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铁路客车舒适度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随车对旅客的问卷调查和大量的数据测试,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出铁路旅客列车舒适度综合评估标准.该标准包括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温度、湿度、噪声、照度、CO2含量等可测物理量和服务质量等不可测因素,利用统计学原理找出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的规律,使客车舒适度由定性的分析上升到定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2010,(6):84-84
日本铁道综合研究所人间科学研究部对不能用计测器测定的旅客复杂感觉和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影响车内舒适性、空气、车辆外观的要素,如旅客对温度、湿度、视觉、座位清洁度、振动、噪声等满意的程度,在列车上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将车内和车下设置的噪声计、  相似文献   

4.
对列车上多个环境舒适度方面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压力舱中进行了压力变化对不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瞬变压力场和舒适度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压力的瞬变,影响压力变化的因素,列车风和车厢内的压力变化出来,简述了一些国家制订的乘客听觉舒适度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某型地铁列车进行隧道空气动力学实车线路试验,得到地铁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车内、外压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地铁列车车内压力变化满足我国地铁设计规范舒适度评价标准及美国地铁人体舒适度评价标准。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最长隧道区间的车内、外压力变化幅值明显大于其它隧道;列车以不同速度和模式运行中,车内1.0 s、1.7 s、3.0 s时的压力变化幅值和车外各测点压力变化幅值均不相同,车体表面测点压力变化由车头至车尾方向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为时速120 km的密闭性地铁快线列车,采用压力波保护阀。文章通过开展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空气动力学现场试验,分析了列车车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规律,并测试了压力波保护阀的执行效果,最后评估了列车运行时交变气压波动下的车内压力舒适度及动态密封指数。结果表明:列车通过变截面时车内压力变化幅值相比车外压力变化幅值减小40%~70%;列车运行过程中压力波保护阀执行到位;车内压力舒适度及列车动态密封指数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旅客列车的卫生质量 ,对分局管内的 8个不同种类车底进行了卫生监测 ,取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活动速度和清洁度、噪声、照度 6项指标 ,对列车卫生质量进行衡量和评价 ,结论如下 :(1)由于近几年优质列车车体数量增加 ,服务质量提高 ,车厢内总体卫生质量良好。从监测数据表明 ,车厢内温度、湿度、风速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噪声达标率较高。(2 )空气中CO2 、CO含量较高 ,分别超出国标 46 9%、2 8 1%,照度不符标率为 75 %。虽然车厢内微小气候给人以舒适感 ,然而空气中CO2 、CO含量较高 ,这与冬季车厢内窗户密闭 ,通风器出入…  相似文献   

9.
以某时速为120 km速度等级的地铁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封指数及静态和动态密封指数的定义,采用仿真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相关标准指标要求,对整车进行气密性设计与试制;通过现场空气动力学试验,对整车全线运行及通过短桥隧和人防门时的车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及车内压力舒适度和动态密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体和车门对整车静态气密性影响比例之和为90%以上,设计试制时须重点关注车体和车门的密封性能;列车全线运行时压力变化剧烈位置为短桥隧和人防门2处变截面位置,列车通过时头车车内的3 s内压力变化幅值较车外减小43%~67%,列车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列车全线运行时车内压力舒适度满足行业相关标准要求,但列车通过人防门时动态密封指数不满足行业相关标准要求,这与该处人防门设计的合理性和相关标准对地铁列车动态密封指数要求的合理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是高速轨道交通特有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它对高速轨道运输行车安全、旅客舒适度均产生重大影响。讨论了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数值计算方法、动模型及在线实车试验技术,论述了非对称滑移网格技术。根据对我国提速,200km/h速度等级及其以上高速列车进行计算、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列车交会压力波与运行速度、复线间距、车体宽度、附面层、外形以及编组方式等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列车交会行车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我国既有线上各种列车车体和车窗结构承受瞬态交会压力冲击安全运行极限值。  相似文献   

11.
线路线形条件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性及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显著增强。我国在制定高速铁路规范时,总结吸收国内外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提出了较高的线形标准。采用动力仿真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参数进行探讨,对高速铁路线路关键参数进行分析,提出线路平、纵断面关键参数合理取值。针对京沈高铁试验段开展更高速度综合实验,对线路线形方案开展动力学分析及评估。提出线路圆曲线、反向曲线夹直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关键参数合理取值,可有效减少工程建设投入;通过对京沈高铁试验段开展更高速度综合实验,对线路线形方案开展动力学分析及评估,提出通过增加8 000 m曲线半径超高的方法,提高速度400 km/h列车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动主要影响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所研制的预测列车进入隧道时引起的列车和隧道环状空间的压力波动软件,计算了流线型列车及隧道主要参数对环状空间3s内最大压力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影响因素中,速度和阻塞比对压力变化的影响最大。得出单线隧道单列列车通过时,在速度不大于250km·h-1,3s内最大压力变化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但速度超过250km·h-1时,压力对速度的依赖关系有所缓和。分析认为在3s内最大压力变化随阻塞比非线性地变化。研究表明列车长度对头部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对尾部压力变化有明显影响;隧道内会车压力波在3s内变化量随会车位置不同有明显区别,两列车在隧道长三分之一处交会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高速列车自动驾驶(ATO)控制策略优化时简化线路参数、列车牵引计算采用单质点模型等问题,将列车通过牵引供电分相区断电惰行纳入运行工况,建立动车组多质点模型。在满足列车运行图固定运行时间条件下,以能耗、准点性、停车准确性及舒适性为指标建立高速列车ATO控制策略优化模型。利用磷虾群(KH)算法对高速列车ATO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以兰新高速铁路某区间线路数据为例,仿真测试表明KH算法可以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获得较粒子群算法更优的ATO控制策略,且列车过分相区断电惰行会对优化结果产生影响,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优化高速列车ATO控制策略中的优越性及将列车过分相区断电惰行纳入运行工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轨道不平顺是引起列车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列车的激烈振动主要是轨道的长波不平顺引起的。轨道长波高平顺对高速列车安全、快速和舒适起关键性作用。目前,轨道长波不平顺尚无可靠、高效的检测手段。把激光准直技术应用到轨道长波不平顺检测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为减小激光准直精度对轨道长波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分次测量、建立测量数据二维坐标转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应用Matlab进行算法仿真,测量精度比直接测量提高了约0.19 mm,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可以应用于轨道长波不平顺检测。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与桥上板式轨道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运用轮轨关系,建立高速列车—板式轨道—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列车—线路—桥梁动力学仿真通用软件TTBSIM,分析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机车车辆、板式轨道及桥梁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桥上板式轨道能够保证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铁路某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某车站增设固定式真空卸污系统,主要解决车站列车卸污作业问题。测试某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性能,主要验证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车站运营列车进站后,测试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卸污作业耗时,包括单个污物箱清空时间与整列车所有污物箱清空时间,同时记录真空机组运行情况,并分析试验数据。数据分析显示该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对两列车卸污作业耗时均小于40 min,具备高效、快捷完成列车卸污作业的能力,该系统可以在类似大型铁路枢纽推广。  相似文献   

17.
桥梁结构刚度对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桥上列车的行车安全性和运行平稳性。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以高速铁路常用的简支箱梁桥和双块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列车—轨道—桥梁动力学仿真通用软件TTBSIM2.0,研究桥梁结构刚度对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桥梁梁体的刚度或者桥墩的横向刚度不足时,车辆和桥梁的相关动力性能指标将随着刚度的减少而急剧增大,严重影响列车过桥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当梁体垂向刚度不足时,有可能会引发车桥共振现象;当桥梁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时,车桥系统动力响应指标随刚度变化不明显,此时行车速度和轨道不平顺成为影响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悬挂系统安全性对于整车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对悬挂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状态监测以预测其故障成为不可忽略的研究内容.当高速列车悬挂系统发生机械故障时,产生振动加速度,信号呈现非线性、非平稳特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LSTM网络的高速列车悬挂系统故障预测方法,通过SIMPACK建立某型号高速列车整车模型,获得重要部件在各健康...  相似文献   

19.
列车追踪间隔与高速铁路列车运营密切相关,通过列车追踪间隔仿真系统能够检验列车牵引特性、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对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及列车技术作业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系统的设计,使用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化计算方法,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车站以及线路等数据,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列车运行曲线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具体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数据结构,以一个实际数据为例对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输出数据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列车追踪间隔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浅水槽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列车前端的隧道空间引起空气的不稳定流动并形成压力波,压力波的形成可以通过自由表面水波运动的水波高度与可压缩流体运动压力的相似关系来模拟。本文介绍了自建的浅水槽模拟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引起的压力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压力波浅水槽模拟试验方法及其试验台的研制是成功的,测试结果可以用来校核复杂结构隧道压力波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