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袖珍电子计算机已在我国普遍推广应用,由于其容量较小,使解题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扩大袖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三位移矩阵方程求解墩身和桩基内力和变形,从而:1.由于将n阶矩阵化为3阶矩阵进行迭代运算。从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和计算机的容量;2.用PC~1500机配16K模块,用本文方法可解答40个以上单元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效的扩大了袖珍计算机的应用范围;3.采用本文方法不仅可计算结构弹性阶段的内力和变形,同时可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的非线性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影响。  相似文献   

2.
索结构传统的几何非线性的求解方法依赖于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切线刚度矩阵,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几何非线性计算的基本原理,建立一种在理论上能收敛于精确解的几何非线性求解方法——内力全量迭代法,使计算结果的精度不依赖于切线刚度矩阵;根据计算方法的特点,探讨了在几何非线性计算中索单元的内力计算公式和迭代计算方法;为了保证迭代计算快速...  相似文献   

3.
目前应用较广的连续梁桥,计算工作比较繁琐。本文应用换算刚度法,根据单跨梁的固端弯矩影响线,求解连续梁的内力影响线,概念清楚,手续简便。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连续梁自由振动分析的比值法,并按此对各种变截面连续梁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给出比值法的计算公式及过程,该方法是以连续梁相邻跨间的弯矩比值为变量,刚度比值,质量比值为参数,建立动力问题的传递方程,并对不同的边界条件求解此传递方程,就可获得问题的解答,优点是具有重复计算的特性,避免了庞大的频率行列式求解工作。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5.
冯一峰 《上海公路》2012,(2):103-109,118
以崇启通道(上海段)桥梁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移动模架施工连续梁的全桥内力调整。通过对简化的三跨一联的连续梁分别采用移动模架分段施工法与一次落架施工法连续梁各特征点截面的弯矩、变形进行计算比较,以整体浇筑一次落架施工连续梁的内力为调整目标,采用施加调整力的方法,通过两种施工方法各截面转角相等的边界条件解出调整力的值,达到全桥内力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多跨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上部结构施工监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建富  余毅 《世界桥梁》2011,(4):33-35,41
浙江省淳安县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1号桥主桥为(77.5+7×130+77.5)m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桥,采用深水桩基、高桩承台,合龙口多,体系转化复杂,施工监控难度大.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对施工过程关键截面的应力、温度及关键工况的线形进行监测,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值进行对比.为保证全桥合龙后主墩受力合理,计...  相似文献   

7.
弹性桩基础内力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萍 《东北公路》2003,26(4):97-99
采用传统的“m”法计算桩基内力存在一定的近似性。介绍一种弹性桩内力计算的新方法——有限元法,并与传统“m”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论是“m”法的计算结果在某种情况下趋于不安全,工程设计人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SHARP PC——1500计算机,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宜用于工地随时进行桥梁结构验算的微型程序计算机。在用顶推法施工的桥梁工地,用它来随时计算顶推内力,更为方便。本文针对这种计算机的特点,采用Ⅰ_o/Ⅰ图矩面积法计算变刚度连续梁的角变系数,建立三弯矩方程,用追赶法求解。只占用2515字节,就可以满足10余跨变截面连续梁内力计算的需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使用容量较小的PC——1500计算机,简便地计算比较复杂的变截面连续梁的顶推内力。  相似文献   

9.
为使锚索框格梁内力计算方法更通用,能适应不同类型框架形式,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方法推导了单根有限长梁内力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框格梁内力整体求解的计算方法,即根据框格梁锚索作用位置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求解锚索力在横梁和竖梁上的分配,并根据分配结果分别计算每根梁的内力.单根梁计算实例证明,有限差分法是一种较精确的数值计算方法.整体求解计算实例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整体求解方法不受结构对称性及锚索力个数的限制,更适用于一般情况;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Winkler 弹性地基模型用于计算锚索框格梁内力是合适的;锚索位置弯矩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可进行适当修正,同时此处应增加构造措施保证局部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在徐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发生支座沉降时引起的次内力,以1座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换算弹性模量法对连续梁的次内力及最终内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次内力对连续梁内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静定连续梁发生支座沉降时,会在结构中产生显著的次内力,在徐变作用下,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减小,徐变对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具有卸载作用,结构上的最终内力大小约为弹性内力的45%。在满足连续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截面尺寸以降低桥梁刚度,有利于节约造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在连续梁上施加压重或者平衡重的方式来调整结构上的内力分布,进一步降低徐变产生的次内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多层地质介质、变截面桩、位于软土地基的桥台桩基、中(小)桥桥台桩基考虑上部构造共同作用等复杂的桩基结构,采用“m”法已无法计算。本文结合某一事故桩基桥台的内力分析,介绍了有限单元法应用于分析复杂情况的桩基础结构。叙述了计算方法,作了计算结果比较,指出了目前应用传统设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桥梁结构施工中,由于施工荷载以及连续梁的自重的作用,使得连续梁的某些梁段脱离支座,发生内力重分布,危及结构安全,以连续梁的有限元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判断梁与支座脱离的方法,并给出了内力重分布的程序设计方法,可供实际工程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结合龙格-库塔法推导自由振动下变截面梁的节段和整体传递矩阵,结合边界条件建立梁自振频率特征方程,运用Wolfram Mathematic编程软件求解其自振频率,确定其前n阶振型;应用该方法与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2个变截面梁、2个等截面梁的前3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变截面梁的自振特性分析,编程方便且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梁格法的理论以及纵梁和虚拟横梁截面刚度的计算,建立了空间斜交横梁的刚度矩阵方程.利用梁格法求解恒载和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斜交角度下横梁的内力,并与正交桥横梁内力进行对比,分析了斜交角对横梁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斜交桥边横梁,斜交角度对其弯矩值和剪力值的影响比较显著,且横梁左右两侧内力值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中可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群桩解析算法用于大型群桩非线性分析时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建立一种分层地基中的群桩沉降简化计算模型。该模型基于单桩荷载传递函数和两桩相互作用剪切位移函数,对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进行简化,将单桩迭代算法改进后用于群桩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群桩荷载-沉降关系,以及不同位置桩基的内力与变形。采用单桩迭代分析代替群桩整体控制方程求解,避免对大规模群桩满秩矩阵进行求逆运算,有效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虚功原理,利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特性以及结构内力影响面的概念,推导出实体单元模型下指定位置内力影响面的有效算法,该算法可普遍适用于各类实体单元,并提出用NURBS自由造型曲面进行影响面的数学建模和图形输出.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完全吻合,能极大地节约计算工作量.该算法实现了桥梁结构实体模...  相似文献   

17.
山区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承载机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场工程为原型,设计了45°,60°,75°三种不同陡坡下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的室内模型承载试验.通过对承载过程中桩顶位移、桩身内力及桩侧土压力等的全程测量,对竖向及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桩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内力分布规律及桩侧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下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组成,但由于临空面存在,靠边坡一侧桩侧摩阻力传递深度更大,且该效应随边坡坡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桩基桩顶水平位移随边坡坡度增加而增大,而内力分布规律与平地桩基类似,即存在最大弯矩及反弯点,但最大弯矩随边坡坡度的增加明显增大,反弯点位置则随坡度增加而有所下移;不同荷载及坡度情况下,后桩桩侧压力随深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基本规律,而前桩桩前土抗力则随深度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国内不同的规范对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实例对连续梁桥桩基承载能力、桩端软弱下卧层验算、桩基沉降及桩基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验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共同作用原理的桥梁承台受力分析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上部结构-承台-桩基共同作用的观战出发,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上部结构-承台-桩基共同作用时桥承台受力的基本方程,进而给出了求解承台内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