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第一财经网提供的消息,日前,第一财经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了解到,中国标准动车组目前正有序进行线路运用考核。据了解,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重要标准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室布置及设备、牵引电气、制动及供风、列车网络标准、运用维修等全部13个大的方面,其中大量采用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以及专门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制定  相似文献   

2.
正6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中车集团所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团队共同研发的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于4月2日通过了设计方案评审,标志着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制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动车组,是铁路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代表铁路总公司党组宣布命名决定,并与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共同为"复兴号"揭幕,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内有关研究机构、中车等相关企业及铁路职工代表200余人参加。26日,两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1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春房、杨宇栋出席会议并做讲话;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出席会议。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主要目的是,针对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15日6时10分,G8041次列车驶出大连北站,沿着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往沈阳站。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中国标准动车组自2015年6月下线以来,先后完成了整车型式试验、空载运行、模拟载荷运行等试验考核工作,试验考核指标全部符合标准规范和运用要求,标志着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各项性能指标以及运  相似文献   

6.
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实施的重大装备研发项目,其目的是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和完善中国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化、系列化、简统化动车组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同时,通过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开发能力,锤炼我国铁路装备科研团队,为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全面介绍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的背景、目标、实施方案、总体技术方案及进展情况,指出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业顺利完成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的关键,针对未来我国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和中车四方股份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该车有"CR400AF"和"CR400BF"2种型号,"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也是指覆盖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平台。型号中的"400"为速度等级代码,代表该型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400 km/h  相似文献   

8.
<正>6月30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中国中车研制的两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并于当天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试验基地正式展开试验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有1 900余组(标准列),居世界首位,累计运行里程超过27.7亿km。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打造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实现高速动车组技术全  相似文献   

9.
正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2月2日到太原铁路局,组织进行大西高铁试验段暨中国标准动车组现场办公,实地检查大西高铁试验段暨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考核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总结部署试验考核工作,代表总公司党组向全体参建参试人员及全路干部职工祝贺新春。他强调,要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2月25日10时33分,随着G65次列车驶出北京西站,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上线运营。2012年以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下,集合国内有关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优势力量,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研制工作,先后完成总体技术条件制定、方案设计、整车型式试验、科学实验、空载运行、模拟载荷试验等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展开"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研制,其中CR200等级标准动车组逐步取代普速旅客客车,与传统的"机车+车辆"普速列车相比,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采用不解编的运营模式,减少解编、换端等作业时间,采用机车车辆固定编组、一体化检修模式。动力集中动车组检修作业面临客整所既有整备线均无接触网设施,无法满足动力集中动车组走行要求和车辆检修作业的困难。另外,动力集中动车组的结构参数较传统的动车组颇有差异。有鉴于此,本文根据适应性改造需求,提出一种通长龙门架式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检修方案,用于完成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车D1修程中的机车一级整备、客车日常检修等。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高铁家族新成员"复兴号"于6月26日11点05分从京沪两地同时对开首发。这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也将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力军。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复兴号"的成功研制生产,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先进前列。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接受第一财经记者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办的"中国高速铁路展"日前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展。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印尼国企部长莉尼出席开幕式。展会现场布置有中国标准动车组、CRH380A动车组、高速综合检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主机厂对动车组故障编码的使用需求,分析故障代码编制原则,研究形成信息系统用动车组故障代码、故障简码和车载故障诊断代码编码规则,制定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Q/CR474—2015《电动车组故障编码规则》,规范并统一动车组故障编码规则。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集团所属企业,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团队共同研发的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于4月2日通过设计方案评审。这标志着时速250 km"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制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动车组,是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  相似文献   

16.
招标·中标     
《世界轨道交通》2013,(6):15-15
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启动成立后首次动车组招标 从多位消息人士处证实,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启动成立后首次动车组招标。中国北车有望获得40列高寒动车的订单以及100台机车车辆的订单。中国南车获得的动车组订单也不少于中国北车。目前,两家公司已经启动生产线预先生产新订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3日,国家铁路局向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股份”)和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颁发了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这标志着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具备了大规模生产条件和上线商业运营资格.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命名为“复兴号”,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中国高铁动车技术迎来了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6日,两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率先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成功开行,标志着我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先进行列。G123次和G124次列车在不知不觉中启动,快速驶离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车内几乎感觉不到噪音和晃动。仅用3 min多,时速就达到了300 km。坐在平稳的G123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全国铁路将于9月21日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7对"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 km时速运营,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此外,2017年8月21日起,除京沪高铁之外,还在京津冀地区安排开行22.5对"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技术牵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于2017年6月26日上午在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同时首发。从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历时5h45min,经停天津南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等10个车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