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面舰艇具备再好的防空性能也无法避免现代化作战飞机的杀伤,而潜艇对于飞机来说更是处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的被动状态之中。现代化的海军航空兵可以成为配合海军舰艇部队作战的力量倍增器,缺乏海上空中作战力量支持的海军舰艇部队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海军在初创时期就建立起了一支具备较强战斗力的海军航空兵部队,作为中国空中作战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军航空兵,在我军现代化的立体多兵种协同作战体系中具有非常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军航空兵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相继组建,结束了中国长期有海无防的历史。1952年9月6日,作为人民海军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军航空兵成立。从此,中国海军航空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一支重要的海空作战力量,并在与美蒋海空军的作战中发展壮大起来。如今,面貌一新的海军航空兵已具备了远程巡逻、反舰、制空、电子战及空中加油等现代作战能力,时刻保卫着我国领海领空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歼轰7的攻击     
海军航空兵突防作战,是当代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海军航空兵的空中突防作战,不仅能有效地打击敌空中及海面目标,而且还可以打击敌沿岸及岸上纵深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的广泛应用,现代海上作战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是一支岸基航空兵,但同样担负了对远海目标的作战使命。近年来装备的机关报型歼轰-7战斗轰炸机,使中国海军攻击力量迅速增长,成为远东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  相似文献   

4.
海军航空兵是现代海军编成的重要兵种,同时又是现代海军各兵种中机动能力和战斗出动强度最大的作战力量。拥有现代航空武器装备的海军航空兵具有反应快,飞行距离远,速度快,战斗行动受海区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小,能够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的特点,因而是现代海军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海军航空兵的突防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5.
陆军航空兵足一种以各型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航空兵部队,主要用于支援地面作战,保证地面部队战场迂回、穿插、突击、纵深攻击等作战目标的实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美国投入了庞大的陆军航空兵及数千架直升机,用于支援地面部队在越南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成为越战中美国最为重要的作战力量。到了70年代中后期,东西方拥有现代化陆军的国家都陆续组建了自已的陆军航空兵。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时的空中作战力量是由空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共同组成的。美国空军早在从属于陆军航空队时期。就和美国海军有着各自独立的飞机型号和装备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主力飞机装备与海军舰载机截然不同,而美国海军的作战飞机也很难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认可.但美海军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却在二战前期被美国陆军航空队所接受.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由战术飞机和轰炸机部队两部分组成,先进的装备和战术的发展使中国空中力量的综合战斗力迅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中国海、空军部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其开始了新装备换装的高峰,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装备了苏-27SK。  相似文献   

8.
印度海军是南亚次大陆最为强大的海军,也是亚洲重要的海军力量之一。进入新世纪后,为了实现其称霸南亚、争当世界军事强国和一流大国的目标,印度不断投入巨资加强军队建设,其中又以增强海军作战能力为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印度海军部队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特种部队组成,其指挥层次主要分4级,即海军司令部、地区海军司令部、舰队或基地和舰艇中队或海军航空兵中队。地区海军司令部是地区性海军作战指挥机构,下辖舰队、海军基地、海军站、海军航空兵中队等。舰队是海军部队的最高建制单位。航母和大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是用来争夺海上制空权、为攻击机护航并保护出海作战的我水面舰艇空中安全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国海军航空兵目前已经装备有歼-8系列战斗机和新型远程多用途战斗机,但是海军航空兵现役歼-7系列战斗机仍然是现有装备中的主力机型。如何在实战中充分发挥歼-7战斗机的作用,对中国海军航空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作战方针与部署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指挥体系,任何兵种需要空军支援都必须通过兵种司令部上报中央军委,军委命令下达到空军司令部,最后再由空军下达到作战单位。这种指挥体系传递请求和命令十分耗费时间,难以适应50年代至60年代与国民党军队在沿海进行灵活作战的战斗样式。这也是中国海军迅速成立隶属海军指挥的航空兵部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开发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训练系统可提高海军航空兵部队仿真训练和院校教学的质量.通过对海军航空兵编队联邦仿真成员的开发、集成、运行和管理,分析了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训练系统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训练系统的功能和框架.基于分布交互仿真体系结构和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视景仿真系统.分析了海军航空兵作战指挥系统自动评估成绩技术和蓝方计算机生成兵力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军航空作战力量的发展是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建设的重点。随着中国海军舰队出海距离的增加和独立作战要求的提高,能够伴随舰队提供实时空中支援的舰载航空兵已经成为中国远洋舰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国外媒体很早就开始宣称中国的航母计划,随着近期国内网络上被称为舰载机的新机照片的出现,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发展再次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中国海军如果确实要发展舰载航空兵,那么就必须赶在航母和舰载作战飞机之前拥有适合舰载机飞行员培训需要的教练机。国内高级教练机中,现有L-15和教练-9可以作为舰载教练机的选择,其中技术水平略低的教练-9在实际改装后有更高的可行性。本文试以公开资料为基础来分析教练-9改装舰载教练机的功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中国海军要维护海上权益和国土安全,就必须建立有攻势作战能力的远洋舰队,而这必然要脱离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战争证明,没有制空权的海军舰队只能被动挨打,因此中国海军发展远洋舰队的基础就是获得海上航空作战力量和制空权。  相似文献   

14.
“飞豹”的设计和发展 “飞豹”战斗轰炸机是中国自行发展的第一代专用战斗轰炸机,通过装备部队近10年时间的使用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海、空军作战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飞豹”项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初衷主要是当时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轰-5轻型轰炸机存在飞行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小等缺陷,性能已无法满足80年代作战环境的要求;更严重的缺陷足,轰-5机载设备过于简单,极为缺乏有效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地(海)面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而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强-5攻击机虽然飞行性能较好,但因为其作战半径小,有效载荷低,无法携带大型精确制导武器,根本无法担负攻势防御作战中攻击机群打击纵深地区重要军事目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狂风”战斗机的移交,战后德国海军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兵部队——第2海军航空兵联队(MFG-2)也同时宣告解散。谨以此文,回顾这支部队的主要发展历程和一些重要事件,作为其永久的留念。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东方日报》6月20日报道,“中国自行研发的最新型‘飞豹’战机进行夜间远海低空群突击演练。战机群从江南某海军航空兵机场起飞,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和方位切入战斗航道,借着夜色和海浪的掩护向高度戒备的‘敌’舰实施了毁火性的打击,战机借助海浪掩饰,显示战机当时是超低空的掠海飞行。在夜间、远海、低空飞行状态下突击演练成功,标志着‘飞豹’已经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历程的中国海军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潜艇部队、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岸防部队组成的中国海军是维护国家领土安全、海上交通线畅通和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以海洋作为舞台和战场的海军是宣示国家主权和体现军事存在的主要力量,强大的海军将是新世纪里中国在国防安全和国际政治较量中维护利益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空军的热情支持者们曾经一再声称,来自空中的打击已使水面舰艇成为过时了的废物。忽庸致疑,飞编队具有击沉甚至最大舰艇的能力,这种能力同时也改变了海军作战的格局。为了对付来自空中的威胁,海军将航空兵纳入了自己的编制,作为一支主要的作战力量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防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航空兵电子战飞机在造成目标信息损失的实际能力与航空兵战术运用上的分析,建立了其电子战作战能力指标体系,既符合电子战原理同时又体现了航空兵作战特点;通过运用云重心理论,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了航空兵电子战作战能力评估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和步骤。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军航空兵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相继组建,结束了中国长期有海无防的历史。1952年9月6日,作为人民海军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军航空兵成立。从此,中国海军航空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一支重要的海空作战力量,并在与美蒋海空军的作战中发展壮大起来。如今,面貌一新的海军航空兵已具备了远程巡逻、反舰、制空、电子战及空中加油等现代作战能力,时刻保卫着我国领海领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