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以GARMIN(高明)公司生产的eTrex Summit(桂冠)手持GPS接收机为例,探讨了手持GPS接收机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花花 《当代汽车》2006,(11):60-61
目前实现GPS导航的办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选用专门的GPS导航仪,这类产品由于在出厂前都集成了GPS导航软件(大多不可更换).所以我们很难更换自己喜爱的导航软件(如宇达电通的各型GPS都是捆绑了凯立德导航软件).而第二种方式是PDA加GPS导航天线.这就需要自己购买和安装导航软件了.虽然过程比较烦琐,但也给大家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也为本次GPS导航软件的直接对抗创造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GPS及GIS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整个交通系统扫展方向,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在讨论GPS,GI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并结合实例探讨系统的实现过程,最后就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新品秀     
“GPS车载导航系统”作为车载周边的高科技产品,往往只出现在国外的高档汽车上,而现在,对于普通的车主来说,GPS这个词汇也许耳熟能说。但是如何在汽车上实现GPS导航呢?如果原车上没有配置相关的设备,我们又该如何来添加呢?下面为你介绍的就是时下流行的三种GPS导航车载方案及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GPS     
王忠会 《汽车技术》1998,(10):37-37,40
1前言汽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sSystem)又称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卫星技术与无线电导航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在距地球两万公里的上空由美国内务部管辖的24颗地球卫星就是GPS系统的专用卫星,实际上是GPS系统电脑的24颗高空传感器。ZGPS全球定位原理由两个无线电发射塔在同一时刻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位于两个发射塔间的接收器(在载体汽车或旅行者身上)将先后收到两组无线电信号。已知两个发射塔的确切位置,根据两组无线电波到达接收器所需的时间及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即可得知接收器在两个发射塔连线之间…  相似文献   

6.
聂让 《公路》1998,(9):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且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法;不足之处是观测耗时较长,且对测量数据需进行室内的后处理,发现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时,还必须到现场补做外业工作。GPS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组合成整体,则不仅缩短观测时间,而且很快得到测量结果,即刻校对,不会再有返回现场重测的现象发生。对应用GPS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组合体进行的测量,我们称之为实时GPS测量。实时GPS测量由GPS信号接收、数据实时传输和数据实时处理3个部分组成。该测量可广泛用于公路工程,诸如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工程控制测量、中线测量、断面测量、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等。  相似文献   

7.
丁贤 《汽车杂志》2007,(5):I0023-I0023
和朋友介绍起自己职业的时候,总称自己是做Navi(车载导航)的。但常有费了八竿子力气也解释不清楚的时候,最后只能使出“杀手锏”,大喝一声:“就是做GPS的”,方才让对方恍然大悟。的确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车载导航都是GPS,就是卫星什么的。前两天翻阅国外的导航杂志,发现“车载导航”这个词都要消失了,现在流行的叫法是“mobile media station”(车载媒体基站),我不禁感叹道,这下就更难以向熟人解释了。  相似文献   

8.
基于GPS和GIS的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哲 《交通科技》2001,(4):39-40
简要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它们在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VLNS)中的主要作用;研究该系统的组成以及所能实现的功能;分析了GPS辅助定位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阐述了GPS技术在整车性能测试(包括测量速度、距离、加速度、跑偏量与姿态角等)中的应用原理,推导了行驶跑偏量与姿态角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GPS技术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测试精度,并且在整车试验中可以测量很多现阶段其他传感器无法测到的试验参数,为整车性能测试领域中的诸多试验提供解决方案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GPS高程与正常高程的转换问题,给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模型。该模型隐含层选用Gauss函数作为基函数,学习算法采用自组织选取中心法策略。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用RBF神经网络转换GPS高程的精度优于最小二乘法。对RBF神经网络方法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转换GPS高程的精度进行了比较,虽然两种方法的结果相近,但RBF神经网络方法在学习速度方面远比BP神经网络方法快。由此可见,RBF神经网络方法用于转换GPS高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技术》2007,(9):13-13
近日,Clarion发布了一款专门针对日本摩托车市场摩托车用GPS导航仪——Driv Trax P-5(DTR-P5)。该导航仪有防水防振的外壳以及较粗的触摸笔,便于使用。另外,该导航仪还支持媒体播放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种类繁多的车载GPS中,我们找到了一款身型小巧却功能全面的GPS—TRULY G801(信利便携式车载语音导航)。G801采用了横版的设计.整机的按键集中在机身面板的右边.6个功能键与五维导航键再加上扬声器的线形设计.省却了以往需要双手操作的尴尬。  相似文献   

13.
结合路桥工程的特点,探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站仪(TPS)联合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说明了如何用GPS检核或加密TPS导线;在隧道贯通过程中,利用GPS控制测量成果进行TPS施工放样,并推导了进洞方向的水平观测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车辆导航系统的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向怀坤  刘小明 《汽车工程》2001,23(5):296-299,318
车辆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的一项基础内容,本文对当前国内车辆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现状作了全面调研与分析。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最后着重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这对车辆导航系统的深入开发及ITS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扎哥 《当代汽车》2007,(2):64-65
给手机增加一个GPS卫星导航功能应该怎么做呢?买一个蓝牙GPS接收器,再在手机上装上GPS导航软件,同样能达到专用GPS导航仪的效果,而花费连它的一半都不到,不但节约而且还挺好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MAGE 《当代汽车》2007,(10):76-82
GPS导航器(简称GPS)如今已经逐步走入车主的视线,现在市面上的GPS已经是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如同当初MP3一样。现在国内各电子产品厂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GPS产品,规格档次差异很大,价格从1000多元到4000多元不等。功能也由以前单一的导航发展到集合了MP4、蓝牙、电子书等各种多媒体功能。 我们这次为大家选择了七款现在市面上比较主流的GPS来做一个横向对比测试,它们的价格都是在2500-3500元这个价格区间范围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细算下来,这已经是我们测试的第六款GPS产品了。与之前的几款产品相比,这次的华硕S102在某些方面确实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首先在外形设计上,S102采用了灰黑的机身颜色,同时在机身的边缘处(内置天线)还提供了柑橘红和青柠绿的两种色彩搭配,这在GPS产品中还是属于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了新一代基础设施管理系统(IBM)在数据采集,处理,交换和显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概括地论述了国外交通运输集成管理系统新技术的发展状况,着重阐述了新的数据采集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多媒体新技术,数据库和数字化新技术对交通运输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通过GPS系统可以对飞机、船舶、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进行三维导航。将GPS技术应用于现代汽车物流管理,可以实现诸如车辆跟踪、出行路线的规划和导航、车辆调度控制、车辆安全保障、信息查询、话务指挥及紧急援助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G”应变     
杨纽佳  孙洁 《轿车情报》2007,(12):128-131
本期测评,从专业的GPS到GPS手机甚至GPS模块一网打尽……如今的GPS解决方案五花八门,从低成本的模块到精准得几乎误差在一米以内的军用GPS,到底谁才是GPS中真正的性价比之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