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船市危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船市危机的认识,对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船舶市场结束了长达6年的繁荣.对于本次船市危机爆发的原因,从表面上看,这是由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但只要纵观历史,全面的深入分析后就会认为,船市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周期性,在船市长达6年的繁荣期中已经孕育调整,其实质是新造船市场内在调整所致,其深度调整则是由船市内在规律和金融危机共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笑妍 《中国船检》2010,(10):40-43,106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船舶市场经历了一次浓缩但相对完整的船市小周期,即萧条、适度回暖、复苏。那么,两年来深处金融危机漩涡中的造船业,为何能快速摆脱衰退实现复苏?市场要素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船市又将如何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1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回顾 航运业是周期性行业的典型代表,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也遵循着从高峰到低谷、再由低谷到高峰的循环。自2003年以来,中国需求是影响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2003--2008年第三季度,干散货运输市场经历了一轮长达6年的繁荣期。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发生根本性逆转,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2008年5月20日的历史最高点11793点跌至2008年12月5日的26年以来历史阶段性低点663点,跌幅达94.4%。  相似文献   

4.
《船艇》2002,(1)
至今人们对两年多前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造船市场危机仍记忆犹新。然而,在过量订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9.11”恐怖事件等三大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际船市已  相似文献   

5.
邵文玮 《世界海运》2011,34(10):7-9
2008年金融危机使液化天然气(LNG)船市场进入低谷。随着2010年多个LNG项目的启动,LNG船市场开始升温,特别是今年日本地震引发核能危机之后,LNG被认为是理想的替代能源。针对今后几年全球旺盛的LNG市场需求,对LNG船的手持订单及订造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未来几年LNG船运输市场将出现明显供不应求的局面,LNG船东将面临极好的市场机遇,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也给航运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不少船公司封存运力或拆解旧船或推迟购买新船等,给中国海员的就业带来了影响.2010年6月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通过了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该修正案将于2012年1月...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伴随着经济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这样的历史轮回,我们发现,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到这次美国次贷危机,船市与世界经济周期步调一致或稍微滞后,其调整强度和时间也延续了世界经济的调整深度和广度.回顾世界船市的兴衰,以及影响船市萧条的重要事件,我们预计这轮船市调整或将是自1949年以来调整深度最强的一次.  相似文献   

8.
解围Breaks through在建船舶抵押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下半年,造船市场的悲观气氛正在被乐观情绪替代,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航运市场将在2011、2012年复苏,且已有船东开始订船.为两三年后的复苏做准备.难道船市真的在回暖?对此,中国船舶工业研究专家,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朱汝敬表示,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船市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带来了不确定性.即使世界经济及早复苏.但全球航运市场全面复苏或将推迟至201 2年之后,而全球造船业的复苏和走出困境或将推迟至201 5年甚至更晚.  相似文献   

9.
进入下半年,造船市场的悲观气氛正在被乐观情绪替代,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航运市场将在2011、2012年复苏,且已有船东开始订船.为两三年后的复苏做准备.难道船市真的在回暖?对此,中国船舶工业研究专家,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朱汝敬表示,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船市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带来了不确定性.即使世界经济及早复苏.但全球航运市场全面复苏或将推迟至201 2年之后,而全球造船业的复苏和走出困境或将推迟至201 5年甚至更晚.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船舶工业开始陷入危机,2009年一季度全球新船接单量仅100万载重吨左右.面对严重的危机,业界在积极应对的同时,更加关注危机的走势.本文提出了世界船舶工业两次长周期的观点,并从历史比较分析的角度,对本次危机的走势做出了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