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和许多细胞因子,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PI3K/AKT、MAPK通路,HER、VEGF/VEGFR、MET等生长因子及受体家族,COX-2、NF-κB、STAT、白介素家族等炎症相关因子,他们参与了胃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促进、周期调控以及胃癌侵袭迁移、血管生成等过程。这些因子在胃癌中特异性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胃癌的靶向治疗,相应药物多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胃癌靶向诊断也有了新的进展,闪烁扫描法、内镜等手段逐渐趋于成熟,但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多处于临床前期阶段,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子在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持续增殖潜能,是肿瘤耐药性、肿瘤复发迁移的根本原因。此外,肿瘤干细胞对于传统的化疗、放疗具有耐受性。因此,有效的清除肿瘤干细胞是治疗癌症的关键。纳米载体可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安全性,延长循环时间,且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热疗等疗法中。目前,应用纳米药物靶向肿瘤干细胞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介绍了靶向肿瘤干细胞的纳米粒子在化疗、基因治疗、热疗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出多疗法、多靶向的联合治疗是提高纳米粒子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诊疗一体化的纳米粒子是未来治疗癌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提取DNA,以特异性引物PCR扩增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进行DNA测序并分析序列相似性。结果 70例宫颈癌组织提取质量良好的DNA中,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18、19及21外显子突变。结论宫颈癌组织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突变罕见。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mTOR相关的信号通路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其中多个元素的调控异常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TOR抑制剂能够抑制由于该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癌基因的转化、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到目前为止,4种mTOR抑制剂被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有的已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因此,对mTO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对肿瘤的靶向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ANOG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中NANOG的表达;分别用原代宫颈癌肿瘤球细胞及肿瘤球分化细胞接种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中NANOG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新鲜宫颈癌组织经过无血清培养可以生成肿瘤球,再次经过血清培养后能够分化成上皮样细胞;裸鼠移植瘤实验证实这种肿瘤球细胞具有很高的成瘤性.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NANOG在介导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Ag)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检测 5 0 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SCC Ag值 ,分析SCC Ag检测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0 5 ) ,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且治疗前的水平高于治疗后 (P <0 .0 0 5 )。结论 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值对估计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靶向纳米颗粒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检测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Annexin 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情况。DCFH-DA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及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Detection Assay Kit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BIP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MTT检测ROS抑制剂NAC作用于联合治疗组后Hela细胞内变化。结果 R11-SSPEI/miR-145可被Hela细胞高摄取。MTT结果显示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实验发现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及单纯光照组(P=0.031)。Annexin V-PI双染后发现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Hela细胞凋亡(P=0.014);JC-1荧光染色后发现联合治疗组细胞膜电位显著下降(P=0.023)。Western blot发现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Caspase-3、Caspase-9、BIP表达显著增高(P<0.05)。联合治疗组ROS水平显著升高,且可被NAC抑制。NAC可部分挽救联合治疗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新型肿瘤靶向纳米颗粒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对Hela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应,增敏机制可能与R11-SSPEI/miR-145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及内质网凋亡,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8.
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安全、有效、可控的载体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瓶颈。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的趋势集中于安全性、高效性、靶向特异性和多功能基因联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胃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的死亡率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其死亡率更是居于榜首.不幸的是,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此时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及放疗都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近几十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分子靶向性治疗正逐渐在抗肿瘤治疗中占据自己的舞台,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从胃癌靶向性分子的筛选与应用、调整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等三方面对胃癌靶向性治疗的分子基础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后装放疗+化疗结合宫颈癌根治术及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方案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组3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腔内后装放疗2~3次加同期动脉介入或静脉化疗一程,休息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同步放化疗,定期随诊;对照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加同期化疗(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肿瘤盆腔局部控制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肿瘤远处转移及生存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值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未绝经患者治疗后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腔内后装放疗+化疗结合宫颈癌根治术及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