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武寒霜 《世界海运》2012,(9):47-48,50
本案系保险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就保险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在对合同条文出现两种不同解释时,应采取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的保险人一方的解释。同时,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应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否则其主张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周强 《中国水运》2007,7(9):242-243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民事主体进行交往最重要的形式是合同,法院处理的民事案件中有相当比例的是合同纠纷。当事人的合同约定是不是清楚明白,需不需要任解释呢?到底怎么解释呢,本文从合同解释的标准和方法对合同的解释作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夏敏 《中国水运》2007,5(10):226-228
仲裁协议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当事人既然合意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就表达了受仲裁约束的愿望。然而,实践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仲裁协议,如何认定其效力,不仅要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还要充分尊重合同解释规则。  相似文献   

4.
初北平  易旸 《世界海运》2011,34(12):49-52
本案是一起航次租船合同滞期费纠纷,租约适用英国法。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主要涉及装卸时间的计算,以及在租约条款本身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对它们进行解释。该案被提交伦敦仲裁,由两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最终两位仲裁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发裁决判定支持了船东的滞期费索赔请求。本文同时结合英国法院关于合同解释的最新判例,阐述了英国法如何解释合同条款,以及如何理解"一旦滞期永远滞期"的租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5.
四、我国认定无船承运人身份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为了区别和认定货运代理与无船承运人的合同性质及法律身份,一般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合同条款 货运代理介入货物运输是基于货主的委托,无论其身份如何,货运代理和货主之间都存在合同关系,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解释来判断当事人的意图,从而确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这无疑是最为可行和合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和运用国际海运惯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娟 《中国水运》2005,(11):12-13
国际海运惯例是国际惯例的一种,它具有国际通用性、重复适用性、以任意性规范为主等特点。国际海运惯例有确定海运活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释或补充海运合同的缺漏、解决海事法律冲突等作用。我们应该对其加强研究,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郑易  初北平 《世界海运》2012,35(11):39-46
英国法下,合同解释的重心已经从原来严格的文义解释逐渐向商业解释转移。本案即是一个以商业目的来解释合同的典型案例。船厂依造船合同约定,请银行向买方提供预付款保函。本案的纠纷主要在于,根据保函条款,船厂破产时银行是否有义务向买方支付退款。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主要涉及对保函条款的准确解释,即判断船厂破产引起的退款是否应在保函范围内。本案①首先被提交伦敦仲裁,仲裁员认为结合商业理念解释合同,破产情形应在担保范围内;之后上诉法院推翻了仲裁裁决,认为按照合同自然文义,破产情形被排除在保函之外;最终,最高法院给出了与仲裁裁决相同的结果。本文结合对上述案例的介绍、分析,讨论了英国法下合同解释的原则,以及"商业理念"在目前合同解释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运惯例是国际惯例的一种,它具有国际通用性、重复适用性、以任意性规范为主等特点.国际海运惯例有确定海运活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释或补充海运合同的缺漏、解决海事法律冲突等作用.我们应该对其加强研究,正确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海运提单中印有"不知条款",这种条款可能引起货主和承运人之间发生法律纠纷,因为承运人的责任和提单受让人的合法权利通常取决于提单中不知条款是否被认定为合法有效。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加入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但地方法院和法官可能会对这些规定作不同的解释。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理解这些国际规则下不知条款的法律效力,对这些规定进行合理的解释,以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水运文献信息》2004,(6):25-26
一般认为,“欺诈”显然包含不诚实,或欺骗的意思,但并不局限于此,这取决于各国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欺诈作了解释,成为我国判定欺诈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内海事界专家学者,特别是海事调查人员“判明事故当事人的责任”的理解一直存在着歧义。借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海上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及责任确定原则,可知事故当事人责任是指事故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力的大小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而不是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7,(2):44-47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未经协商,不得随意为对方设定义务。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当事人主张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是"受有损失"。  相似文献   

13.
蔡鸿达 《水运管理》2012,34(1):3-4,7
(续上期)3中国海事仲裁程序的特点仲裁方便、快捷、灵活、经济等特点是其不同于诉讼的优势。对于标的小、即时性强的海事争议,应该充分发挥仲裁的特点,以体现其优越性。(1)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规则》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赋予当事人较大的选择权。其第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需要以协议的方  相似文献   

14.
陈梦琪 《航海》2014,(1):14-16
基于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再深思熟虑的合同都有可能存在缺陷。为鼓励交易,促进合同目的之达成,法律对此规定了相应的补救方式,集中体现在《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和第125条。概而言之,在司法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具体适用顺序:1.由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2.按照交易习惯确定;3.根据《合同法》第62条的任意性规定确定;4.适用合同解释方法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5.
当事人违法所得如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简称8号令)自2003年9月1日施行以来,对加大海事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海上交通秩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8号令对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没有明确规定,也无相应解释,导致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认定结果和处罚力度不一,不仅给海事部门执法的严谨性和统一性带来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就准确把握海事行政处罚中当事人违法所得认定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爽 《世界海运》2012,35(1):36-38
合同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与其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请求或其他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近日阅读了《集装箱化》中2005年第4、6期上刊登的王立坤、张晋元两位先生对集装箱整箱货运输中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探讨文章(以下简称王文、张文),读后深受启发,但对两位阐述的某些观点持不同意见,在此与二位商榷如下。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当事人只对合同的相对方负责,合同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也只在相对的当事人之间展开。前述两文中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多种法律关系中的多方当事人:买方、卖方、收货人、发货人、货代公司、船公司、保险公司。所以本文的思路是,首先来明确各种法律关系及其相应的当事人,然后再分析各种法律关系下的当事人如…  相似文献   

18.
茆晓君 《世界海运》2013,(11):53-56
用船民当事人的声音来表达对历史和生命的记忆和感受,对我们相对陌生的船民群体产生的政治文化经济现象和经历作出他木讷的解释,开拓新的视角看待船民,用新的思考体悟船民。通过“浓描”让我们获得一个与想象不同的船民群体,长年累月与水打交道的船民实质是知识丰富的群体,他们对于天象、水文、地理、人际关系等都有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行动逻辑,甚至生活起居、宗教信仰都充满着船民自己的生存性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16,(7):45-48
船舶供油的当事人在经营过程不签书面合同的情形屡见不鲜,本案处理争议的难点就在于仅有供油凭证时,供油凭证上船章上的当事人是否为真实的买卖合同当事人。如果仅有盖章的"供油凭证",法院可以依据受油船舶的登记情况推断合同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20.
高晓红 《中国水运》2007,5(4):207-208
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涉外合同当事人选择合同适用法律的首要原则,从15世纪理论萌芽至今,已经历经数百年。它存在和发展不但有其理论价值,更有国际私法上的实践意义。本文将对意思自治原则在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时间、所选择法律的适用范围以及该原则下当事人权利的限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