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 120+392+112) 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爬模施工;钢-混结合段高3 m,内部采用PBL键+剪力钉+高强度钢锚杆+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形式。在中塔柱设置钢管临时横撑控制塔柱线形及应力;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法分层施工,与对应塔柱同步浇筑;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采用C60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工厂“2+1”立体匹配制造、“提升站+运输栈桥”钢塔节段转运等技术,并研制15 000 t·m超大型塔吊,实现了钢塔柱大节段的制造、整体滩地运输和吊装;钢塔节段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形式,通过设置工艺隔板、双面坡口等措施控制了钢塔焊接变形;利用定位桁架临时锁定钢塔合龙段实现了钢塔的精确合龙,定位桁架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鹦鹉洲长江大桥设计为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跨度布置为(200+2×850+200)m,两主跨主缆跨度均为850m,主缆矢跨比为1/9,边跨主缆跨度均为225m。三塔不等高,中塔为钢-混混合结构,高152m;边塔为混凝土结构,高126.2m。桥塔横向均为框架结构,塔柱之间均设置上下2道横梁。中塔混凝土下塔柱纵向采用台阶式的I形结构,钢上塔柱纵向采用人字形结构;边塔纵向采用I形塔结构。桥塔塔柱根据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单箱单室和单箱三室截面;横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塔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分别对桥塔进行稳定及纵、横向静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路》2006,(8):116-116
近日,苏通大桥北索塔上塔柱首节钢混结构段混凝土浇筑成功,塔柱高至224.8 m。苏通大桥北索塔柱高300.4 m,分为下、中、上塔柱。自柱高220.959 2 m,采用中间设钢锚箱,外包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钢锚箱组合结构。钢锚箱为箱形结构,总高度为73.6 m,由30节组成,分A、B、C三种类型,每节  相似文献   

4.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北塔采用A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79.5m,由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上横梁及塔冠等部分组成。北塔塔柱分为49个节段,标准节段长6m,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施工时,在塔柱内设置劲性骨架,并在两塔肢间设13道临时横撑,按施工阶段对塔肢进行主动顶推。塔柱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利用超高压泵将混凝土一次泵送到位。上横梁高6m,采用支架法施工,上横梁混凝土分2层(每层高3m)与两侧塔柱混凝土同步浇筑;钢锚梁采用10 000kN·m的塔吊整体吊装;上塔柱锚固区环向预应力采用深埋锚工艺施工。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06,26(4):68-68
近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索塔上塔柱首节钢混结构段混凝土浇注成功,塔柱高至224.8 m。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索塔柱高300.4 m,分为下、中、上塔柱。自柱高220.959 2 m,采用中间设钢锚箱,外包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钢锚箱组合结构。钢锚箱为箱形结构,总高度为73.6 m,由30节组成,分A、B  相似文献   

6.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元洪航道桥为(132+196+532+196+132)m的钢桁混合梁斜拉桥。桥塔为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00m。斜拉索采用钢锚梁+钢牛腿的锚固形式,钢锚梁单件最大重量17.6t,钢牛腿单套最大重量9.0t。钢锚梁采用整体吊装方式,单节最大吊装重量达35.6t。元洪航道桥所处位置常年大风天气,测量窗口期较少,且钢锚梁定位精度要求高。为了规避塔柱变形对钢锚梁测量定位精度的影响,钢锚梁采用内控法进行测量定位,即仪器架设到塔柱顶部施工面进行测量。通过钢锚梁加工及预拼测量、塔柱内腔控制点加密、首节钢锚梁精确定位、剩余节段钢锚梁精确定位等技术,确保了塔柱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机场路祥云桥桥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机场路祥云桥主桥为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桥塔由3根塔柱组成,空间呈火炬造型,在桥面以上为钢塔柱,在桥面以下为混凝土结构.钢塔柱内部加劲肋按照半刚性加劲肋的原则设计;塔柱联结系采用刚接方案,3根塔柱之间设置20道空间水平联结系;在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间设置钢—混凝土结合段(高7.05 m),主要传力构件为PBL剪力键;塔顶钢塔帽将3根塔柱顶端固结,其下段为连接塔柱的重要受力构件,上段为装饰构造;斜拉索在中塔柱内采用双锚箱的方式锚固,在边塔柱内采用锚梁的方式锚固;斜拉索向塔柱圆弧外侧拉伸锚固;3根塔柱采用整体式基础方案,承台间设置系梁.  相似文献   

8.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828m的双塔双索面单侧混合梁斜拉桥。桥塔上塔柱设置6道钢结构上横梁,上横梁均采用箱形断面,竖向中心距均为13.5m。单个钢横梁长7m、宽5.5m、高7m,划分为4个块段,各块段间采用M30高强度螺栓进行拼接。斜拉索分组锚固于各道钢横梁横隔板之间的锚固构造内,形成索塔体外锚固体系。钢横梁端部与桥塔上塔柱接触位置设置预埋钢板,通过高强度螺杆及剪力钉将钢横梁与混凝土上塔柱牢固连接。每道钢横梁外部设置封闭钢珠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桥塔上横梁锚固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赤水河大桥主桥为主跨1 200 m悬索桥,索塔高233 m,由塔柱和上、下2道横梁组成。索塔采用6 m节段液压爬模、塔梁异步与主动横撑配套施工工艺,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论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塔梁异步施工,塔柱施工到一定高度施工下横梁,塔柱封顶后,同步施工上部结构和上横梁,上、下横梁均不占主线工期。横梁采用空中附壁支架施工,节省了用钢量,减少了占用塔吊的时间。同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成功应用,以及钢筋安装新型工艺的实施,极大提高了索塔建造质量和建造工效。上述工艺实现了索塔的快速建造。该工程并没有采用特殊施工设备,该工艺在高墩建造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港珠澳大桥138号钢桥塔为"海豚"形全钢结构,外形尺寸为18.9m×19.7m×105.0m,重达2 560t,采用桥位2台浮吊进行竖转提升。受航道限制,钢桥塔安装前,需在工厂内进行180°翻身,将主塔柱在下、副塔柱在上的姿态转化为副塔柱在下、主塔柱在上。翻身施工包括卸船、翻身和装船3个环节。采用2台2 000t轨道式龙门吊抬吊,配合使用扁担梁、框形吊架和栓接吊耳进行卸船,通过L形吊架和垫梁进行2个90°空翻完成180°翻身,翻身之后直接装船绑扎。主要吊具采用Q690D高强钢。整个作业过程中,对钢桥塔、吊具和龙门吊进行了应力和位移的监控,保证了翻身过程受控。  相似文献   

11.
果子沟大桥为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桥塔为阶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分别为209.5 m和215.5 m,共设置4道横梁,构造复杂,塔柱与横梁异步施工难度大。为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合理,采用空间有限元法模拟桥塔施工阶段,计算分析塔柱的应力和位移。结果表明:塔柱各施工阶段预偏量设置合理;斜塔柱施工过程中2道临时横撑及在梁端加顶力减小了斜塔柱根部混凝土开裂的可能,保证塔柱与横梁异步施工过程中整体斜塔柱的线形、应力和稳定性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德铭 《桥梁建设》2006,(Z1):52-56
天兴洲大桥跨越南汊正桥为(98 196 504 196 98)m双塔三索面斜拉桥,介绍大桥钢桁梁整节段架设的总体施工方案及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塔斜拉索锚固区采用钢锚箱,主要介绍北航道桥钢锚箱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塔区梁段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钢箱梁斜拉桥,主跨383 m,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着重介绍该桥塔区梁段的施工方案、关键施工技术及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连盐高速公路灌河特大桥塔柱施工的工程实践,介绍钢锚梁安装的施工技术。为类似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珠机城际铁路金海特大桥位于磨刀门水道入海口,与金海高速公路大桥同层合建,主桥采用(58.5+116+3×340+116+58.5)m四塔三主跨斜拉桥。桥面宽度达49.6 m,中间布置荷载较重的双线城际列车,两侧布置荷载较轻的高速公路。为提高多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并释放长联温度效应,采用刚构-连续体系,中塔塔梁墩固结,边塔塔梁固结、塔墩分离。主梁采用大挑臂式钢箱梁结构,由单箱三室钢箱梁加两侧挑臂组成,便于钢箱梁腹板与钢塔的壁板连接,实现塔梁固结。桥塔采用空间四柱式钢塔,其下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双肢薄壁结构。斜拉索采用LPES7-199~LPES7-379型Ⅱ级松弛平行钢丝拉索,按两平行索面扇形布置。钢塔及钢梁在工厂制造,再浮运至桥位安装。结构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涪陵乌江二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二桥是一座高低塔单索面斜拉桥,高低塔的设置是为了适应当地地形的需要。桥梁主跨跨径为340 m,主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大悬臂结构形式,斜拉索在梁上锚固于箱梁横隔板中部的顶部位置,梁宽25.5 m,采用节段悬臂施工。  相似文献   

18.
胡广瑞 《桥梁建设》2012,42(4):81-86
锦州小凌河大桥为倾斜式双套钢箱拱塔斜拉桥,外塔高约66m,内塔高约54m,采用竖转提升技术架设钢拱塔。施工时,在钢桥面上组拼焊接内、外拱塔,并安装竖转辅助机构,分别将内、外拱塔依次竖转至桥位状态,竖转就位后焊接竖转接口,安装并张拉斜拉索,使内、外拱塔形成整体受力结构。采用SAP 2000及ANSYS软件分别进行内、外拱塔整体受力及铰的局部受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珠机城际铁路金海特大桥跨磨刀门水道主通航孔跨径为3×340 m,采用公铁同层布置,结合桥址区建设条件,对桥型方案进行研究比选。从桥式上对比多塔斜拉桥方案与钢桁拱桥方案,由于设计基准风速大、台风频发、多主跨等因素,考虑经济性、施工难度及施工过程抗风稳定性,最终确定采用(58.5+116+3×340+116+58.5)m多塔斜拉桥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多塔斜拉桥,对桥塔中置和桥塔外包方案,从结构受力、施工、经济性、景观性等进行综合比选,最终推荐采用温度效应小及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经济性相当、景观效果好的桥塔中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宝鸡清溪渭河大桥主桥为(115+258+115)m的双塔斜拉桥,采用半飘浮的约束体系,桥面全宽29m,设有双向4车道及两侧人行道。桥塔采用钻石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双边"工"形钢-混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采用预制构件,在纵梁、横梁及人行道托架顶部均设有混凝土后浇带,通过剪力钉与钢主梁连接。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的空间双索面平行钢丝拉索体系,通过钢锚箱和锚拉板分别与桥塔和主梁相连。桥塔和边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址位于高烈度地震区,采取了在桥塔处设置纵向活动抗震球型支座、边墩设置纵向活动横向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在桥塔下横梁与主梁间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的减隔震措施。根据结构特点以及建设条件,主梁施工方案采用大节段支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