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这东西     
汽车这东西,我喜欢。为了汽车这东西,我们都来到上海浦东参观201 1上海国际汽车展。虽说是媒体日,但仍是人头攒动,喧嚣异常。嘈杂的音响和主持人的高嗓门儿震耳欲聋,惹人烦,像是进了骡马市场。这都是汽车这东西闹的,但我喜欢这种气氛,说明咱汽车市场火呀。除了钱那东西,还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和汽车一样这么受大众喜欢。几乎人人都希望拥有一部好车,几乎人人都喜欢坐好车,几乎人人都喜欢开好车,汽车几乎成了地球人离不开的东西了。不说了,赞美汽车的文章多去了。现  相似文献   

2.
王锋 《汽车之友》2016,(21):116-121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因懂车爱车而聚集在一起,因对二手车的认同而互相结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人人车车友会的车友们。在这里,有人喜欢性感优雅的“瓦罐”,有人喜欢动力澎湃的小钢炮,也有人喜欢低调内涵的老车……  相似文献   

3.
我骑车的时候,汽车是有钱人的象征,路上偶尔有一辆豪车驶过,羡煞不已;我开车的时候,马路堵成了停车场,人人开车,骑车成了低碳的潮流。我没车的时候。油价低的没人重视它,我有车的时候,油价涨的就怕别人不重视它。  相似文献   

4.
芝加哥的一名会计师乔.吕尔曼喜欢美国车,他已经有好几辆美国车并考虑再买一辆。但是,在辨别哪种车是美国车时.他遇到了问题。吕尔曼说:“何谓美国车?何谓外国车?我实在弄不明白。”这种辨别上的困难使许多认为“美国制造”是光荣象徵的人处於无所适从的窘境。世界不再简单地分成我们跟他们、底特律人跟亚洲人和欧洲人。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自己创办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电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当时为了出去办事方便和能快速地送一些电脑配件,我把一辆红色“大肚男”——北斗星买回了公司。几年中它装人载货,成了我生意上的好帮手。2006年,公司的经营规模变大了,不得不换一辆更大的车。为了让北斗星发挥最大的“余热”,卖个好价钱,我决定自己客串“车贩”,卖一次二手车。  相似文献   

6.
当初选择BMW1系,是因为我想要一辆“跟手”的车。我对于“跟手”的理解就是尽可能“人车合一”,需要的是一辆能够最大程度理解并实现驾驶者操控意图的家用车。个人对于各种豪华和电子配置要求不高,够用即可。旧款1系正好满足我的这些需求,所以选择,并且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7.
车勤人员是预防车辆事故、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要素,只有坚持管车先管人,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根本环节。坚持教育先导,打牢车勤人员安全行车的思想基础一要强化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增强车勤人员的纪律观念。从部分单位发生的车辆事故分析来看,驾驶员违章违纪、作风散漫是造成车辆事故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增强车勤人员的纪律观念,培养车勤人员的过硬作风,是预防事故的关键。在每年开展的“条令月”活动中,都应该注重打破一人讲众人听、一人说众人记的传统教育方法,做到人人都当小教员,人人都做教育者。通过教…  相似文献   

8.
张娴 《中华汽摩配》2009,(10):28-29
历时三个月的2009中国·十堰(张湾)首届汽车文化节,伴随着“追寻汽车人的记忆”专题晚会的成功举办圆满落幕了。本届文化节,围绕“我的城市,我的车”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点燃了车城人对车、对城市的热情,向世人展示了车城人民对汽车的至爱,完美的诠释了十堰作为汽车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浮云 《当代汽车》2006,(10):90-91
2003年我自己创办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电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当时为了出去办事方便和能快速地送一些电脑配件,我把一辆红色“大肚男”——北斗星买回了公司。几年中它装人载货,成了我生意上的好帮手。2006年.公司的经营规模变大了,不得不换一辆更大的车。为了让北斗星发挥最大的“余热”.卖个好价钱,我决定自己客串“车贩”,卖一次二手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郑舒 《专用汽车》2014,(6):44-45
一直以来城市渣土车问题不断,原本是光荣的城市建设者,而现在却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马路杀手”、“生命收割机”,而每天媒体网络上也都充斥着各种渣土车的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1.
说真的。当我可以同时拥有两辆车的时候.我的第二辆车已经锁定Smart Cabin。站在车外,它是一道无比惬意的风景线:坐在车内。却是另一番天地,完全属于自己的开阔天地,却又如自己身体的延伸。我们经常说“人车合一”,那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竞技状态:而Smart的“人车合一”。就像你穿了一双特别轻便舒适如同无物的鞋子,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问我:“汽车做过了冬季保养是否可安全过冬了?”我总是回答,“非也,除非你的车像青蛙和熊一样冬眠。”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1年“五·一”租车去了一趟内蒙古草原,立即又把我的开车瘾勾了起来,下决心要攒钱买一辆像样的车,怎么地也不能次于单位大李的那辆高尔夫。刚好手里有一笔钱.我是有多少钱用多少钱的人.所以马上打起买车的念头。我虽然买过很多次车.但是一开始也像很多人一样.摇摆不定。原来的打算是买一部实惠的车吧.反正车是一个交通工具,又不是没玩过车.实惠好用就好.所以预算是100000元以内。不过很快就跟很多人一样.每看一次车就把目标升级一次。车这东西.真是要命。不过人就是这样.看车越多.要求就越高。当时正逢宝来  相似文献   

14.
杨国强 《摩托车》2005,(11):28-28
曾经有人对我说:“男人与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缘份!”也有人说:“男人对车动情那只是早晚的事!”也许的确如此吧!多少次魂牵梦绕中,那一部部靓车总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却始终无法说出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15.
物以稀为贵     
王晔的车买了快一年了,只跑了6000km。开的里程不多,赚的评价不少。“我每天看到十几二十辆宝马都不新鲜,但你这种车,一年以来加上你的我只见过三辆。”朋友的评语虽然夸张了点,倒也很能引起人的共鸣。旅行车,的确是很少见。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崔健,喜欢他那“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的糙劲儿。不过人可以糙点儿,车可不能糙。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挑选,我买了车。我不是老崔,我有了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说说心里话     
每每看到名目繁多的汽车报刊或与左边的“的哥”们大侃国产汽车的现状和“不可预见之未来”的时候,心中的哀叹便油然而生。可是我哀叹的并不是咱中国的车,而是中国人对真正属于自己汽车的理念和态度以及中国人“汽车情结”的劣根性。 诚然,比起外国车来,国产汽车欠了七分特有的个性与傲美,少两点惯有的舒适与安全,缺了一份用心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汽车导购》2006,(9):14
非常感谢贵刊在我购车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本人对最终选择的车型也很满意,所以很快就到4S店里交了3000元订金,然后销售人员说可以在1个月内提车。虽然当时觉得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是想象着即将开始的“车主生活”,想象着驾驶自己心仪爱车的畅快感觉,等待一段时间也就“忍了”。然而,我实在没有想到的是,订车之后1个半月过去了,4S店还是没有通知我去提车,给我说的原因是现在这车预定的人实在太多,厂家生产不出来,还要等一段时问。当时,我想可能这车真的挺“火”,再等等也无妨,没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在乎这几天了。可是又过了1个月之后,还是没有等到任何可以提车的消息,当我再次找到商家的时候,回答是我订的“舒适型”实在太抢手,如果现在改成更贵的“豪华型”,就可以立即提车了。由于经济压力,我还是坚持了原来的车型,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提到车,已经3个多月了。我想问问编辑同志,市场上真的有这么紧俏的车么?实在搞不清楚其中是怎么回事,您能不能帮忙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9.
《轿车情报》2005,(12):26-27
除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远近闻名的汽车口号之外.喜爱汽车的人还能说出许多有名的汽车品牌口号。透过这些用心良苦、用词讲究的口号.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造车人列自己产品的定位和追求。比如“宝马”.不知是谁给来自德国的BMW轿车取了如此美妙的汉语名字,我想也许是借鉴了宋词中“宝马雕车香满路”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似文献   

20.
因为是资深车迷,对汽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陈乐选车的目标很明确,对安全、操控、外观、血统以及实用都有要求。所以一开始陈乐很轻松地排除了三厢车、日韩系车等大部分车型,最后只剩下了同级三款车。基于其中一款性价比实在偏低、另一款的4挡自动变速器过于“成熟”,博悦成为最终选项。“这车的设计很欧洲,动力总能完全满足我,细节更是让我满意。‘每一辆意大利车都是有灵魂的’,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句话,第一次试驾博悦的时候我就深深地‘中毒’了。博悦身上,有意大利人的浪漫,也有美国人的随性。这两种性格结合起来,博悦是很有魅力的。开了这么久之后也越发地觉得,它和我交流得很直接,和驾驶纯德系车那种操纵机械的感觉确实是有明显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