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公交预信号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公交预信号设置条件,给出了公交预置区车道布局方式,通过实验修正了公交专用候驶区长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交叉口区域停车线、车道分布及公交优先检测器的布设。以上海市鲁班路复兴中路路口为应用对象,调查了公交预信号可实施条件,并计算了第二停车线设置位置,计算出车道灯先红先绿信号控制时间,论文基于PA-RAMICS仿真评估表明1 h内该路口公交车等待时间减少了28%,社会车辆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6%,达到公交信号优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公交专用车道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城市道路,其核心功能是满足人的出行需求。因此公交专用车道的评价应以人为单位,而并非以车辆为单位。本文提出的公交专用车道效益评价方法主要从单点交叉口的交通效益、通道的综合效益进行。文章的最后,运用该理论对广州市某路段公交专用车道及相关道路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设置公交专用道所带来的道路资源利用率低,相邻车道交通压力增大,专用道分时段开启致使社会车辆行驶混乱等问题,基于车种分离思想,提出一种公交车辆与右转车辆混合专用道的组织方式,允许公交车辆与右转社会车辆共用一条车道,以寻求保持公交优先与减少对社会车辆影响的平衡点。为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针对所研究的道路环境,提出了基于流量生成模型与配时优化模型的车道组仿真流程;随后,在考虑红灯时右转车辆行驶特性的前提下,建立了人均延误和车均延误的双指标评价矩阵模型;最后,分别在MATLAB和VISSIM仿真平台上,实现了对传统车道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3种方案的效益评价,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的总体车均延误与人均延误在大多情况下处于较低水平,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和普通车道组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区域;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的车道组织方式可以在保证社会车辆延误不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确保公交车辆的优先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适用性,在工程实践中可作为公交专用道的过渡或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4.
逆向左转交叉口已在中国70余个城市实现常态化应用,各地却始终没有形成设置和运用配套交通控制设施的统一做法。当公交专用车道穿过逆向左转交叉口时,必须考虑如何实施公交优先信号控制。基于此,针对十字形逆向左转交叉口提出一种全感应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该技术对信号灯设置、信号相位设置、相位显示顺序选择和交通流数据采集提出具体要求。以消除逆向左转车道的交通安全风险、加快优先车辆的运行速度、减少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浪费为目标,设计5组逻辑规则,构成信号控制算法,向优先车辆提供绿灯延长和绿灯早启服务,自动调整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时长、预左转相位的红灯时长和绿灯时长。选取1个典型的十字形常规交叉口和1个十字形逆向左转交叉口作为试验对象,利用Vissim创建虚拟道路交通环境。在交通仿真试验中,通过D-最优设计生成1 000个高负荷交通需求场景,共进行3 000次仿真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就应用全感应信号控制技术的交叉口而言,设置逆向左转车道会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影响交叉口性能,对于降低全体车辆平均延误有明显效果,对于降低优先车辆平均延误有一定效果;就逆向左转交叉口而言,将全感应信号控制技术升级成全感应公交优先信号控...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紧缺,公交专用道通常通过转变现有普通车道获得。在城市道路瓶颈路段处,如果公交车发车频率较低,不仅公交专用道难以充分利用并造成道路空间的浪费,还会加重小汽车的延误。针对这个问题,国外已有研究在选定的瓶颈路段设置公交车和小汽车的共享车道方法。文中梳理了在相应的共享策略下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考虑到小汽车在瓶颈处的扰动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深圳市皇岗路与新彩路交叉口处入口匝道的仿真分析表明,当小汽车有低于20%驶入共享车道时,设置共享车道可以在不对公交车运行造成影响的情况下降低入口匝道和新彩路主线上的小汽车延误。但当小汽车驶入共享车道的比例大于20%时,对公交车的运行开始产生影响,并且对新彩路主线上的小汽车运行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小汽车驶入共享车道的比例继续增大,这种影响有呈指数增加的趋势,证明了车流的扰动因素对瓶颈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公交主动优先策略主要依靠检测器对公交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适当调整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从而实现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研究了考虑倒计时情况下的公交相位绿灯延长、绿灯提前2种公交优先感应控制策略的优化机理;针对设置有交通信号倒计时装置的交叉口,分析了倒计时信号对优先策略实施效益的影响,并依据优先判断区间的分析,提出了检测器布设的最佳位置。随后应用Vissim仿真软件以及VisVAP编程语言以上海市北京西路—威海路交叉口为例建立仿真分析模型,分析检测器布设于不同位置时公交车辆的延误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按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布设检测器后,得到的优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公交优先政策造成了社会车辆的延误。在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提高社会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行驶效益,实现车道通行能力的最大化,研究了1种城市道路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ntermittent bus lane,IBL)运行模式,在公交车辆通行不受干扰时允许社会车辆驶入公交车道。通过设置预信号实时控制进口道的车辆类型,实现公交专用道的分时共享。考虑信号协同和换道规则,建立3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改进的速度效益模型模拟公交专用道运行状态,引入换道压力模型模拟清空区域强制换道规则。以车辆的平均速度、排队和延误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验证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传统公交专用道,交通量未达到车道通行能力的50%时,IBL模式下社会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排队时间分别降低6.9%和4.9%,公交车辆平均速度提高3%,平均延误时间降低5%;(2)当交通量达到车道通行能力50%~80%时,社会车辆平均速度提高15%~37%,平均延误时间降低8%~20%,但是公交车辆平均速度降低3.4%,平均延误时间提高5.7%;(3)当交通量大于车道通行能力的80%时,社会车辆平均速度提高6....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内大、中、小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经历,指出人们对公共交通方式和公交优先发展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分析了目前公共交通和公交优先实施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类型城市、同类城市不同时期及不同公交服务适用不同对象等方面对公交优先进行了综合考量,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系统规划与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交线路通行能力上对公交专用车道的系统规划、各专用车道线路以及公交车站的设置原则进行探讨,并结合武汉市公交线路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提高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能力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瑛  刘国民 《中南公路工程》2012,(1):120-122,127
首先综述了公交优先仿真技术的发展状况。然后,基于对实际公交优先管理系统的解析,将公交优先仿真模型划分为交通管理系统背景模型、公交优先设施模型、公交线网模型、公交车特性行为模型、信息采集模型、通信系统模型、公交优先策略模型、公交优先信号模型等。由此进一步给出了仿真系统概念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仿真系统分解为路网交通状态模拟、信息采集、通信、公交调度中心、信号控制中心及本地控制机等模块,并定义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相互间的信息交换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空优化的单点交叉口公交被动优先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最大可能地降低对公交车辆提供信号优先时对社会车辆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1个进口道的通行空间分配(车道功能划分)与通行时间分配(绿信比分配)的相互制约和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时空资源组合优化的被动优先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对社会车流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公交车辆车均延误;同时,为降低公交优先对社会车流总体运行状态的影响,在确定公交优先的权重时,需要考虑不同相位的机动车流量间及其与公交车流量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公交站点间车辆运行过程,将行程预测时间划分为交叉口排队等待时间、路段行驶时间和停站时间3个部分,利用交通波理论和延误三角形,分别建立了无公交专用车道和有公交专用车道2种情况下排队等待时间的动态预测模型;根据乘客到站规律和上下车规律,提出了公交车进站停靠时间模型;针对无公交专用车道条件下的时间预测方法进行了实例演算.实验数据表明,基于交通波行程时间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站点间行程时间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公交优先实时在线优化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公交专用道交叉口的控制策略协同关系、车辆运行协同关系及各种检测信息之间的协同关系,设计了公交优先检测基础和相位优化方法,通过细化研究公交运行状态及控制策略时间分配算法,建立了实时在线公交优先单点控制模型,运用VISSIM进行了系统仿真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优化策略实现了交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对常规地面公共汽车交通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道路交叉口公交优先设计方案,分析了公交车运量大、投资成本相对较小的优点,以公交专用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基础上,对交叉口进出口公交专用道设置进行分析,以及交叉口公交优先配套设施的设计分析,研究了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的空间结构布置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以一个交叉口进行公交信号优先仿真设计及延误分析:结果显示:公交优先的信号相位和配时设计方法可以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赵方 《上海公路》2015,(1):66-69,12
提出了公交车辆运行在社会车辆决定的长周期下是其延误的重要原因;非关键交叉口选择关键交叉口的长周期导致绿灯时间空闲,从而使得公交信号优先有了可以调节利用的绿灯时间的观点。通过推理的方式证明了公交信号优先效益不具有简单的叠加性的特征。并对各种公交信号优先策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做出了关键交叉口公交优先可能导致交叉口周期变长,进而整体上破坏公交优先效益和社会车辆效益的推断。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准快速公交线的公交优先策略及布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187路准快速公交线的典型调查为背景,分析和研究了该线路的饱和度和公交车比例情况,同时从政策、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准快速公交线的公交优先策略及解决方案,为杭州市的准快速公交线的公交优先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是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车辆对专用道的任意占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用道作用的发挥并不明显。因此,在法律约束的基础上,还应加以技术手段共同保障公交车对专用道的使用权。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B/S的公交移动智能抓拍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的现象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对社会车辆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目前城市交通中道路使用功能的细化,逐步提出了按车型分车道行驶的措施。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段典型的主干道上车辆的行使速度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车辆之间的跟驰模型,并考虑不同车辆行驶状况下的安全时距,分析对比了车辆分车道行驶前和分车道行驶后的行驶速度和延误特性。课题使用vissum软件对不分车道行驶和分车道行驶两种情况下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分车道行驶的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辆行驶的速度,减小行车延误。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当前公交优先通行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交运行车速动态可变的运行环境,以公交运行状态最优为目标,提出了“最大可能优先通行”和“最优速度节能减排”2个控制原则;考虑公交车辆位置、车辆是否晚点、车辆速度、速度变化幅度、车辆到达时刻、信号控制参数变化范围等约束条件,针对需要优先通过和不需要优先通过2种情形,设计了信号控制方案和最佳速度调整规则簇,建立了运行速度与优先控制方案的协调优化方法.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及其二次开发COM接口,设计了车路协同下信号优先控制的仿真平台,并对1个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无优先和传统的感应优先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降低公交车延误,恢复时刻表偏离,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减小对于其他社会车辆影响上有显著的提高;参数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不同交通量情况下该模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策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公交优先已从一个口号逐渐演变和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方针和任务.而公交优先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理念和交通发展战略,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策略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使其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推进城市公交优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