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利帆  鲜楚逸  孙凯 《综合运输》2020,(10):66-70+83
针对传统交叉口存在的交通拥堵与运行速度缓慢问题,建立以移位左转思想为核心的交叉口设置与配时模型。分析移位左转交叉口各个信号相位以及左转车道长度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慢行交通组织,综合考虑车均延误、排队长度、通行能力三个指标,各个指标之间的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采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综合求解,运用在深圳市兴海大道与月亮湾大道交叉口收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移位左转思想的交叉口可以明显改善交叉口运行情况,移位左转交叉口较改进前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了21%,排队长度指标下降了32%,通行能力指标提升了17%。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移位左转车道的设置及信号配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交叉口作为交通流的中转站,其路口的拥堵影响着整个交通路网的安全与效率,信号控制优化与道路渠化能有效地缓解交叉口处拥堵。本文以恩施市金桂大道—金山大道交叉口为例,通过对交叉口处的交通路况、几何现状、交通流量和信号控制方案的分析,制定了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与道路渠化结合的综合优化方案,最后利用VISSIM软件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车辆排队长度及平均延误时长。结果表明:实施新的优化方案后,车辆的排队长度显著降低,平均延误降低16.8%,有效缓解了交叉口处的拥堵,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相关研究可为恩施市道路的发展与规划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方岩  齐心  李意  赵斌 《综合运输》2020,(6):61-68
为描述交叉口车辆到达的时变性及路段服务车辆的状态相关性,本文提出了交叉口Mt/G (x)/C/C型排队网络系统。同时为解决现有关于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的解析优化模型及算法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该提出的方法以车辆平均行程时间最短和交叉口群通行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信号公共周期、绿灯时长、交叉口饱和度及绿信比为约束条件,并基于同步扰动逼近(SPSA)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势,采用该算法求解优化模型。为验证模型有效性,选取昆山市一交叉口群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好。同时,采用基于离散事件仿真优化的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优化方法,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较小且交叉口群通行能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城市信号控制带来了机遇,但是车联网环境建设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本文将车联网发展过程中智能网联车和非网联车混行的过渡阶段称为不完全车联网环境。针对不完全车联网环境下城市孤立交叉口信号配时问题,提出了基于双环相位进行相序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双环相位对相序进行优化,模糊控制系统的输入为绿灯相位排队车辆数和红灯相位排队车辆数,输出绿灯延长时间。对SUMO仿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该相序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并且将其与定时控制和模糊控制方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当智能网联车和非智能网联车混行时,相序优化后的模糊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车辆的平均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5.
从公交信号优先的原则出发,考虑公交到达率的不确定性对周期长度、绿灯时间等合理调整,针对多路公交车共用同一公交专用道情况,提出以人均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分别以绿灯时间差模型和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信号配时计算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选取两者中造成人均延误最小的结果作为最终信号配时方案的计算方法。另外,除采用原有Webster最佳周期计算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还结合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提出了以各相位绿灯时间与所需绿灯时间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绿灯时间差模型,通过随机模拟与微粒群算法的结合,给出了求解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新算法。以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为例设计算例,结果证明,公交车到达率的随机变化特性对于其所在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的设置有明显影响,验证了公交被动优先对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动态调整的有效性。本文模型根据被动优先中调整了周期时长及绿信比策略确定更优信号配时方案,相较仅以Webster最佳周期模型为依据计算人均延误的传统模型,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平均降低了8. 12%的人均延误,证明了最小人均延误模型的有效性。说明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可更好描述公交车到达率的波动性,降低对社会车辆负面影响,达到减少人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出了一种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提出的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候选相位选择控制器、绿灯相位观测控制器、相位切换控制器和两个交叉口协调控制模块共五个控制模块。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基于对当前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紧迫程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交通状态演变的估计,采用相序可变的模糊控制方法实时、动态调整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利用MATLAB对VISSIM二次开发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在单交叉口和双交叉口两个控制层面均优于传统定时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菜市口(宣武门外大街口)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经典的Webster法对交叉口进行重新配时,并且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特点,对改善后的配时方案设计了相位间的迟起早断控制。同时运用VISSIM软件,以平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输出的数据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和平均停车时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负荷也随之急剧增长,现有交通信号配时方案与交通需求不能很好地匹配.为了缓解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文章以石河子市北五路一东二路交叉口为例,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该交叉口建立微观道路交通流模型并进行仿真优化分析.结果 表明,优化后交叉口排队长度、车辆延误等指标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上的人流车流越来越多,所以各交叉口以及交叉口之间路段的交通流密度也在逐步增加,所以,如何发现所研究区域内的主要交通问题,并拟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交通道路组织优化方案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影响城市平面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因素,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排队长度等基本评价指标作出分析,最后选择焦作市某交叉口作为案例进行验证优化,提出三种优化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申振武  邓帅  王敏  李波  邓韩聪 《综合运输》2023,(12):137-142
传统交叉口优化研究多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难以突破通行能力的限制。文章创造性的提出位移型两相位交叉口的概念,一方面在交叉口的物理结构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探索了三类共7种位移交叉口形式;另一方面对位移型两相位平面交叉口的配套交通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设计,提出了直行同步和直行异步的两相位设计方法,并对位移型两相位交叉口的快慢交通组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位移型两相位交叉口通过减少相位,交叉口通行效率更高;交叉口冲突得到充分分离,相互干扰减少;交叉口排队机会增多,交叉口运行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对交叉口的拓宽车道引起通行能力降低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周期长度,信号相位顺序对这种折减程度的影响机理,为交叉口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韦伯斯特算法是一种优化信号交叉口配时的算法,该算法可以降低交叉口的车辆延误,从而达到缓解交通压力和交通拥堵的目的。若某交叉口车流量较低,利用韦伯斯特算法进行信号配时优化后,该交叉口排队延误改变不大,考虑行政成本,应用价值不高。因此,基于VISSIM仿真软件,以拉萨市江苏路与藏大西路交叉口为例,在该交叉口原信号配时的基础上,利用韦伯斯特算法优化信号配时,通过对比,研究在不同交通流量的情况下,韦伯斯特算法降低排队延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综合考虑社会车辆的运行,实现信号配时的公交优先与人均延误最小化。本文运用延误三角形及其相关理论建立延误模型,推导出人均延误函数,为公交优先单点定时控制提供了优化算法。同时本文利用VisualC仿真模型与改进算法对城市具体交叉口信号最佳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和优化交叉口的运行状态,判断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是否满足通行需求,定义了交叉口可靠度的概念,引入交叉口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参考Webster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使用连续型概率分布模型拟合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到达率的随机性,推导出交叉口可靠度与周期时长、车辆到达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仿真验...  相似文献   

15.
朱昭俊  李雪芹 《综合运输》2022,(5):74-79+143
为改变目前我国道路信号配时方案与实际交通流不匹配的情况,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绿灯的使用率,提出基于Python与Tensorflow的交通信号决策系统。介绍交通信号决策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各个模块的层次关系,详细说明每部分的原理及实现方法。通过Python在互联网上实现实时交通数据自动采集,将搜集的数据分类存储。采用TensorFlow框架建立车速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调整优化模型。根据优化后的车速模型预测未来交通流状态变化趋势,交通信号决策系统能够在不同的交通流状态下自适应决策采取不同的绿波信号配时方案。通过VISSIM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信号决策系统能够显著降低道路的拥堵程度,有效降低了道路机动车的停车次数和停车延误,极大地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增大区域协调控制系统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以信号控制路口为研究对象,以车辆行驶的效率和安全为主要指标,研究不同道路条件、交通流组成及交通控制等因素对远引掉头的影响,结合信号控制路口交通流的特点确定远引掉头形式。采用VISSIM仿真软件,以交叉口内车辆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从行车安全性及行车效率两方面综合分析远引掉头方式的使用对路网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流量下,让行控制在延误水平上相比信号控制具有明显优势,但交通安全性较差。当流量达到一定数量时,采用信号控制方式可以将交叉口的交通流在绿灯周期内以连续流的形式通过交叉口,使得交叉口的延误水平降低、安全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设置综合待行区的信号交叉口评价指标多以体现交通运行状态为主,难以体现交通环保的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根据交叉口综合待行区设置条件和设置原理,在东西主干道上设置了综合待行区,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输出相关数据值,选取了排队长度、平均信号控制延误、平均停车次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专家评分和优序图法对实际交叉口综合待行区设置前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设置综合待行区使得交叉口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但考虑环保后的评价结果有所下降.交叉口综合待行区的设置能够为分析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瓶颈,研究其通行能力是客观评价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状态的依据,确保高速公路顺畅运行、充分发挥服务功能,能够指导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时新增和改扩建。本文通过对车辆经过收费站的交通状态进行分析,以车辆分布特性和排队论分析为理论基础,采用理论模型优化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费站通行能力进行研究,运用排队论等方法得出MTC、ETC车道的通行能力,构建出收费站系统的通行能力模型,最后以郑州东三环南站为原型进行VISSIM仿真模型的构建,对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石红国  杨泽坤 《综合运输》2020,(6):69-75+81
为应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远期高峰客流逐渐增长的趋势,以成都地铁东坡路站为例,应用Anylogic软件在对车站远期高峰小时运营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制约车站能力的瓶颈,并提出以均衡连接站厅与站台楼扶梯利用率,减少站厅各流线交叉干扰为目标的流线组织优化方案,通过疏解瓶颈区客流拥堵来提升车站整体服务水平。仿真结果表明,该流线优化方式将乘客换乘时间缩短了13.2%,走行速度提升了10.4%,有效提高了乘客换乘效率,对相同类型车站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执行公交优先权的有效手段,公交专用道已成为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现有公交专用道分为完全隔离和高峰期专用两种。本文研究了在有瓶颈约束的公路上设置高峰期公交专用道对出行者的通勤方式和出发时间的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专用道开启时长的变化,会形成多种类型的均衡模式。本文分别给出解析解和数值解,且结果一致。此外,还讨论了高峰期公交专用道的通行能力和开放时段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