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11):27-37
目前,我国共有商用车、乘用车品牌387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从各产品类别来看,在97个载货车品牌中,90%是自主品牌,在158个客车品牌中,76%是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在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乘用车领域,国外品牌的优势地位十分突出,以轿车为例:在目前国内在产的9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0个,只占有1/3的份额。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随着自主品牌在研发、品牌等方面的不断积累,自主品牌势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同时,作为中国拥有的自主品牌汽车,理当为民族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的时空变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按照自主品牌、美系、日系车、欧系、韩系等进行划分,短短8个月间,自主品牌汽车从市场占有率第二上升到第一,又从第一回到第二。令人惊讶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在短短3个月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了近7%。  相似文献   

4.
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自主品牌车企去年均未完成销量目标。尚缺乏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如何在2012年自我纾困成为待解之题。2012,公众对自主品牌汽车不得不说的话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一个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清醒品牌战略,需要一种坚守发展底线的品牌执着之外,还需要更新培育品牌的理念,丰富培育品牌的手段。据悉,上汽正通过四条道路同时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一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二是收购国际经营团队,包括技术开发力量: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中国品牌:四是合资企业内部的本土化开发(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四头并进,争取在2007年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并且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7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8.6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4%,延续了6月份以来的颓势。6月份,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为26.16%。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与以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虽然在产品线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冲突,但在品牌形式上始终是泾渭分明。随着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介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另一种品牌形式诞生了,合资品牌与传统的自主品牌在品牌形式上有了交集。  相似文献   

9.
郑云 《时代汽车》2012,(10):52-53
自主品牌今年对外出口成绩喜人,但是成绩背后还存在着隐患。今年上半年的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处于绝地求生的境况,与合资自主完全呈现两极分化发展趋势。与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同,今年自主品牌对外出口的成绩还颇为亮眼,但不断有召回的消息传来,却又给自主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0.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08,(12):76-77
一味沉浸在“拿来主义”式的自主品牌建设中,等待自主品牌的,只能是落后和失败。  相似文献   

11.
最近被舆论关注的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中,400多款入选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产品,这让众多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和业内专家都兴奋不已。其后虽然得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和“领导干部用车”不是一回事,但起码在目前的公车采购中能拿下这么一大块蛋糕,自主品牌企业也还是应该高兴。  相似文献   

12.
不要妖魔化     
《汽车杂志》2012,(7):44-46
合资品牌出自主品牌,亦称为合资自主,听起来足够拗口,当然,这是一个新商业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悲壮中仍步履维艰。尽管2006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以51.3%的增长率领先合资企业36.3%的增长率,市场份额接近25%。但6、7月份市场份额明显萎缩,8月份虽表现出震荡上扬,与其上半年最鼎盛的时期相比,自主品牌在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显得有点差强人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迅速崛起,掀起了自主创新热潮,但缘何总是难成气候,究竟是谁动了自主品牌车的奶酪?说白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怨天、不怨地,只能怨自己。  相似文献   

14.
汽车的自主品牌问题,近来又热议起来。笔者曾两次撰短文,说过看法。现觉言犹未尽,故日三谈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5.
从惨淡经营到迅猛发展,从举步维艰到进入国际市场……或曲折,或进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一直以来关系着中国汽车强国梦的实现。就在经历过一番迅猛增长之后,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的事实宛如入冬前的寒流引起业界的急切关注。基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出现的严峻形式,9月25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召集各大自主品牌企业人士以及主流媒体存北京首次举行了“中国品牌汽车宣传工作高层研讨会”。十三家汽车企业代表、行业主流媒体代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针对中国品牌目前市场表现、原因探讨了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发展和产品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装备     
雅坤 《世界汽车》2009,(5):82-83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既有原装国际新车的强势登陆,又有合资品牌本土化产品的推陈出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困扰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一个难题。面对不利的市场局面,天津一汽夏利推出了带有AMT变速器的新威志,将提升技术水平作为了突破不利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看点一:自主品牌“目光向下” 自主品牌在2009年要打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从刚刚过去的2008年自主品牌销量来看,虽然奇瑞、吉利仍有增长,但与其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还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上半年不理想的销售数据,自主品牌又被推到舆论的浪尖。“生死存亡”,“被边缘化”、“不思进取”等评论不绝于耳,似乎自主品牌正陷进困境泥沼,坠向死亡红线。每个人都在为自主品牌把脉,试图找到症结所在,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存亡,甚至关系到民族荣誉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国进一步强调自主发展,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业创建自主品牌进入到新阶段,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能不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有自己的商标?或者能不能出现中外合资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商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自主”与“合资”是中国汽车业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合资企业不可能产生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不轻言合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与“合资”几乎成为一对有你没我的“对头冤家”。直到最近,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惊天逆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