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肖峰 《铁道建筑》2005,(4):76-77
通过对运转场峰下道岔爬行的病害分析 ,掌握道岔爬行重点部位及规律 ,采用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 ,达到了消除道岔爬行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长虹  王柏重 《铁道学报》2000,22(4):103-107
在定性分析道岔应力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理想道岔模型,为最大限度地利用道岔的性能潜力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理想道岔模型,研制出符合理想道岔模型的性能呈梯度分布的功能梯度材料,这种功能梯度材料能够在提高道岔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不降低其使用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3.
道岔侧线对无缝道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道岔与无缝路线焊接的,随着轨温的变化,长钢轨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的辙叉和转辙部分。在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时,由于站内线路条件的限制,道岔侧线长钢轨的长度较短,在和钢轨温度力的作用下,道岔两尖轨的伸缩位移差较大,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为此,根据道岔区基本轨、导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计算了侧股为普通线路时,无缝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及移量的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大提速的环境下,提高道岔这个薄弱环节的设备质量,使道岔的几何尺寸得到更好保证,对铁路提速十分重要。通过将60kg/m钢轨12号单开木枕道岔更换为混凝土枕道岔的实践,介绍了木枕道岔抽换为混凝土枕的施工方法、作业程序及其要点。  相似文献   

5.
沈坚  朱剑月 《铁道建筑》2005,210(6):82-84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一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从信号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在研究传统复式交分道岔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以台州市域铁路S1线CBTC车辆段内设置的复式交分道岔为例,提出新型复式交分道岔在CBTC制式下的应用。结合传统复式交分道岔,从新型复式交分道岔的控制原理、逻辑处理、列车控制方式等方面,介绍其优化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案,以便为后续新型复式交分道岔在CBTC车场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缝道岔风轨纵向力与位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度,并对60kg/m轨12号单开道岔进行分析,给出了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国  顾培雄 《中国铁路》2007,(8):21-24,28
国外高速铁路设计理念以安全性为第一要求,以提高旅行舒适度为首要设计指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客运专线道岔建设和运营实践,提出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方案,对250km/h和350km/h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特点、道岔的主要设计参数和平面线性、通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客运专线道岔结构中转辙器、辙叉、道岔区轨下基础、扣件系统、转换和锁闭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要求,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道岔设计,推进道岔的升级和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9.
宋文伟 《西铁科技》2007,(2):57-58,56
列车通过道岔时会产生较大的横向作用力和加速度,如图1左右两侧所示,在尖轨和辙叉处尤突出。出现较大的横向力和加速度限制了列车通过速度,对旅客乘坐质量和设备构件带来不良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减小横向作用力和降低加速度的低成本方法,提高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低成本要求不改变道岔的关键尺寸,如导曲线长度、辙叉角;在不改变轨道的结构的同时,在既有道岔空间内满足新设计的要求。减小普通AREMA(美国铁路线路工程与维护协会)道岔的转辙角,加长尖轨,并改变曲线密贴的形状、缩短曲线密贴的长度,是减小横向作用力和降低加速度的低成本方法。以No.20道岔(见图2)为例,动态模拟和现场测量表明,这种设计可允许过岔速度从目前的45mph提高到55mph,并不产生轮/轨作用力和横向加速度峰值,但超过普通道岔所产生的轮/轨作用力和横向加速度。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道岔区动力响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道岔区动力响应的模拟方法,重点考虑了道岔区几何尺寸与钢轨踏面的复杂变化,对轮轨接触采用了离散点精确描述与线性插值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全车模型,分析了高速条件下道岔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1.
导致车辆在驼峰下小号码脱轨的主要原因是曲线间缺少夹直线,难以保证车辆转向架下2轮对在垂直状态下平稳进入道岔;而增加夹直线,工程费用和用地范围将大大增加。采用改进道岔结构,增设防护轨的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车辆在驼峰下脱轨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道岔尖轨磨耗的成本支出。通过仿真计算分析,该措施不仅在实践中完全有效,并且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速铁路岔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高速铁路道岔的运用条件,线型,导曲线半径,道岔号数及道岔结构,并对其技术标准进行探讨,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60kg/m钢轨12号复式交分道岔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交分道岔是站场改造中的重要道岔品种,60kg/m钢轨12号改进型复式交分道岔针对既有交分道岔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道岔的结构、轨下基础等进行改进,并解决绝缘的设置、轨距扩张、尖轨磨耗严重等技术难题,提高整组道岔的稳定性及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无缝道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无缝道岔是跨区间无缝线的关键技术。文章基于当量参数、非线性理论和力图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缝道岔计算理论,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按该理论设计、铺设的无缝道岔运营状况良好,现场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无缝道岔计算理论的正确和计算参数的取值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与常规轮轨线路的道岔转换方式有所不同,中低速磁浮线路的道岔转换采用整体移梁方式。中低速磁浮线路具有与道岔自成一体的道岔转换系统,信号联锁与道岔转换系统之间为接口关系。在分析磁浮道岔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的9个技术条件。对我国已开通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道岔接口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由联锁参与控制逻辑的道岔接口控制方案。针对该方案,提出了磁浮道岔控制电路中信号与道岔接口所需设置的继电器类型,并对道岔与信号的接口控制电路(包括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道岔模式控制接口电路及综合后备盘接口电路等)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9个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固定式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固定式无缝道岔导轨、基本轨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和位移量的计算模型,并在京广线超长无缝线路试验段内测定固定式道岔的纵向力。理论分析及寮测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道岔安全运营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史玉杰 《中国铁路》2003,(11):24-25,28
在简要介绍中国铁路道岔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对铁路提速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提速道岔系列,还对秦沈客运专线道岔系列,特别是58号无缝道岔结构、试验和仿真分析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多开向道岔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铁路普遍采用的道岔就其结构来分,有单开、对开、复式交分道岔等。近年来出现了多开道岔,即每个道岔有3个及以上的开向。此类道岔装置在国外已有应用,我国新建的部分城市铁路车辆段也开始使用。本文以五开道岔为例,说明该类道岔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道岔结构与材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国外高速铁路道岔的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我国道岔的使用情况和技术上的不足,并就提高我国道岔技术水平的措施提出建议,特别推荐铌稀土合金钢轨作为高速道岔材料的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20.
驼峰自动集中分路道岔控制电路是确保解体车组在动态溜放过程中,对道岔实施安全控制的重要条件.当道岔失控时,此电路能根据车组当时的溜放情况,为溜放车组提供安全的保护措施.在运营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峰下自动集中道岔转辙机的机械锁闭装置未解锁,不能构成启动继电器的自保电路.若此时车辆进入道岔轨道区段,应自动切断动作电源和启动继电器电路".但目前的驼峰电动转辙机控制电路(ZD7-A型),在实施上述技术条件过程中尚有不完善之处.例如,电路已工作,表示电路断开,辙岔受阻因故未动,则电机一直在通电状态;当溜放车组压入轨道区段后,因震动等原因卡阻消失,电机转动,延误了转换时机,导致道岔不能按时转换到规定位置,造成道岔在四开状态或发生中途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