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四辆不同类型的纯电动汽车在匀速和POT(缓油门加速)工况下电机近场和驾驶员右耳旁噪声采集样本为评价对象,对电机近场和车内噪声A计权声压级进行对比,计算噪声传递的衰减百分比,并计算车内噪声的心理学客观参数。同时,利用声品质客观量化数学模型进行四辆样车的车内声品质评价。同时,通过对电机电磁噪声阶次的提取和分离评价,分析了电磁噪声对电动汽车声品质的影响。相关试验分析结果对电动汽车的声学设计和电磁噪声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勇  孟天  王坤祥  韩晨扬  杨鄂川 《汽车工程》2020,42(5):651-657,664
为研究特种车车内声品质,对3辆不同类型特种车进行实车道路实验,建立了主观评价烦躁度和声品质客观参数之间的Kriging模型,通过滤波分析得到不同频段声品质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混合FE-SEA模型,以计算车内中频噪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计算了车身主要板件对车内中频噪声的声学贡献度,找到对车内声压贡献较大的板件,并对其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车内中频噪声。  相似文献   

3.
以23辆乘用车的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对车内声品质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各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参数和非心理声学的客观参数,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声品质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响度、线性度和粗糙度是影响听众对全油门加速噪声主观感受的最重要的因素,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53,预测值与主观评价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所建立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各心理声学参数的应用。以10种类型轿车在不同车速下不同位置座椅处的耳旁噪声为评价对象,对车内噪声品质用成对比较法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在精确计算评价结果误判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匀速车内噪声主观偏好性与心理声学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轿车匀速车内噪声品质相关的主要心理声学参量根据车速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汽车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对纯电动汽车在匀速及加速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参考语义细分法(ASDM)的基础上结合区间灰数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评审员以某一基准样本作为参考,采用模糊打分方式对车内噪声样本进行主观评价,以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分者信度来筛除无效评分,提出了一种区间灰数的确信度参数,作为计算分数权值的重要指标,以求得各个样本的综合评分结果。通过与传统语义细分法(SDM)以及ASDM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方法能在保持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更准确地反映人对汽车车内噪声的主观感受。并采用该方法对3款不同定位的纯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品质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对比分析了3辆车的声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调试方法和过程,并重点论述了低速提示音频谱能量分布对车外噪声最低限值和车内声音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低速提示音声品质评价方法。测试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低速提示音在车速变化过程中频谱能量的分布,实现了法规最低限值和车内声品质的兼顾,能更全面地考察低速提示音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9种B级轿车从50→120 km/h加速时的噪声信号为评价对象,采用等级评分方法对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评价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加速工况下影响B级轿车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的3个参数分别为响度、粗糙度和A计权声压级.  相似文献   

8.
以从4辆家用轿车采集的雨刮系统8个噪声样本为试验对象,由人耳主观分辩出能够描述雨刮系统运行状态的3种主要的感受噪声成分,即电机声、换向声和刮刷声,并分别采用成对比较法和参考语义细分法对雨刮系统噪声和这3种成分噪声的烦恼度进行了主观评价。通过各噪声成分频带范围的分析,对其进行了频率截取和滤波处理,并计算了处理后的客观评价参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成分噪声的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并最终建立了以3种成分噪声的烦恼度值来表征雨刮系统噪声品质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预测雨刮系统噪声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汽车的进气噪声能够直接影响车内的噪声水平和声品质。在车内动力感声品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进气噪声能量增强车内噪声的动力感,在发动机半消声室单纯测试进气噪声的传统方法无法满足汽车声品质研究需要。因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在整车半消声室NVH底盘测功机上同时获得进气噪声和车内噪声的方法,通过现场测试人员的主观感受和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获得相对纯净的进气噪声;并对研究车型急加速工况下的进气噪声和车内噪声品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4个典型的声品质客观参量的对比分析发现进气噪声是车内动力感声品质实现中比较优秀的噪声源,其研究对汽车声品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同型号轮胎的不同花纹特征,在半消声室内测得若干测点的车内噪声信号.研究了噪声声品质客观评价参量,包括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语音清晰度,并给出了其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花纹轮胎的车内各测点的声品质客观评价参量,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车速降低,各项评价参量均有改善;在被测的6种轮胎中,Ⅳ号轮胎的各项声品质参量相对较好,其花纹的主要特征是横向沟槽窄,而花纹块体积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车内声振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车内噪声的量化评价主要沿着主观评价和基于心理声学评价指标的声品质客观量化模型两大方向。前者不够客观,评价结果不具有普适性;但人是最终评价者,后者仍难以满足声音评价因人而异的要求。大量研究表明,脑电方法能客观反映人的主观感受,如情绪和疲劳等。本文中将脑电方法引入车内噪声评价,利用脑电特征参数客观反映车内噪声造成的乘员烦恼度,构建脑电特征参数与烦恼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基于客观指标的噪声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开发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客户的主观感受。在评价噪声的过程中引入基于主观评价的声品质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语言清晰度、响度及尖锐度3个声品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对4辆不同品牌排量为1.3L的两厢乘用车进行车内匀速噪声测试,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主观的噪声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车辆的噪声水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频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容易获取振动信号的频谱特性,但难以与车内主观感受相结合,导致分析效率低和误判的缺陷。为了解决此问题,研究了基于时域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与车内噪声品质的相关性。利用声品质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的回归方程建立了声品质评审模型,设定了目标参数,再利用时域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可靠的传递路径的分析模型。最终通过对动力总成噪声的时域特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到了不同激励源的车内贡献量,对传递路径进行优化后,降低了5 dB(A)的发动机2阶噪声声压级,提高了车内声品质。  相似文献   

14.
支持向量机在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汽车加速时车内声品质进行预测。以噪声样本的响度、尖锐度、粗糙度、AI指数等客观评价参量作为输入因子,主观烦躁度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了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的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烦躁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为简化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模型,从物理声学和心理声学角度出发,针对10辆典型乘用车,在精密级整车半消声室内进行了车内噪声测试,得到指定测点在多个稳态工况下的噪声信号,使用以多项式核函数为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1维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特征降低至4维,包括尖锐度、粗糙度、清晰度指数和优先语音干扰级,并得到了所提取的主要客观特征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变化规律:当发动机转速达到1 800 r/min附近时,尖锐度和优先语音干扰级出现峰值,粗糙度和清晰度指数出现局部极小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动汽车车内高频噪声问题,利用空气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识别驾驶室内噪声问题的主要原因。以驱动电机系统6辐射表面作为点声源,司机内耳噪声作为目标点,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采用逆矩阵法识别6点声源的空气声载荷,得到各路径对驾驶室内噪声问题的贡献量,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优化方向。研究表明,空气声传递路径分析能有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车内高频噪声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某款新开发汽油发动机搭载整车进行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试验过程中,发现定置加速及低速低负荷行驶时车内存在呜呜声,影响车内声音品质,容易引起消费者抱怨。针对噪声问题,详细阐述了排查过程,锁定噪声来源于发动机附件系统,运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噪声的产生机理;从激励源和传递路径方面研究改善该噪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各方案进行多维度比较确定最优解决方案,应用后车内呜呜声消失,车内声音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汽车在整车NVH性能开发过程中,驱动电机存在8阶啸叫噪声,严重影响整车NVH性能品质。通过整车试验、主观评价及CAE仿真分析手段,验证出空气传播为车内8阶啸叫噪声大的主要路径,锁定驱动电机逆变器壳体共振及电机悬置支架振动是造成8阶啸叫噪声大的关键因素。为有效解决驱动电机8阶啸叫噪声问题,实施电机逆变器壳体结构优化及电机悬置支架安装动力吸振器优化措施,并搭载整车进行试验验证,最终有效解决驱动电机8阶啸叫噪声问题,提升了某纯电动汽车整车NVH性能品质的同时,为后续驱动电机NVH性能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汽车怠速工况下的噪声是留给客户驾乘的第一印象,提升发动机怠速噪声声品质至关重要。对不同标定参数下某柴油机怠速噪声声品质进行研究。以搭载在某皮卡车型上的柴油机顶面近场噪声作为观测点,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不同标定参数下柴油机怠速噪声的多个声品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影响柴油机怠速声品质参数的标定参数,并针对声品质参数给出怠速标定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主客观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轿车典型运行工况下后排乘员耳旁噪声样本为评价对象,利用自适应分组成对比较法对车内噪声品质进行了偏好性主观评价试验。计算了各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和线性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响度和尖锐度描述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结果的数学模型。通过各组间的关联样本将各组评价结果进行反演构建,得到的总体样本评价结果与传统成对比较法评价结果一致性好,且节省了50%的评价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