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中车辆轮胎痕迹研究的发展概况,对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的理论、技术及交通事故中现场车辆轮胎痕迹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理论基础,总结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轮胎痕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已被计算机仿真技术所替代。事故再现技术是鉴定事故责任和分析事故原因的方法之一。为了能更加准确的再现车辆碰撞事故现场,文章进行了基于PC-Crash的单车碰撞事故再现研究,对一起汽车—护栏碰撞的事故进行分析,建立了车辆模型,结合事故车辆勘查痕迹、最终位置及损坏部位等,使事故车辆的运动状态得以仿真。  相似文献   

3.
在对北京市轿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车辆、路面遗留痕迹特征与汽车碰撞特点之间的联系,选择与轿车碰撞速度相关的人体-风窗玻璃接触、人体及车辆与路面接触的痕迹特征参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轿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的车辆碰撞速度分类预测模型.该模型融合了人-车-路相互作用的痕迹特征信息,采用实际事故案例提取的可靠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并应用于车速估算.  相似文献   

4.
王猛 《时代汽车》2023,(11):184-186
近些年以来,车辆发生起火的数量每年逐步增加,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车辆火灾痕迹与物证鉴定已成为消防部门、保险公司和法院等委托方委托的重要鉴定事项。车辆火灾鉴定的相关人员应当充分理解车辆的结构、电气线路,以及车辆的燃料和可燃易燃物,熟练掌握各种火灾痕迹的特征,尽最大努力去找到导致火灾引发的痕迹,经过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判断,最终找出车辆发生火灾的起因。本文分析总结了车辆火灾的起火原因项,通过几起车辆火灾典型案例,对车辆火灾的起火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一起典型的大客车碰撞事故为例,综合利用摄影测量方法、变形/能量方法和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车辆和事故现场模型,对车辆碰撞过程、人体损伤和车辆内饰变形进行数值仿真再现,并与痕迹物证及医学鉴定结论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丁亚鹏 《时代汽车》2021,(7):182-183
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构筑了更完善的交通网络,人们出行时往往都会使用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电动车等),然而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问题,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利益与处理工作存在密切联系,在鉴定交通事故时引入痕迹检验,在检验现场痕迹的基础上完成事故发生过程与结果的判断,能将必要的依据供于后续处理工作使用,由此为事故当事人提供利益方面的保障。本文在简单介绍交通事故痕迹检验及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及优化策略,并结合案例论证了应用的可行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车辆在涉水行驶条件下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可能会造成发动机损伤,熄火后二次启动发动机,也会造成发动机损伤。本文通过对受损的发动机进行拆解,检验各零部件的损伤痕迹,应用痕迹鉴定的方法,分析发动机进水后不同情况下的损伤特征,判断发动机进水熄火后是否存在继续运转现象,从而对车辆涉水熄火后是否进行过二次启动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人车碰撞事故运动学理论,同时为面包车碰撞行人事故的分析鉴定提供理论支撑,对20~110 km·h-1车辆碰撞速度下行人被面包车碰撞后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利用多刚体建模系统PC-Crash软件构建面包车与行人碰撞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获得多种碰撞条件下行人碰撞后的纵向/横向抛距、抛射高度、抛射角度、空中旋转圈数、躯干合成速度和头部合成加速度等运动学数据。结合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14例具有可靠数据的事故样本进行比较验证。定义并提出了行人被面包车碰撞后的拱推型运动形态,以区别于长头车碰撞的卷绕型和平头车碰撞的推掷型。结果表明:拱推型碰撞中行人会在瞬间被加速到车辆碰撞速度的111%~127%;在高速(110 km·h-1)碰撞中,头部合成加速度值超过3 000 m·s-2,头部损伤指标(HIC)值超过7 500;行人空中旋转不超过3圈,被抛高度不超过4.0 m,抛射角度介于6°~11°;行人抛距与车辆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模型进行描述;碰撞接触位置、车型外廓参数、行人行走速度和行人碰撞姿势对行人被抛运动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对标准碰撞的影响程度一般在5%以内,最大不超过10%(边翻型除外);行人头部损伤安全界限(HIC值为1 000)对应的车辆碰撞速度约为55 km·h-1;边翻型碰撞中行人的运动形态与拱推型差别较大,横向抛距最大可达12.0 m。  相似文献   

9.
在数据输入系统对数据预处理后,由分析计算系统根据轮胎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速度模型用数值计算法求得碰撞作用前瞬时车辆运动参数,最后在屏幕上再现碰撞前、碰撞作用时及碰撞作用后车辆的瞬时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0.
解莉 《汽车实用技术》2023,(23):150-154
文章依据碰撞力学原理,对于相向行驶的轿车发生正面偏心碰撞的瞬间车速确定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碰撞情形,通过碰撞形态、碰撞中动量和能量的交换,运用力学基本原理和相关事件的实用经验总结,列出轿车碰撞瞬间的车速方程式,最终得出各个特定碰撞条件下双方车辆的行驶速度计算公式。同时,在给出了计算公式后,对车速计算公式中所涉及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并界定其应用范围。研究结果为道路交通事故中车速的鉴定,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且较为实用的车速计算途径,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在解决碰撞车速问题时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交通事故痕迹的特点及形成机理,分析其形成原因。对不同交通事故车辆、人体、路面痕迹进行检验、分析。交通事故痕迹形成机理及其复杂、多样,通过认真分析、甄别,可以为认定交通事故事实,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车辆侧滑的根本原因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在转弯或是制动时所产生的侧向力大于车轮的侧向附着力而引发侧滑,车辆侧滑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类常见的事故形态。侧滑会使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冲出道路向外倾翻、直线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闯入对向车道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更严重的会使重心较高的车辆发生侧翻。由于侧滑事故的特殊性以及勘察人员专业知识的有限性等原因,许多侧滑事故在最初的鉴定工作中可能会被当做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来进行处理。待鉴定人员发现过失再重新进行测量时,很可能会因印痕消失等原因,从而失去了正确计算肇事车辆速度的关键信息,给事故的鉴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文章依托于某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心参与的多起车辆侧滑事故鉴定工作,总结了轮胎侧滑印迹曲率半径侧滑车辆车速计算法和侧向附着系数侧滑车速计算法这两种计算侧滑车辆速度的方法。并且以实际车辆侧滑事故为例,利用侧向附着系数侧滑车速计算法加以分析计算得出最终鉴定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分析侧滑事故形成原因,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提出准确的侧滑事故处理与鉴定方法,不仅为广大事故鉴定人员提供了工作上便利,而且为侧滑事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安全出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8,(12)
为对小型客车与公路护栏碰撞后发生横转现象成因进行理论解释,提出预防和减少小型客车横转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的应对措施,基于车辆所受到力偶矩方向特性,分析了车辆碰撞护栏后的不同运动形态,得到车辆发生横转的满足条件;以车辆碰撞护栏的单自由度模型为基础,运用简支梁的挠曲线方程,推导出了小客车发生横转运动时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表明,导致小型客车发生横转的因素除与车型相关,还与车辆碰撞前的行驶速度、碰撞驶入角度及护栏梁体抗弯刚度等因素有关。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公路护栏的抗弯刚度,可以预防小型客车碰撞护栏横转运动,有效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司法鉴定技术揭露嫌疑人伪造现场的犯罪行为。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利用痕迹鉴定学及微量物证的检验方法,结合运动学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在确凿的物证及科学的鉴定方法支持下,嫌疑人承认了事实。当发生交通事故后,嫌疑人伪造事故现场时,需要鉴定人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敏感的洞察力,仔细对事故现场进行复勘及事故车辆进行勘验,还原事故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州军区所属驻桂某集团军装备部坚持以大规模作战能力建设为牵引,以提高人员“三率”水平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军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扎实开展车辆装备保障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技能鉴定.集中检验了集团军部队车辆装备保障专业训练水平,达到了以鉴定促进训练的目的。推动了车辆装备保障专业基础训练全面落实,夯实了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生成根基。发掘和培养了一批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才,促进了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的安全性能的司法鉴定中,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是最基本的项目,也是关键性的检验和鉴定活动。本文拟从车辆构造原理出发,结合有关的标准和运用的实践,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科学、准确、系统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汽车的转向和制动的检验和鉴定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引起汽车技术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司法检验和鉴定行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车辆碰撞行人在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为完善行人保护相关标准法规,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中的行人伤亡率,本文基于160起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的形态特征及行人损伤机理的分析,搭建了车辆与行人的碰撞工况场景,并通过某轿车的碰撞试验真实复现了道路交通中车辆与行人的碰撞过程,探究了行人的动力学响应和损伤特性,为进一步完善行人保护相关标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的动态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动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车辆行驶轨迹、乘员冲击加速度以及车辆损伤形态3个方面,验证了动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弯道混凝土护栏曲线半径对乘员碰撞过程中所承受冲击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乘员风险的最不利护栏半径。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是进行汽车护栏碰撞研究的有效方法;弯道处护栏的形式对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持。检查和核实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对道路交通事故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已成为解决许多事故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痕迹鉴定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汪学慧门诊     
正Q一辆一汽丰田卡罗拉,装配有1ZR发动机,行驶里程140 000km。最近在加油后的行驶中,发动机毫无征兆地突然熄火,车辆停驶后稍停数分钟,再次启动车辆后发动机又能工作。车辆再行驶一段路程后,发动机还会熄火,而后也还能再次启动。当时怀疑可能是车辆碰撞引起的电路或部件故障,询问车主,车主称该车近期并没有发生过车头碰撞事故。检查发动机的供油管道,没有漏油痕迹,检测燃油压力和点火高压,均没有发现异常。用检测仪未发现发动机相关故障码。请问该车故障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