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研究基于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方法,创建地铁车站BIM结构计算模型,并将结构计算模型导入Midas gen,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供采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形势下,BIM技术以其可视化、参数化、协调性等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信号作为轨道交通站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用BIM技术提高其设计水平至关重要。分析国内外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信号设备BIM设计流程、族库建设、可视化效果展示、工程量统计及平面出图,探索BIM技术在信号专业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下一步合理化应用建议,为今后信号专业开展BIM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鲁南铁路试点项目,探索Bentley平台实现轨道设计的流程。阐述鲁南铁路的工程概况,针对项目特点选择平台,并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由源文件、构件库、轨道设计与应用4部分组成的设计流程。Bentley平台在鲁南铁路试点项目中的应用,验证了Bentley平台及软件在轨道专业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轨道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系统的构想,为实现轨道BIM的正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福厦铁路站房工程BIM设计建模统一标准和BIM技术在站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各站房BIM设计建模统一标准是后期深化应用实现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是站房工程BIM设计便于融入全线BIM系统的技术条件。通过利用BIM的协同化、参数化、精细化、可视化等技术优势,更好地完善福厦铁路站房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接触网BIM设计应用,从设计技术路线、零部件三维设计、腕臂装配、三维线路布置、工程数量统计与出图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针对接触网BIM设计中的问题,从软件适配性、专业协同接口、数据库设计、智能化设计、工程数量统计与出图管理、工程文件管理与移交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接触网族库和信息数据库管理、多专业协同设计、接触网计算仿真协同处理分析、智能化设计和工程设计管理等接触网BIM应用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铁路四电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逐渐应用,需要铁路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的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信息分类与编码,结合铁路四电工程特点,提出铁路四电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的基本理论与体系,以满足BIM技术及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需求,为BIM技术在铁路四电工程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茂蛟 《铁道勘察》2020,(1):144-149
铁路信号工程具有多子系统、设备离散布置、系统网络连接、信号集中控制、表达抽象及逻辑制约关系复杂等特点。围绕基于BIM技术实现多源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一核心目的,分析当前铁路信号工程领域BIM相关技术标准及建设现状,从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信息交换维度出发,探讨信号专业参与协同平台研发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信息化辅助设计方案,并通过二维可视化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对于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BIM应用,不能照搬现有的技术,需要结合本专业的设计特点,以信息交换为核心进行相应的辅助设计软件开发,提升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信息化水平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
建设数字化铁路离不开可覆盖轨道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BIM技术。在轨道工程BIM设计工作中,工程数量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采用IFC标准作为BIM数据存储标准并扩展其定义,以适用于轨道BIM工程算量。将按照扩展定义的IFC架构建立的轨道模型,通过ENOVIA端导出为XML文件格式并解析XML文件,可以得到轨道BIM设计工作中的工程数量。采用该方法计算工程数量精度可靠、效率较高、应用灵活,且可拓展适用于其他专业。  相似文献   

9.
工程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其中设计图纸的工程量计算对工程造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BIM技术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生产工具将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核算产生深远影响。此文在介绍BIM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在工程设计概预算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阐述。并对在设计概预算应用中的扩展进行论述,希望能把建立BIM信息模型前移到设计专业,实现BIM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0.
BIM与GIS技术互补的特点决定了BIM+GIS集成及应用是隧道工程BIM设计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为例,探讨BIM+GIS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各阶段的应用。在规划、工可阶段,GIS可辅助隧道工程选线和设计;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建立三维GIS模型和精细化BIM模型,通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BIM+GIS模型三维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集成BIM模型和GIS模型,基于BIM+GIS模型三维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丰富的分析功能,可为工程精细设计、决策等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鲁南高铁BIM项目,提出铁路信号BIM应用的技术路线,阐述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内容和方法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中难以发现的"差、错、漏、碰"问题,提高了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阐述BIM在铁路领域中的应用理念和BIM在铁路设计中的发展趋势。针对铁路隧道专业,结合宝兰客运专线石鼓山隧道辅助坑道工程,从斜井模型建立、模型审查和生成二维视图等方面分析BIM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探索BIM三维模型的建立,实现隧道设计从传统二维向三维转型;提出铁路建设项目各参建方BIM技术应用方案,分析运用BIM技术开展铁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特点和建筑行业的典型应用,在分析铁路行业建设项目特点基础上,提出并分析BIM在铁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建议铁路行业相关单位在国家管理机构的协调下,制定BIM统一发展规划,针对BIM在铁路行业的典型应用,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BIM应用研究和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成客运专线铁路桥隧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成客运专线十岔沟中桥、清凉山隧道作为BIM研究实际工程背景,结合铁路桥隧BIM模型具有规模大、接口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以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对铁路桥隧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外业勘察阶段的水文数据分析,设计阶段的模型创建、设计方案汇报展示、碰撞检查、协同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数量计算、施工过程模拟等应用研究。研究认为,现有BIM软件平台基本能满足铁路桥隧工程BIM设计要求,但须按桥隧工程的设计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桥、隧BIM模型手工创建耗时、费力,专业化率较低,操作复杂,有针对地进行二次开发,将是桥隧BIM技术推广运用的突破口。虽然桥隧BIM出图率低,图纸不规范,但对各种数量信息的传递和汇总相对比较容易,用动画来表述施工过程,使复杂的工法变得清晰明了,这些都体现了BIM技术的优点,且技术也比较成熟,值得在铁路桥隧实际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主流BIM软件平台均无专门针对铁路隧道工程设计的功能,以往手动创建隧道工程BIM存在效率低、精度差和交付成果不规范的问题,致使设计BIM成果价值不能有效体现。依托黔张常铁路桑植隧道BIM试点项目,通过分析研究铁路隧道工程各设计环节BIM建模存在的难点,结合中国铁路BIM联盟发布的相关BIM技术标准,基于Revit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构建线路与隧道参数化设计数学模型,实现了高效、智能化的铁路隧道工程BIM建模与算量,最后利用BIM成果进行隧道洞口淹没分析、指导性施组设计和可视化交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现有BIM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能够有效提高隧道工程BIM建模效率,确保BIM模型精度和交付成果符合规范要求,为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BIM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BIM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对BIM技术在兰州西站站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在工程设计、组织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及运营维护等诸多方面,开展了BIM的初步应用。同时,阐述了兰州西站站房工程建设中BIM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BIM设计在信号工程设计领域应用分三步走的方案,并对每个阶段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内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高扬 《铁道勘察》2022,(3):118-122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已有较多研究和应用,并开发出相应的专业设计软件,而在高速铁路轨道专业尚缺少相应的专用软件.基于Bentley平台的MicroStation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根据正线及站线各类常用轨道结构的设计流程,结合中国铁路BIM联盟相关标准,实现各类线下基础上有砟轨道及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的BIM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