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天馈线就是满足各地段覆盖的终端设备,天馈线系统安装调试直接影响GSM-R网络的使用效果.为此,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对客运专线GSM-R天馈系统安装、调试进行技术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GSM-R漏缆及天馈线在线监测设备,可对GSM-R泄漏电缆及天馈线实时监测,并为GSM-R网络优化、运行维护提供数据.简要介绍设备构成、功能,以及在高速铁路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国铁路确定GSM-R为铁路移动网的基本制式.经过多年艰苦努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GSM-R从无到有,在我国铁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根据自身需求与特点进行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货运重载成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中,GSM-R技术体现了显著优势,进一步推动GSM-R技术在世界铁路范围内的延伸,促进了GSM-R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为实现铁路GSM-R弱电场区的无线覆盖, 对需要采用由基站、直放站、干线放大器、漏泄同轴电缆、天馈线等组成的中继传输系统进行论述,同时对GSM-R中继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条件,设备类型、组成、主要技术要求作出规定.研究结论:根据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研究提出了系统在工作频段、载干比、时延以及场强覆盖等方面的要求;对系统主要设备的直放站、干线放大器、天馈线和漏泄同轴电缆等规定了具体的技术指标;结合铁路的具体运用实际,对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可靠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为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施工安装、设备维护、质量检验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GSM-R网络日常运营维护中,漏缆、天馈线等无源部件的故障占整个基站子系统故障的50%以上,其中漏缆接头、射频跳线和天线的故障在无源部件故障中达80%以上。随着GSM-R系统运行开通,由于设备质量问题或工程安装问题造成的故障逐步显现,部分漏缆所连接的接头、跳线、天线将开始进入故障多发期。但由于维护困难,  相似文献   

6.
哈大高速铁路是目前我国在严寒地区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其GSM-R系统面临通信环境、无线频率资源、设备安装与维护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提出采用核心网热备容灾和分布式基站技术,保证哈大高速铁路GSM-R系统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1 我国GSM-R系统现状近年来,GSM-R系统在铁路系统中发展迅速,在列车控制、高原铁路、货运重载成套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中,GSM-R系统促进了高速移动通信技术进步和GSM-R产业的稳定发展.随着青藏铁路、大秦铁路和胶济线的开通运营和客运专线建设,加强无线网络优化、搞好运营维护是提高GSM-R网络质量的关键.2005年5月,青藏铁路西藏境内GSM-R铁路移动通信工程正式开T.GSM-R铁路移动通信工程由干线通信系统、区段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组成,需要修建100多座无线基站.青藏铁路是亚洲第一条完全基于GSM-R通信系统的线路,是亚洲第一条采用GSM-R系统传输列车控制安全数据的试验铁路,并采用双重覆盖方案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GSM-R系统应用已具备相当规模.与中低速铁路相比,高速环境会带来无线通信越区切换、多普勒频移、信道快速变化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加之采用基于GSM-R的CTCS-3级列控系统,对无线网络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对于无线网络的调整优化是GSM-R系统能否更好服务于高速铁路运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高速铁路馈线电缆运行时,其线芯会有交变电流通过,并在馈线电缆金属护层产生感应电动势,当感应电动势过大时,会危及人身安全,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甚至于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为研究该电动势的影响因素和接地方式的影响规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电缆模型及高速铁路全并联AT供电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电缆在单端接地、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护层感应电压及接地电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馈线电缆在敷设长度小于1.1 km时,宜采取单端接地方式;长度为1.1~1.9 km时,宜采取中间直接接地方式;长度大于1.9 km时,宜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为工程中电缆护层的接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GSM-R网络的大规模建设,GSM-R网络优化工作逐渐出现在各条高速铁路建设中.但由于网络优化手段刚刚引入铁路专网建设,还没有形成铁路特有的方式.1 网络优化的意义及必要性目前,GSM-R网络还停留在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关建设的阶段,对于建设完毕的网络性能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要使建成的网络性能最佳,不仅需要前期良好的规划设计,还需要后期更加细致的优化工作.公网的网络优化工作已然成为运营商不断发掘既有资源潜能,提供良好网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高速铁路典型地形GSM-R系统电波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对典型准平原和平原高架桥地形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建立典型准平原和平原高架桥地形高速铁路GSM-R系统电波传播大尺度路径损耗模型和小尺度衰落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GSM-R系统无线信道特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无线信道特性和高速铁路场景,建立高速铁路GSM-R系统无线信道小尺度衰落模型。从时域和频域2个方面,定量分析时延扩展、相干带宽、电平通过率和相干时间等无线信道参数。利用搭建的高速铁路GSM-R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对高速铁路GSM-R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测试。计算机仿真和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会造成通信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列车运行速度为350 km.h-1时的下行链路通信质量与80 km.h-1时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可以满足GSM-R系统的要求,通信质量是有保障的;列车运行速度达到500 km.h-1后,通信质量发生明显的恶化;优化接收机设计是解决通信质量恶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及无线中继设备功率和频率配置、天馈线及漏泄同轴电缆的技术特性,结合环境保护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电磁辐射的标准,计算出不同场景下满足电磁辐射标准的极值距离,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关工程建设指导意见,使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引起的电磁辐射满足国家相关规范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铁道部经过几年的论证、研究,决定借鉴欧洲先进国家铁路通信在GSM-R系统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选择GSM-R作为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替代原有的模拟通信系统.首批试点线路为青藏线、大秦线和胶济线,并在运营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铁路干线和新建城际铁路推广使用.2008年,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郑西、武广、沪杭、合武、石太高速铁路和沪杭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北京、西安、武汉的GSM-R核心网建立并互联互通调试完毕,京沪、京石、石武、哈大高速铁路即将开通,京九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一些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中的移动通信也采用GSM-R系统,我国GSM-R网络初见规模,其他铁路局相继也要建立核心网.GSM-R网络功能是通过无线场强覆盖实现,完成无线场强覆盖是GSM-R网络最基本的要求,直放站是解决无线弱场强区域覆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1 GSM-R技术应用于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速、重载、电气化为特征的现代化铁路进入一个全新时期.铁路点多线长,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复杂,继续沿用过去的铁路应急通信系统,势必制约高速铁路的发展.为适应现代高速铁路发展,铁路应急通信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势在必行.GSM-R系统确定为我国铁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将GSM-R技术引入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正GSM-R作为铁路神经网络承载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3),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行效率与安全。因此,对高速铁路GSM-R网络的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27.5kV单芯电缆接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建设中,接触网系统出所馈线采用单芯电缆。根据高速铁路接触网电流大的特点,同时考虑电气化铁道沿线电气回路的影响,对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势进行计算,对不同的电缆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比选,得出结论:单芯电缆敷设长度小于1km时,采取一端直接接地、一端保护接地方式;长度为1~2km时,采取电缆中间接地、两端保护接地方式;长度大于2km时,采用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R系统)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地位逐步提高。GSM-R系统的功能验证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了解GSM-R系统网络的构成与各网络设备所具有的功能,要熟悉铁路业务应用时GSM-R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19.
吴静 《中国铁路》2012,(8):57-60
结合GSM-R网络设计,从传输系统、设备冗余、隧道覆盖冗余、分支线路覆盖、漏缆监测和天馈线系统等方面,探讨提高普速铁路GSM-R网络的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1 GSM-R网络优化目标网络优化的目标是使GSM-R系统场强覆盖和通信服务质量( QoS)指标达到承载业务要求[1],并尽可能协调系统资源,使网络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在此,结合沪杭高速铁路建设,阐述GSM-R系统网络优化与接口监测技术的关键问题,供集成和维护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