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新的可变信息标志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图形式可变信息标志(VMS)在国内外大都市快速道路交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表了今后VMS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章归纳了VMS系统的设计步骤,介绍了图形式VMS新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原理,并给出了国内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可变信息标志(VMS)的网络级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是一个由“重要决策点图形式VMS”、“次要节点图文混合式VMS”、以及“地面一般道路VMS”三类VMS组成的VMS系统。文章在归纳VMS系统设计流程基础上,重点介绍了VMS的路网布局和功能设计、显示格式和显示技术的确定、VMS设立位置(前置距离)的确定、图形式VMS的面板设计和交通信息发布策略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应用实例,说明该新型交通诱导系统的应用效果。可供交通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西安市城市道路驾驶人对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的使用率,采用行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RP)调查方法,对私家车和出租车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驾驶人的个人属性、出行特征、VMS发布形式和VMS发布内容与驾驶人对VMS信息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比例优势模型构建驾驶人对VMS信息的关注度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对比两个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比例优势模型中,驾龄(6年及以上)、职业(个体经营者)、出行目的(休闲娱乐和其他)、VMS发布形式(图文混合)和VMS发布内容(拥堵原因)5个自变量显著影响驾驶人对VMS信息的关注程度;在部分比例优势模型中,职业(个体经营者)、出行目的(其他)2个变量违反了平行假设;6年及以上驾龄、职业为个体经营者和图文混合信息3个变量有助于增加驾驶人对VMS信息偶尔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可能性,出行目的(休闲娱乐和其他)、拥堵原因信息2个变量有助于减少驾驶人对VMS信息比较关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可变信息标志(VMS)的网络级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是一个由“重要决策点图形式VMS”、“次要节点图文混合式VMS”、以及“地面一般道路VMS”三类VMS组成的VMS系统。文章在归纳VMS系统设计流程基础上,重点介绍了VMS的路网布局和功能设计、显示格式和显示技术的确定、VMS设立位置(前置距离)的确定、图形式VMS的面板设计和交通信息发布策略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应用实例,说明该新型交通诱导系统的应用效果。可供交通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SP数据的VMS设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宝  徐建闽  郑喜双  黄玲 《公路工程》2009,34(1):35-37,66
针对广州市内环路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项目,研究了VMS的位置、信息内容及发布形式的设置.以广州市内环路VMS项目为实例,采用偏好陈述调查法(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获取驾驶员对VMS的响应数据,并采用Logit同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广州市内环路VMS的设置策略,其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VMS的设置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可变情报板(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在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从交通工程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VMS同静态交通标志之间的协调设置、不同场合对VMS的具体技术要求、VMS的优化布局及评价、VMS的前置距离和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等关键问题,以期获得对VMS应用的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服务于路网诱导的可变信息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信息板(VMS)是进行路网诱导的有效方式,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工程实际为出发点,首先采用模糊聚类法进行诱导路网的选择研究;然后考虑驾驶员对VMS的反应,研究VMS的选型;再结合现有规范,从施工与认知性的角度,提出VMS版面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并给出示例;最后考虑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性特点,采用State Prefer- ence方法的研究结论,提出了VMS的设置原则。研究结果及相关建议,对VMS在路网诱导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规划布设的点位并最大地发挥其交通诱导功能,以VMS的交通分流作用作为其选址的前提,首先利用路段脆弱度指标进行潜在瓶颈路段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结合VMS的影响范围,明确VMS选址的路段候选集合;其次,引用驾驶人对于交通标志记忆的统计数据,得到标志信息随行程距离的衰减规律以确定信息效益,采用ARC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模块寻求可替换路径以确定绕行效益,运用改进的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求解从VMS候选路段出发的节点间重新分流路径以确定路网总行程时间;最后将VMS信息利用最大化、绕行效益最大化和路网总行程时间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以VMS布设成本作为约束,建立VMS选址优化模型,并以快速分类的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对选址优化模型进行运算。研究结果表明:以西安城区局部路网为例,可求得不同VMS设置数量下的点位布设非劣方案,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随着路网VMS设置数量的增加,各Pareto解集的总体信息效益和绕行效益呈线性上升趋势,总行程时间呈线性下降趋势;合理的VMS设置数量能够使各选址方案的目标效益分布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9.
交通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作为交通信息动态发布设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管理中。由于VMS发布的图符信息数量及大小等缺乏标准,无法衡量发布信息是否有效传递给了驾驶人。为了准确度量VMS发布信息的视认有效性,基于驾驶人视知觉理论和VMS识别过程的特征,建立VMS信息量的量化方法,提出VMS认度概念。根据影响静态VMS有效视认的信息量、驾驶人动视力、车速等因素,以认度率为评价指标,建立信息量-认度评价模型;对影响动态VMS有效视认的屏幕信息滚动周期、视认冗余距离等因素,以周期有效度为评价指标,构建周期-认度评价模型。然后,通过视觉信息获取试验,将1s时间内人眼可获取信息量与实际信息量的比值作为可获取信息系数:当信息量在50比特内,测试对象可获取信息系数最大,可获取信息系数趋于常数1;当信息量增加至56~105比特时,测试对象可获取信息系数呈指数骤减,随后趋于稳定(人眼可获取信息系数ρ=0.22±0.02)。最后,通过对实际道路中驾驶人对VMS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采用认度评价模型与驾驶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当静态VMS信息量大于90比特时,信息量轻微过载,驾驶人无法准确获取标志信息;当动态VMS标志周期有效度小于0.9时,驾驶人无法完整视认标志。该认度评价方法经过路测试验验证,可为VMS设计、信息发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实践表明可变信息标志(VMS)布设位置对于诱导拥堵路段上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整个交通诱导系统的效率至关重要.在考虑道路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指数以及可变信息标志发布信息的衰减程度对VMS选址影响的基础上,考虑可替代路径的诱导比率、绕行时间以及布设VMS所需的成本对VMS选址的影响,然后综合VMS的效用和总成本2个因素,采用最大效用与最小成本之比的形式构建了VMS选址优化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分别采用传统的遗传算法和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西安市南二环路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设置4块VMS时效果最好,最优布设路段为10,13,15,17.与传统的遗传算法相比,改进的遗传算法陷入局部收敛的次数由21次减小到6次,且收敛速度更快;模型的最优解与现状VMS的布设情况相比函数适应度值更大,表明其布设效果更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VMS交通诱导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VMS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信息发布对驾驶员行为决策的影响,指出当前VMS信息诱导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研究VMS下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速公路中基于无线GPRS专网传输的可变信息标志VMS在交通管理和控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无线GPRS专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了VMS无线GPRS专网传输实现方案和数据传输的过程,指出了无线GPRS专网传输方案是VMS有线传输方案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和备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基于VMS的图形信息服务水平,对比研究了国内外VMS的应用规模现状、显示内容现状及图形标准化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的VMS覆盖率较低,发布信息仍以文字形式为主,图形信息的发布还没有统一标准可依.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我国现有标准,提出了适合我国现状的用于VMS信息发布的图形信息适用性判别准则,包括信息内容判别准则、信息分辨率判别准则及信息色彩判别准则.利用上述准则,对现行的部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现有图形标志,设计了相应的适用于VMS信息发布的图形标志,提升了图形信息的明显、易读、准确、简洁等特性,便于VMS的图形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14.
从北京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VMS(可变情报板,Variable Message Signs)布局设置存在的不足,结合北京市道路建设智能化交通安全管理设施设置指导意见,综合运用节点重要度方法和交通区位线理论,研究并构建VMS布局规划设置优化模型——路段重要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北京市VMS布局设置规划方案,并为其他城市的VMS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VMS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VMS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差异和互补性分析及道路网和交通流信息需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VMS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进行了探讨,为二者的协调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一、概述1.整车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VMS)是电动汽车的神经中枢,承担了各系统的数据交换、信息传递、动力电池能量管理、驾驶人意图解析、安全监控、故障诊断等作用,对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有很大的影响。整车控制系统分成三大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低压电气系统、高压电气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图中弱电控制部件称作ECU(ECM),强电控制部件称作控制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交通拥堵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交通系统的日益复杂化,采取先进的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措施已迫在眉睫。介绍ITS中可变信息标志VMS在动态交通流分配的应用,提出VMS的有效设置地点、信息显示内容、信息显示时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可变信息标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手段,它发布的信息具有公众性。但目前大多数可变信息标志针对不同的用户和环境提供相同的信息,这反映了对交通信息用户的偏好及道路状况等不同的交通环境考虑得不够。为了能在不同的交通环境下提供相应的信息,使用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可变信息标志得到必要的交通信息,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驾驶员对VMS提供信息的偏好度,利用IPA分析了VMS发布内容,并由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雾天可变信息标志信息联动发布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研国内VMS信息发布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雾天可变信息标志信息智能联动发布策略进行了探究,针对雾天能见度低于200 m但未封路和极低能见度下采取封路措施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具体的信息联动发布策略。并将此策略应用于沪宁高速公路雾天信息联动发布系统软件设计中,对其实现了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20.
桥梁施工管理软件中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总结桥梁施工管理软件研究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Web技术及部件(COM)技术对桥梁施工管理软件的作用及影响,介绍了基于Web技术的部件式桥梁施工管理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