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4月份,国内自主品牌阵营将上市一些车型,如吉利汽车的B级轿车博瑞和长城汽车的中型SUV哈弗H8等。为此,有人向我提出了如标题所示的问题。我觉得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明确一下什么叫高端。记得当初长安汽车通过建立高端轿车销售事业部拟向自主中高端进军的时候,现任长安汽车总经理朱华荣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高端?当时我通过文字回答了他这个问题。我认为,自主品牌所谓的走向高端有两种,其一是基于现有品牌的向更高级别细分市场的拓展;其二是打造真正的自主高端品牌。因此,基于这样的对于高端的定义,我们就能很容易和很清晰的回答自主品牌走向高端时机成熟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曾有人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中国彩电业的发展道路做比较,希望中国的汽车工业总有一天以国产品牌为主宰。业界不少人羡慕韩国、日本甚至一些欧美国家,那里的国民支持国货,政府官员也乘坐国产汽车。我们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就没有这些合优势,不得不与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的汽车站在市场的同一起跑线上。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对于民族汽车工业来说靠什么去打拼,只有靠质量、价格和服务。2003年11月下旬的一个阴雨天里,我们有机会试驾了中华2.0L自动挡和2.4L手动挡两款车  相似文献   

3.
《时代汽车》2007,(12):40-40
近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在国内一论坛上就自主品牌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当年,业内都看不上日本车,结果日本车起来了;同样多年前,业内不看好韩国车,如今韩国车也起来了;现在,业内都看不上中国车和以奇瑞为主的自主品牌,我相信,中国车和奇瑞也会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4.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5,(10):16-17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在前些时候举行的2005年花都汽车论坛上,就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话题发生的针锋相对的辩论,经媒体的炒作,搅得中国汽车行业沸沸扬扬。本来在是否需要发展自主品牌问题上就曾热闹不已的中国汽车产业,重新引发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争论。只不过,在这次争论中,“中国不能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的论点遭到更多的非议,尽管后来龙永图对人们的“征讨“作了正面反应”外界对我的言论的理解有失偏颇”,“我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业搞创新和开发自主品牌”,但他所做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6.
坦白     
刘健 《汽车杂志》2008,(1):322-322
坦白说每次与朋友提到“自主品牌”的话题。都有种鸡肋的感觉。首先大家都绝对希望“自主品牌”能快速发展,毕竟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啊,有谁不希望以后对外面的人说哪、哪个汽车名牌是中国造。但,就像中国国家足球队一样,咱们这些被惯坏了的“自主品牌”稍微有点起色,就急着告诉所有人我成功了,殊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人家世界名车保时捷911当初面世的时候也没这么搞吧?!说一句逆耳之言别学国家足球队,除了踢球不在行,其他都在行,那样让人厌。  相似文献   

7.
孙晓红 《时代汽车》2012,(11):17-17
庞青年和他的青年汽车,这一两年里,可是新闻不断。先是与萨博的缠绵绯恻、婉转马前、山重水复,令全世界的人为之柳暗花明、一唱三叹、愁肠百结,后来又与世爵联姻、最近与莲花工程分手,件件都足以让全世界注目。庞青年此人是聪明。他知道做自主品牌的难处,家家都从低端做起,赚不到什么利润,想要品牌向上走更是千难万难;可是一下子做高端却坚决不可能,而国人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要圆许多,与搭上外国的品牌,一个介于自主品牌上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的上海汽车展上,自主品牌厚积薄发,新品迭出,与国际汽车巨头分庭抗礼,中国汽车终于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然而,这条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6月初在昆明出席”西部车业论坛”期间,笔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请他就当前汽车自主品牌开发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耕 《轿车情报》2011,(6):29-29
3月的日本大地震虽然让很多日本汽车厂家面临生产问题,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对于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各厂家却是对销量依旧乐观。拥有聆风电动车的日产,不仅推出了中国自主品牌启辰,还希望与中国就电动车技术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个月,中国大地猛刮节俭风,尤其是公车采购,据报道即将出台具体的采购规定,要求一般公务车的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1.8升,价格不能超过16万元。这种规定看似不错,尤其是受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们的欢迎。但这些采购规定要真正落实执行实际上非常难,因为公车采购和使用者根本不缺钱,而且他们花的钱都不是他们辛苦挣的,我不太相信他们会主动节俭花钱购车,更不会积极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其实,现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很需要政府采购拉一把,现在市场份额只占三成,而且都在底层市场挣扎。我觉得制定公车价格不超过16万元的政策,帮不了自主品牌多大忙,因为这个价位内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汽车有的是,一些人仍会直奔合资或进口汽车品牌去,先买个低  相似文献   

11.
吴迎秋 《车时代》2011,(1):18-18
最近,跟一位自主品牌车企操盘手聊起品牌升级的话题。“如登高山”是谈话间他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这显然来自于他的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自主品牌升级势在必行,但绝不是—项简单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观点     
《汽车杂志》2006,(10):52-52
北京吉普这个品牌在中国做了二十多年.但没有做大,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它不能算是失败企业的典型,也不能算成功的典型,我觉得北京吉普算是遗憾的典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吴迎秋 《车时代》2011,(11):18-18
跟一位自主品牌车企操盘手聊起品牌升级的话题。“如登高山”是谈话间他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这显然来自于他的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自主品牌升级势在必行,但绝不是一项简单任务、不是一朗一夕就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     
龙永图:不能为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8月21日广州花都进行的汽车论坛上,在谈到中国汽车是否需要自主品牌问题时,中国WTO谈判的主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首次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关于汽车的自主品牌或者说民族品牌的问题,我们不能够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面,汽车产业注定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今后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不管叫别克也好,叫大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我30岁,对于一位男生以及一位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点,我觉得这个时候需要有些转变,做一些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因为在做建筑的实际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当初和学建筑时相悖的东西。我觉得造楼和这个时代并不是那么符合,建筑总是很传统很商业,不仅浪费资源,更不环保。所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新的自行车设计制造,也因此有了"WKUP"这个品牌。去年3月20日,WKUP有了自己的第1个产品展示会,男女两款,银色和黑色,4辆自行车几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4,(12)
车展期间,玲珑轮胎杯“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结果揭晓,本届评选活动入围车型条件为由中国自主品牌厂家生产、品牌完全归中方所有,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期间上市的轿车、SUV、MPV等乘用车产品。作为唯一以中国汽车为主角、专门为中国汽车而生的“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坚持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坚持企业免费选送车型参与评奖、用实力说话的原则,不仅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每一次进步,也向公众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重要推广平台。  相似文献   

17.
年度入围车都是我喜欢的,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上汽荣威550,它的数字化仪表盘设计的非常养眼,很炫,也让人感到很先进。希望我们自主品牌汽车做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没有自主品牌,确实是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没有自主品牌,不等于完全为别人做,也并不完全是别人的辉煌。因为品牌和贴牌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什么韩国经济所受的冲击很大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如果汽车业能够完全放开那是最好,就像美国和欧洲,无论谁想要造车都能够放手去做。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公平的,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这样将让市场充分发挥(应有的)角色,也许我们会发展得更好。"-北汽股份总裁李峰:"虽然中国自主品牌市场整体份额在下降,但是竞争度还非常不够。因为尽管自主品牌发展了十几年,但是几乎没有死掉的企业。徐和谊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贴切。他说,‘十二五'是自主品牌的资格赛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是中国自设、自制、挂自设商标、自命名车品,这是最根本无可探讨的事, 最最普通的道理和知识。韩国和日本也是引进组装,只把CKD作为一座桥梁,用改革、创新打进外国市场。而中国把CKD作为一条道路,叫中国子子孙孙去仿制外国车型,什么时间才能走出这路见太阳呢?现在已经20多年过去了。应得到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