发看中国大城市地铁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阀洲 《综合运输》1997,(5):16-18,15
<正> 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城市交通紧张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出路在哪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目光仅仅盯在非常有限的地面空间上,城市的各种建设和道路、交通等各种设施,以及居民的全部生活都集中在这个空间上。尽管城市象“摊大饼”似的不断向郊外扩展,四周的农村不断被划入城区,大量的农田和菜地不断被占用,建成区范围因此不断在扩大,用地不断在增加;然而这并没有使城市地面空间的拥挤状况获得根本改善,恰恰相反,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拥挤更厉害了,许多城市市中心区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都超过2万人/km~2的拥挤标准,市中心商业区甚至达到了8~10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以及城市密集区域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多线换乘地铁枢纽站改扩建、深层地基加固、地下深层障碍物清除、盖板逆筑、既有地下空间利用加层等多项施工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证实了各项技术的有效性,可为今后城市密集地区和复杂建设环境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和施工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轨交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明挖区间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介绍了明挖区间地下空间开发与两端车站、周边市政及商业设施的衔接情况,对明挖区间后期装修和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提出地下车站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冷却水系统的选择、冷却塔水量指标的选择与系统水力计算、冷却塔的选型与工艺布置等技术要求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区段采用了带敞开轨道区风口地下一层车站的形式,结合部分车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站台、站厅布置,以及轨道区直排风口设计布置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的新天地站与周边合建项目的施工过程,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与周边房产合建的技术难点和针对性措施。通过科学的设计及严格的施工控制,轨道交通车站与合建项目总沉降与差异沉降较小,结合部鲜有渗漏,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筑功能比选、结构内力分析及工程经济比较,对采用明挖施工12m宽站台单柱双跨和9m宽站台无柱单跨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下空间开发中变形监测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地下空间开发强调信息化施工,在诸多施工监测内容中,结构与环境的变形监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差异沉降、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以及隧道变形等监测新技术进行扼要介绍。工程实践表明,这些新技术具有精准度高、稳定性好、可以实现实时自动采集与数据的远程传输等共同特点,是未来变形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明珠线二期中618m的宜山路车站是目前上海地区在建的最长的地下车站,基坑最深19.73m,其西侧平行于已建成的明珠一期工程宜山路高架车站和区间,最近处仅3.8m,东侧相邻十几栋7层楼的民居,最近处仅0.26m。车站周边环境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设计根据车站周边工程环境实际情况及一级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技术要求,结合宜山路车站施工工期具体情况,围绕确保周边环境安全的核心提出车站基坑设计的总体方案,运用信息化施工和时空效应控制技术原理,通过计算对施工提出明确的要求,将设计与施工相结合,全过程跟踪施工,确保设计质量的真正落实,从而确保了明珠一期的正常运营及民宅的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淞虹路站工程实施过程中,为满足增设轨排孔的变更需求,导致单层墙地下结构中楼板开孔结构设计面临着不少制约的因素和难点,详细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换乘方案的站位选择,方案设计的分析与比选出发,对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与渝怀铁路江北客站的换乘枢纽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