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器装备发展需要把"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有机结合起来.阐述了"需求"与"技术"的内涵和关系,提出技术要为需求服务,作战需求是武器装备建设的动力和基本依据,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作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杨龙  严振华  王明哲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3):107-109,116
针对传统武器装备需求分析方法不能将武器装备使用需求合理地映射到武器装备性能指标需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和Sobol’法相结合的武器装备需求分析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该方法有助于武器装备需求论证人员在需求分析中,加深对装备需求的理解,此外Sobol’法的引入对QFD质量屋的关系矩阵进行了定量构造,避免了关系矩阵由经验专家直接给出所造成的主观性,提高了QFD方法应用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UUV等水下无人装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无人装备在作战领域逐渐深入,探索潜艇与UUV协同的作战概念对于牵引水下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oDAF(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框架和SysML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立潜艇与UUV协同作战概念描述方法,对潜艇与UUV协同反舰的作战概念进行了顶层、规范化的描述,可为潜艇与UUV协同作战概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器系统RMS参数体系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MS参数体系的建立关系到RMS要求的描述和确定。本文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实际需求出发,分析RMS参数体系的相关概念,明确提出RMS参数体系的概念,总结确定建立RMS参数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RMS参数体系的建立流程,可为武器系统RMS参数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及规范。  相似文献   

5.
进入90 年代以来,为适应战后武器装备新中国战略的需求,美国国防部 品采办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军品研制工作中大力推行商品化政策,对美军标进行大幅度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美军武器装备发展影响,值得我们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军正向“质量”和“效能”建军思想转变,仿真技术在武器装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武器装备提供全寿命周期支持、全系统研究和全方位服务。 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型武器装备对仿真的需求,我所的仿真技术正从半实物仿真向全数字化仿真转变,目前开发的“武器系统一体化综合仿真环境”软件包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转变而建立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建模与仿  相似文献   

7.
面向复杂强对抗作战环境下新一代武器装备体系化、智能化、实战化的发展需求,针对多武器系统耦合体系作战缺乏体系框架设计方法、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缺乏科学评价手段等问题,开展基于对象模型的武器系统体系设计、数据驱动的装备建模与学习方法、体系对抗博弈的作战态势动态生成等技术研究,构建强对抗条件下自主可控的武器系统体系设计与评估平台,提高体系作战条件下的武器装备设计智能化水平与体系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物资、装备和人员等诸多要素所构成,为清晰呈现装备保障信息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将装备保障信息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利用超网络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装备研制子网络、装备使用子网络和装备维修子网络,描述各阶段人、技术、装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装备保障信息化网络,覆盖装备研制-使用-维护-报废全寿命周期的过程,形象描述人、武器装备和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构成关系,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于超网络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超网络的装备保障信息化模型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物资、装备和人员等诸多要素所构成,为清晰呈现装备保障信息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将装备保障信息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利用超网络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装备研制子网络、装备使用子网络和装备维修子网络,描述各阶段人、技术、装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装备保障信息化网络,覆盖装备研制-使用-维护-报废全寿命周期的过程,形象描述人、武器装备和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构成关系,对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于超网络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智能的舰炮装备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舰炮武器装备是集机、电、液、气、光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舰炮武器装备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化的构想,描述了智能舰炮装备的作战流程和主要技术特征,分析了发展智能舰炮装备需解决的战场态势智能感知与评估、最佳供弹路径规划、舰炮智能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指挥控制系统在系统开发之前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指控系统的开发运行效率,还可以节省系统的研制、使用和维护成本,是保证系统的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论文分析了DoDAF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将DODAF与UML、SySML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UML的系统视图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视图是进行系统顶层设计的体系结构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设计效率,应用面向对象语言设计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中系统视图的方法,实现描述支持国防部功能而提供的系统和相互连接。  相似文献   

13.
装备保障中备件需求量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备件对提高装备的可用度与战备完好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装备正常发挥战斗力的重要物资。研究了影响备件需求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不同寿命分布设备备件需求量的确定模型,对于不可修设备、可修设备、消耗件,也分别建立了备件需求量的确定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杜保  赵修平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1):134-136
在装备研制方案探索的早期决策阶段,已获得的评价指标很难全部具体量化,已量化的指标又具有不同的量纲,这给装备研制方案的评价和优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基于集对同一度的装备研制方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仿真。建模过程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困难;建立的模型计算过程层次清晰,可操作性强;模型能充分利用研制方案的评价指标信息,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5.
对目前指挥控制系统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体系结构设计不规范难以互联互通互操作、系统设计初期难以直观展现系统原型和迭代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o DAF的指控系统原型迭代设计方法,并完成了该设计方法在设计工具上的软件实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指控系统的原型迭代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军用软件的开发特点,针对实时系统的特征,提出将实时需求分为周期需求、非周期频繁需求和非周期偶发需求三类的新思想。在事件-动作模型及实时逻辑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实时软件原型描述语言RTSPDL。该语言形式化地表示了事件-动作模型,突出了对实时需求求的优先级及异常机制的描述,实现了一个实时软件的原型建造环境PERTS。该环境包括一组原型建造工具的和原型的仿真环境,支持软件重用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保障方案是装备综合保障工程与保障性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保障工作的内容,从三个方面讲述了装备保障方案的基本制订方法及流程.并从总体上描述保障方案的保障系统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空气弹簧隔振系统为应用背景,通过简化建立设备的姿态描述模型,将设备的姿态控制简化为三点控制问题,提出了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设备姿态,满足精度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是一类由众多异质的组件系统为了特定的使命而集成起来的松耦合复杂自适应系统。参照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 V2.0,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SoS体系结构建模方法。根据SoS的基本特性,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技术,介绍了面向对象的SoS体系结构的建模思想、方法及过程。最后以自动着舰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为例,详细展示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建模方法的实现步骤,提供组件系统体系结构的建模设计顺序及开发流程。该方法可用于集成系统功能仿真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0.
The rapidly changing complexity of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has changed the approach to equipping forward-deployed military forces. Combatant Commanders conducting operations now require timely materiel solutions to enhance mission capabilities and reduce the risk for individual soldier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e US Army established the Rapid Equipping Force to assess emerging requirements, to propose solutions to those requirements, and to implement those solutions in an expedient time frame. Unfortunately, the REF lacks a consistent analytical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alternative materiel solutions.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a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HSI) analysis method, the authors developed an Assessment-Based Rapid Acquisition HSI Analysis Method (ABRAHAM) capable of generating tailored surveys and evaluating these surveys for unacceptable risks to soldiers. To validate ABRAHAM's concept and content, ABRAHAM was showcased in thre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ttings: the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the REF, and the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Activity. The ABRAHAM appears to fill a gap in the current library of HSI tools. Based on the feedback provided during the product showcases, there is sufficient interest and technological maturity to further develop ABRAHAM to serve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rapid acquisi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