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的中间车站——上江路站的建筑设计,阐述了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市域铁路车站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同类型车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爽 《广西铁道》2009,(3):8-9,11
介绍了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总平面、车站建筑、车站立面造型、无障碍等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及具体布置。并以该车站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的一般原则及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常见形式。同时,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出采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堵塞和拥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市域铁路与快速路合建可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成本、满足城市景观需求。从结构设计、施工便捷与工程投资方面分析市域铁路区间与快速路共建桥梁结构方案,推荐采用双层门式墩和铁路箱梁的共建结构;研究市域铁路与城市快速路共建3种典型车站,包括:路中2层高架站、路中3层高架站(标准站)、路中3层高架站(越行站);分析车站结构框架横梁与桥道梁的结合方式特点,推荐采用铁路承轨梁与横向框架梁刚接、公路梁支座与盖梁连接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高架车站作为地面建筑,周边情况复杂,限制因素多,其对城市的影响也比地下车站大。为解决地铁高架车站在设计过程中,车站不同形式对用地、道路、客流、景观等多种因素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地铁高架车站周边地块及道路对车站形式的影响入手,再深入到不同功能需求下车站本身的站型及内部公共区布置形式,利用分析法得出各类型高架车站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类型车站对不同外部条件及功能的适应性,得出适应常见条件因素的优选方案。旨在为地铁高架车站设计工作中快速准确地形成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永嘉高架站桥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台温铁路是最早开工建设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之一,目前已通车运营。永嘉车站采用全高架,渡线区和咽喉区无缝道岔全部布设在桥梁上,结合高架车站桥梁设计,对客运专线无缝道岔桥梁技术特点和道岔区桥式布置及结构设计进行阐述,可供客运专线中小高架车站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轨"T"型独柱墩高架车站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单轨交通系统在国内系首次采用,通过对规范的选用、站台雨棚结构、结构计算简图、位移与挠度限值的确定、结构整体动力特性等若干结构问题的探讨,可供制定相关规范规程时借鉴、参考。研究方法:结合国内首次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的重庆轻轨较新线高架车站工程实例,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提出高架车站的分析计算方法、构造要求、位移与挠度限值及旅客舒适度要求等。研究结论:高架车站需同时满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站台雨棚宜采用轻钢结构;“T”型独柱墩高架车站应进行结构整体动力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BIM Revit软件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进行模块化设计,将大大提高高架站设计的工作效率,将不同的模块组合在一起能快速生成一个满足个性化需求和选择的高架车站,本文对高架车站的模块化拆分及组合形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技术在高架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高架车站设计两个实例,对车站结构设计中预应力框架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构造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详细论述“桥建合一”预应力框架结构如何应用铁路规范、工民建规范进行设计,并为特殊受力条件下的框架结构处理提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会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既有铁路资源布设城际铁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对城际铁路引入城市的站址选择、引入方式和车场布置形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不同引入方式的优缺点。城际铁路引入城市方式的决定因素是客运站站址,站址的选择优先考虑引入既有主要客运站或辅助客运站,次之为其他条件好的车站或独立新建。城际铁路按其引入城市内的线路走向和既有铁路的关系,可采用并行、并线、分线引入3种方案,按线路的空间形态有平面、高架、地下3种方式。车场布置有贯通式和尽端式两大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引入既有客运站可采用分场或共场布置,新建车场有地面、地下、高架3种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标准站的站位和车站型式,对高架轨道交通使用功能和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对城市规划及城轨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也有间接影响。介绍了高架标准站的设计原则,通过对高架路中站与路侧站的比较,确定路中站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对高架路中站2种站台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及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内置或外挂4种常见车站型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高架标准站应该采用路中岛式,设备管理用房内置的车站型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设计,其型式的选用不仅直接决定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居民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景观的协调性.在介绍车站选型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标准高架车站的设计过程,分析了沿线环境特点;通过对高架车站两种主要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的系统比较分析,提出了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应采用岛式站台.  相似文献   

12.
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普遍采用2‰的坡段以解决纵向排水问题,但设置2‰的纵坡不仅增加车站土建施工难度,还对后期的设备安装、装修等带来诸多不便。文章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结合线路平面条件、车站布置、隧道断面等,分析城际铁路与地铁纵断面设计异同、地下车站设置平坡对排水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内排水可通过垫层找坡、底板找坡等方式解决,隧道内排水可通过沟底找坡方式解决。端头为直线的地下车站可设置为平坡;端头为曲线的地下车站不宜设置为平坡,需根据缓和曲线、竖曲线、道岔等参数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轨道交通古田二路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高架车站结构的常见形式、形式选取及桥建结合体系高架车站的设计要求及荷载组合与取值。通过对桥建结合体系高架车站框架横梁和框架柱的管力分析,确定框架横梁和框架柱分别采用主力工况和抗震工况计算。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长悬臂岛式地铁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钢混组合结构横向独柱高架车站、钢混组合结构横向双柱高架车站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架车站3种结构形式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分析。基于整体建模和结构性能设计理念,比较不同结构形式下长悬臂地铁高架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整体受力性状、位移变形及墩柱和悬臂构件的延性比等关键指标,得出长悬臂岛式地铁高架车站的设计性能控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组合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力,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以期为现行地铁高架车站的性能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黄城际铁路为设计时速300 km客运专线铁路。其中鄂州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桥梁全长3 456.61 m,全桥经过鄂州市主城区,垂直上跨既有武九铁路鄂州车站,在武九线鄂州站侧面以高架站形式设立鄂州城际站。在T形换乘形式的高架站内桥梁设计首次采用了桥建合一结构形式。介绍鄂州特大桥的设计并重点介绍了鄂州城际站桥梁设计特点:箱梁以整孔箱梁为主,桥墩采用流线形式圆端形桥墩,高架车站内下部结构采用三柱式刚架墩,站台梁及轨道梁均布置在同一桥墩上。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特点,阐述了高架车站的设计原则:①整体效果要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②立面造型的设计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站位选择应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便民要求;⑤车站结构设计要合理、经济、美观;⑥站厅、站台公共区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其后,详细介绍了高架车站的设计思路,在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址做到与规划协调;站台模式选择方便施工,节省时间与投资,造型方面做到通透、轻巧、新款,符合景观设计要求;材料与构架符合技术与造型要求。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7.
苏伟 《铁道勘察》2020,(3):48-5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坡地地铁高架车站的基础结构设计方案,以减少前期场坪及临时边坡的处理费用。依据建筑及铁路行业规范,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2层地铁高架车站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地铁高架车站基础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坡地采用坡率1∶1.25的多级放坡浆砌片石刷坡处理,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车站基础采用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吊脚结构基础,嵌固端取为桩顶,保证其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桩基则依据边界条件进行分段受力验算,加强其强度及延性设计,并保证足够的嵌固深度穿透滑裂面,可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减少前期场地及边坡的处理费用,降低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8.
从高架区间及车站与道路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中建设高架区间的道路条件需求和道路控制要求,高架车站道路条件需求和道路控制要求,以及声屏障的道路控制要求,对高架线与道路的综合规划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的基本原则,阐 述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标准: 采用 200 km/h 速度目标值实现 1 h 通达的目标; 采用 CTCS-2 + ATO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及自动运行目的; 线 路最小曲线半径采用一般 2 200 m,困难 2 000 m,最大 坡度采用 30‰; 桥梁设计活载采用 ZC 活载,简支梁采 用单箱单室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隧道根据所处 环境要求分别采用全包或半包防水设计; 车站到发线 长度采用 400 m; 通过在高架站设置安全门,地下车站 设置屏蔽门方式,确保旅客上下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结构形式以全地下站为主,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控制下,会出现个别特殊形式,如地上站,高架站,半地下站等。文章以大连地铁4号线前牧车站为背景,从车站规模、功能、站后区间形式、施工工法、拆迁等方面,对半地下站方案及全地下站方案进行多方位对比分析。经过综合研究,最终推荐前牧地铁车站采用半地下车站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