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H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是高速铁路运营和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研究和开发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对于提高高速铁路运营和设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业务需求,对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并重点探讨了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的计算模型、动车组操纵策略、动车组过分相计算等问题,提出了单质点和多质点相结合的简化计算模型,最后开发了动车组列车牵引计算系统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2.
围绕京沪高铁如何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对通道型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多样性、跨线列车多车站接入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多样性要求,通过计算机通过能力评估分析,提出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方案。该方案分为3个阶段:(1)平稳投放阶段:有计划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列车上线15~26对;(2)快速布局阶段: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上线27~142对;(3)全面换代阶段: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上线143~195对,控制跨线列车开行比例和确定各区段跨线车数量,调整跨线车开行和衔接方案,优化列车停站方案。研究结果应用于2021年6月25日第3季度调整运行图编制,将京沪高铁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由19对增加至30对,从7:00—19:00,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均衡铺画,时速300 km动车组列车按能力最大化见缝插针式铺画,从整体上提高了京沪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3.
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作为动车组的神经中枢系统,完成列车的控制、监视、诊断与保护任务,是动车组的核心系统和关键技术,也是国外公司技术封锁的重点。介绍自主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运用考核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性能和技术指标满足高速动车组技术指标要求,突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和限制,系统掌握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4.
动车组与货物列车交会速度的确定,关系到动车组运行及旅客安全。本文以组织实施黎湛铁路根竹至玉林段动车组与货物列车交会试验为例,总结出动车组与货物列车交会试验组织模式,提出动车组与货物列车交会速度建议,为动货混跑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安排表是列车运行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安排表人工编制过程及输出功能的基础上,以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导出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接口数据为基准,设计高速铁路动车组停站办客股道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该系统可实现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的智能预填报、纠错、数据统计、不同格式报表输出等功能,减少了数据的人工操作环节,提高了股道填报效率及准确率,并率先实现了动车组办客股道网上填记。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沪杭客运专线铁路开通运营后,合理安排本线高速动车组和跨线动车组列车开行,在分析既有线沪昆、笕杭、宣杭、萧甬线以及杭州站能力、客流情况和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情况。合理安排杭州和杭州南两站客运办理业务分工,对既有相关通道旅客列车和行包以及货物列车作出相应调整,提出沪杭客运专线铁路动车组列车具体的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CR400BF型动车组网络系统中的列车骨干网进行应用分析,重点论述列车骨干网及其控制逻辑在复兴号动车组上的应用,从而展示复兴号动车组的智能化优势和以太列车骨干网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12月26日8点,路局举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开行首发仪式。局长杨绍清、党委书记张义平为我局首趟高速动车组列车值乘司机颁发了机车钥匙。首发仪式由路局党委副书记郭家宏主持。副局长刘枫在仪式上讲话。我局开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为CRH380AL型,是我国目前时速最高、最为先进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列车总计由2辆商务观光车、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非线性及其在ATO中的重要性,从控制和动力学角度提出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Hammerstein模型。根据制动指令信号的流向介绍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分别考虑系统各环节,用经过曲线拟合得到的静态非线性函数描述动车组列车制动特性表,用延时环节描述制动指令信号传输和制动控制器动作的延时,用两个一阶线性环节分别描述制动力反馈调节过程和动车组列车减速度冲动缓解过程,提出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Hammerstein模型;并介绍了思维进化算法辨识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后以CRH2型动车组为仿真对象验证模型和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CRH5型动车组列车速度的组成与选取、列车逻辑计算原理以及逻辑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CRH5型动车组列车恒速故障等列车速度问题,运用设计逻辑原理和监控逻辑变量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使动车组列车速度问题在逻辑设计角度得以解决,从而保障CRH5型动车组在0~250 km/h的速度范围内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综合检测列车是一种综合检测高速铁路质量达标的高速列车。在时速350 km中国标准动车组基础上,研发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配套先进的高速综合检测试验设备,同时研发代表新技术发展趋势的高速动车组关键系统平台,开展高速动车组新技术工程化应用及试验,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安全综合检测技术水平和动车组技术水平。介绍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研发的背景、总体目标、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动车组的神经系统和指挥中枢,它实现各子系统信息传输共享,完成动车组的逻辑控制、信息监视和故障诊断等功能。某型城际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通过自主研发,以DTECS网络为技术平台,满足了列车对网络控制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针对CRH5型动车组列车速度的组成与选取、列车逻辑计算原理的剖析以及逻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结合CRH5型动车组列车恒速故障等列车速度问题,运用设计逻辑原理和监控逻辑变量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使动车组列车速度问题在逻辑设计角度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了CRH5型动车组在0~250km/h的速度范围内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是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的关键环节。针对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模型存在较大误差导致的列车在制动阶段控制效果较差这一问题,提出将动车组列车制动模型分为静态子系统和动态子系统两部分,根据列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要求,设计了CPSO(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GPC广义预测控制器。该控制器由CPSO辨识动态子系统纯延时环节和外界干扰造成的GPC模型误差,并计算动车组列车所需的控制量。以CRH2型动车组为仿真对象,从仿真结果看出,CPSO-GPC控制器在遇到未知干扰时能够满足动车组列车对给定速度和位移的高精度跟踪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在技术上执行中国标准,在形象上也需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色来进行设计.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将美学相关知识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相结合,分别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造型特征及色彩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角度,阐述具有中国魅力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品牌形象.通过对技术美学中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头...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3列出口斯里兰卡动车组列车在青岛港成功装船交付用户。这是继2000年向斯里兰卡出口15列动车组列车之后,公司产品再次进入这一市场。公司此次向斯里兰卡出口动车组列车共计15列,合同于2006年2月24日签订。此次交付的3列动车组列车是整个项目的首批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以列车在车站的作业时间、动车组在终点站的接续时间和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以列车旅行时间和动车组接续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综合优化模型.模型求解算法主要采用了4种关键技术:以定序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化解列车作业时间冲突,以交换列车到发顺序化解到发线冲突,通过保持到发线运用紧张时段的列车到发顺序防止产生新的到发线冲突,运用匈牙利算法求解以动车组最小接续时间为目标的动车组周转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运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达到整体优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动车组、城际列车和城轨列车车辆前照灯的安装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动车组车辆前照灯结构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荷载图式的制定背景、原则及考虑的运营列车进行调研分析.选择常用跨度桥梁,对不同速度等级下高铁动车组的动效应进行计算,并与列车荷载图式动效应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列车荷载图式对不同速度等级高速铁路动车组的适应性.针对在设计规范基频取值条件下,考虑动效应后列车荷载图式无法适应运营400 km/h动车组...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1日0时,中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实施第一天,新旧图平稳有序过渡,列车安全正点运行。这次调图的一大亮点是增开卧铺动车组列车。中国自主开发的卧铺动车组列车将有3对在这次调图中使用,分别是北京至上海的D301/302次、D305/306次,北京至杭州的D309/310次。21日晚,3趟首发卧铺动车组列车正点发车。这些列车的开行不仅适应了京沪、京杭间旅客长途旅行的需要,还为旅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服务和更加便捷的选择。此外,它的开行还将彻底改变中国铁路没有卧铺动车组的历史,并开启铁路在动车组上推出“服务超越航空”的服务提升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