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装箱港口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翁克勤 《水运工程》2002,(11):46-50
论述集装箱港口可以按照吞吐量和航线航班状况分为喂给港,支线港,干线港,枢纽港,并且简述各类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集装箱枢纽港发展趋势 当前,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加快,导致能够接纳干线船舶的港口数目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大型集装箱船造价昂贵,在船公司整个物流运输系统中,为挂靠一个港口而增加的船舶成本所占比重上升,支线衔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由此船公司会选择减少干线挂靠港,而多采用支线船。进入 90年代后期,世界港口将有一番角逐,随着一些港口成为物流中心的枢纽港,另一些港口将降级成为支线港。为了吸引班轮公司挂靠,港口必须在设施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以争夺枢纽港的地位。在船舶大型化的驱动下,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正在发…  相似文献   

3.
对珠江三角洲两大港深圳和广州与香港港进行比较分析,对珠三角各港根据货源、航线、吞吐量情况进行定位分析。认为珠三角港口将来要在一体化条件下生存,必须采取竞争与合作策略。深圳和广州港两个枢纽港联合发展,协调各自的优势,枢纽港与支线(喂给)港应构筑组合运输网,建立经济共同体。珠三角集装箱各港口以全局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通过竞争的分工与合作,达到区域内各港间的双赢或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集装箱运输历经40年的不断发展,到9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对运输规模和综合效益的更高追求.干线船舶日趋大型化,载箱量6000TEU的第五代集装箱船(船宽40m)已投入营运,即将出现8000TEU的干线集装箱船.集装箱干线港口相对集中,形成以枢纽港为中心,以众多支线港和内陆集疏运系统为辅助的集装箱运输干、支网络.  相似文献   

5.
秦同瞬 《中国港口》2003,(10):38-39
<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集装箱码头的发达程度已成为地区港口发展的重要标志,确立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也就成为地区港口发展的首要目标。两岸三通对两岸三地港口有何影响?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实现港口发展战略目标的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两岸三地各自的竞争优势 集装箱港口行业内部的竞争在于枢纽港之间的竞争。集装箱港口行业内部的协作在于枢纽港与支线港之间的协作。两岸三地港口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只有在枢纽港之间。两岸三通后,两岸三地有较大相关的枢纽港主要有香港、高雄港、上海港  相似文献   

6.
关于集装箱港口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一个经济地理区域内,往往形成多个集装箱港口共同发展的状况,他们以共同业务、共同利益而系联,以各自的利益而竞争,从而结合成为一个港口群。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要求一个经济区域内港口群的发展形成以一个枢纽港为主,其他或为支线港...  相似文献   

7.
11月13日下午,随着广州港今年第1000万个集装箱从南沙港区码头起吊,200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000万箱,预计今年将超过1100万箱,成为中国继上海、深圳港之后的第3个突破千万箱的集装箱大港,标志着广州港集装箱运输从支线港到干线枢纽港地位的全面提升,并将进人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广州市人民政府11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正>一、主要港口1.科伦坡港科伦坡港主要从事集装箱货物装卸处理,集装箱处理能力远远超过该区域其他港口,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集装箱转运枢纽。此外,该港还装卸普通杂货、干散货以及油品。科伦坡港吞吐量近几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科伦坡港吞吐量为3943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8万TEU。2020年科伦坡港预计需要中转980万TEU。在斯里兰卡港口战略发展中,科伦坡港定位为集装箱枢纽港。因此科伦坡港计划把一些普通货物泊位转换成集装箱支线泊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装箱船舶日益大型化,尤其是在10000TEU以上船舶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传统的航线优化理论如大船大线理论和枢纽轴辐(HUB&SPOKE)战略的局限性开始体现出来。本文就此提出双核理论,即在一个区域选用两个枢纽港的模式,并建立各种航次盈亏变化模型,一一对应支线港——直达港——区域枢纽港——双核港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模式源于船运公司在海运运行系统合理化方面的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以下简称中转运输)不同模式,主要类型如下:1)产生于轴辐式运输系统的中转运输。这一系统中,大型母船只访问有限的几个大型港口,而剩下的中小型港口由支线服务连接。货物必须从母船转到支线船或从支线船转到母船。2)以实现即时送达(just-in-tim e)为目的,而在大型枢纽港之间出现的中转运输。例如,一艘在东北亚依次停靠A、B、C、D四个港口,然后开运北美的船舶,在该船离开A港后,有一批须急送北美的货物,对这批货物就可由其他船舶直接送往…  相似文献   

11.
李妍 《珠江水运》2022,(4):38-40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非洲航线核心枢纽港,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十大港口.2021年,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5.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03万标箱,同比增长3.6%和6.0%,有力支撑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和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保持稳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正> 三、珠江、长江三角洲港口运输格局变化趋势及发展对策 (一)珠江三角洲港口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以香港和深圳港为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香港港口强大的中转功能在本地区集装箱运输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迅速崛起,直航量迅速增长。实践表明,1992年完成的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在维护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华南地区必须相应发展集装箱枢纽港,近期选择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3.
钟秋 《海运情报》2006,(3):33-33
亚洲主要集装箱港的枢纽港竞争正在激化。在2005年的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中,欧美港口只有3个,并且处于第7位以下,而亚洲、中近东港口占了7成。世界工厂中国的主要港口继上年再次以两位数增长。然而,作为东亚枢纽港吞吐量增长的香港,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已经失去,高雄港则转为比上年减少。中国港口今后将继续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现有枢纽港是否坚持作为中转基地的立场,将被迫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4.
陈焰  王少梅 《集装箱化》2007,18(5):21-24
0引言 近年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飞速增长(见表1),到2006年底已连续4年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4位,创造了港航业的“深圳速度”。从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看,深圳港要继续向世界级集装箱大港发展,除在港口泊位、航道、集装箱堆场、口岸环境等方面加快建设外,水路支线运输也有待大力发展。目前深圳港水路集装箱支线运输在港口现有运输结构中比重较小,港口集疏运体系仍以公路运输为主。要强化深圳港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背景,从洋浦港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自贸港建设对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的战略机遇,针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岛内经济体量有限,港口信息化程度较低等不足,对洋浦港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提升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综合物流能力。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是国际海上交通及华南沿海交通的枢纽,港口集中,其中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是我国的主要枢纽港,香港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中转港,澳门港是以旅游业为主的海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上投向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港口和码头的巨额投资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连串的枢纽港群崛起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众多的国际知名班轮公司“加盟”,大型集装箱船舶云集。欣欣向荣的加勒比海枢纽港群引起了国际航运界的关注和兴趣。经过四年苦心经营,香港和记黄埔投资的巴哈马Freeport集装箱港口(FCP)建立了庞大的客户网,并对同一地  相似文献   

18.
港口(码头)达到满负荷营运通常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一般说来,港口越大,其成长速度就越快。那些率先取得竞争优势的港口能够成功地成为地区性枢纽港,而那些不能率先取得足够货运量的港口往往会成为中小型的支线港口。只有某些具备适当前提条件的港口才能成为地区性集装箱枢纽港。此外,港口要成为地区枢纽港,还需具备地理位置、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港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海运的基本服务功能,尤其是具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深水大港,对于物流、商流、资金流、人流具有强烈的集聚作用和经济放大效应。当前,东亚港口间争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地位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上升到了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国家(地区)之间竞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水运文献信息》2005,(6):18-18,17
平泽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上世纪80年代末,平泽港作为仁川港的辅助港口开始发展,和釜山港、光阳港一起,平泽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列为韩国3大国家港口工程之一。然而,由于韩国政府对于“港口总体规划”的更改,将建设国家集装箱港口结构的政策改变为双枢纽港系统,平泽港的发展明显滞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