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船检》2006,(7):62-62
为了适应水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全面提高航道、港口规划及管理的科学性,满足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相关信息的需要,交通部决定依托海事管理机构和航道船闸管理部门建立全国水上交通流量统计调查工作体系,实施基于船舶签证和船闸管理数据的水上交通情况统计制度。为做好水上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港口》1997,(1):6-8
一、当前形势 1.水路运输发展势头良好 1996年,港口吞吐量有所增长。全国主要港口吞吐量完成11.55亿吨,比上年增长3.8%,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69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6.3%。支农物资和重点物贸运输完成情况较好。水上交通安全和港航治安秩序基本稳定。 2.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得到加强 港口建成泊位26个,新增吞吐能力340万吨。同时,安排了一批能源、集装箱、重要原材料和粮食装卸泊位等续建项目。 3.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已原则同意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7月27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水路交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召开。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在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水路交通发展成就,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水运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定实施水路交通长远发展规划,颁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水运发展的法规、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路运输生产增长迅猛和水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旭东 《水运管理》2008,30(8):10-12
2007年,长江水系航运业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运输生产组织方式,运输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水路运输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水运工程》2006,(9):84-84
日前,交通部制定下发了《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把握“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海事信息     
2004年交通工作总规划出台 据悉,我国今年交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提高两个能力。即:围绕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这个中心,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交通公共服务和交通市场监管两个能力。水路运输做到“四个确保” 据悉,我国今年公路、水路运输生产要推  相似文献   

7.
《中国港口》2007,(1):3-5,9
一、2006年交通工作回顾第一,交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编制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编报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制定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交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制定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合作规划纲要》、《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各地交通部门制定了本地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大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沿江七省二市与部共同签署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建设取得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河北港口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冀中南地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交通建设"两个率先、一个搞好",即"率先建设交通强省、率先建设交通现代化、搞好和谐交通建设"目标,大大激发了河北港口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这一新机遇、新形势,如何调结构、促发展,使得河北港口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长江三角洲交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制约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交通和能源,江浙沪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做好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二是做好交通发展这篇大文章。黄菊还强调,要重点加强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0.
周洪波  汪益兵 《水运管理》2011,33(3):18-19,22
为推动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比较水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提出水路运输对优化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低碳交通”的积极作用;结合浙江省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分析发展短途海运对缓解公路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优化交通结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菲 《中国港口》2005,(9):57-57
8月11日,福建省李川副省长在全省港口建设座谈会上指出,福建要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港口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接起来。要加快港口发展,发挥后发优势,要从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定位,科学规划,有序发展;要集中力量建设枢纽港,有序发展配套港,做到大中小港配套;要有效、合理管理岸线资源,做到深水、浅水最佳利用,港口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2.
京生 《港口科技》2012,(3):43-44
笔者获悉,2012年,江苏省将坚持稳中求进,以内河航道、大型战略性深水航道和港口公共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计划安排投资180亿元,加快推进水运建设。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05,26(1):11-11
根据《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个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更经济、更智能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系统,形成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今后交通科技发展具有牵动性、前瞻性、关键性的战略重点为6个方面: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包括智能公路系统、智能航运系统、智能港口系统等;特殊自然环境下建养技术,包括特殊地质环境下的公路建养技术,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技术、离岸深水港建设技术等;一体化运输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交通与物流     
国内水路运输业及服务业接受检查 2006年1月1日至4月30日,交通部在全国集中开展国内水路运输业及其服务业核查工作,以实施对水路运输市场的有效监管。己取得国内水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业经营资格的经营人及其所经营的运输船舶均在核查之列。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核经营人在一年度遵守国家水路运输法律、法规及交通主管部门的规章、规定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张璟  李晶 《水运管理》2023,(1):15-18
为全面衡量港口在陆上交通中发挥的作用,考虑港口及其到达腹地城市的交通影响因素,改进重力模型,并分析港口交通可达性。以港口与腹地城市的特点为基础,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港口吸引力和腹地城市影响力指标体系,使用CRITIC法对指标集结;以公路交通网的道路等级分类为基础,对距离因素进行改进。计算东北三省4个主要港口2020年的陆向交通可达性,对比分析港口陆向交通可达性高低、分布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30年弹指一挥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的水路交通创造出不折不扣的奇迹,其间进行了水系航道的构通,调整运输方式,发展海洋运输,开发建设深水港区,船舶趋向大型化、专业化,水路运输蓬勃发展,浙江已从水运大省迈进水运强省。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06,27(2):126-126
本刊从2006年1月15日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要把加快水运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占地省、污染小、运量大的水运优势发挥好。加快水运发展,要积极促进沿海港口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建设集装箱、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改善港口航道条件;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陆岛交通进一步改善,1 000人以上岛屿全部建有交通码头,力争5 000人以上岛屿基本具备滚装运输条件。5年内,我国沿海港口将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适应度接近1…  相似文献   

18.
范小勇 《水运管理》2008,30(1):18-21
为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解决港口发展与城市建设中集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矛盾,通过对比国内外港口与城市发展模式,结合滨海新区目前港城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空间布局和交通模式,认为滨海新区将由单一的"港城平行"发展模式向"港城融合"发展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9.
安全发展是建设交通强国和人民满意交通的必然要求,水路运输安全是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传统专业+安全"的科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研工作从支撑水运工程建设为主转变为服务"建管养用"全过程,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和服务水运交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路运输统计体系专题系列研究之三──日本国港口统计调查方案余思勤一、港口调查的概要1.调查目的港口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港口的实际状况,并取得港口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资料。2.调查历史1905年内务部对河流、公路及港口等进行了临时调查。1929年公布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