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7,(7):10-15
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满足公约要求,东京备忘录组织将于2017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开展针对航行安全设备的集中检查会战(CIC)。依据相关公约要求以及港口国监督检查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2008年东京备忘录开展的关于航行安全集中检查会战的成果和资料,对相关公约依据进行梳理,解析航行安全相关的港口国监督要点以及可能导致滞留的相关缺陷,用以指导相关人员高度关注船舶航行安全以及更好地应对港口国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2.
宁波 《中国海事》2009,(6):34-35
总体情况 2008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东京备忘录、巴黎备忘录和黑海备忘录三个主要区域性港口国监督组织所属的51个成员国和地区的海事主管机关依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第五章即航行安全部分的要求,对进出三区域的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实施港口国监督专项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3.
魏栋 《中国海事》2012,(10):40-43
文中在分析航行数据记录仪主要组成及功能的基础上,以IMO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的航行数据记录仪的相关决议为检查依据,结合港口国监督检查实践经验总结出航行数据记录仪检查要点及方法,结合检查实例进行阐述,以期能给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宁波 《中国海事》2007,(2):24-25
2004年12月31日上午0930时,港口国监督检查员(PSCO)在码头巡视时发现某国籍国际航行船舶A轮放置在码头上的舱盖边缘有裂纹,据此作为明显依据对该船实施了港口国监督检查(PSC Inspection)。通过检查,PSCO发现该轮存在以下缺陷:  相似文献   

5.
王庆国 《航海》2015,(3):43-45
近年来,特别是马航事件以来,各国海事主管机关意识到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重要性,港口国监督也相应加强了对该设备的检查,每年还要求聘用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本文介绍了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产生背景及工作原理,并结合实例分析阐明该设备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视港口国监督检查 促进海上航行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自1982年7月1日巴黎备忘录正式实施、1983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第466号决议制定港口国监督(Port State Control)程序和导则以来,港口国监督已成为促进海上航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并已得到各港口国的广泛认可。但随着各大公约的不断修正,如何进一步做好港口国监督检查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广大船舶安全管  相似文献   

7.
数字     
《中国海事》2011,(8):75-75
8.83% 据2011年二季度港口国监督检查显示,中国海事局对2725艘次国际航行船舶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其中,201艘次外国籍船舶因缺陷严重危及船舶及其船员安全被滞留,滞留率为8.83%,显著高于地区平均滞留率4.42%,居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组织18个成员国(地区)首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海运业的飞速发展,航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港口国监督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作为IMO A类理事国,“九五”后期国际航行船队在全球主要区域性港口国监督组织中迅速“降滞脱黑”,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三年换面貌”的总体目标,履约水平明显提高,并于“十五”期间稳居各区域性港口国监督组织的“白名单”中。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港口国监督检查中,我们注意到因某些航行设备的失灵(如计程仪故障)而被滞留的船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给船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也直接威胁着我国脱黑降滞的成果,分析其原因,发现很多船长,驾驶员对驾驶台航行设备的配备及其性能要求不是很了解,为帮助船长和驾驶人员掌握驾驶台航行设备的配备及其性能要求,对本船航行设备的配备及其性能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船舶被滞留的机会,现撰文介绍船舶航行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航运市场的持续景气和我国造船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船舶改造现象,由于原来按照国内航行的技术规则设计的船舶其主要依据的是《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与国际航行的船舶在设计规范上有一定差距。针对这类船舶,作为港口国监督如何在安全检查中更好把握其共性,便于更好的对这类船舶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以干货船(500吨以上)为例,以船舶的图纸资料、结构及设备配备上比较国内航行船舶与国际航行船舶的不同作为对这类改造船舶的检查参考,提供一种针对该类船舶的安检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宁波 《中国海事》2007,(7):35-35
2007年1月1日至6月21日,中国海事局对1937艘次国际航行船舶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发现1771艘次船舶有缺陷,缺陷总项目达14261项。224艘次外国籍船舶被滞留,滞留率为11.56%。受检船舶中,散货船、杂货船分别为495艘次和791艘次,占受检船  相似文献   

12.
宁波 《中国海事》2007,(5):33-33
2007年元月7日,我港口国监督检查员(PSCO)对停泊于某港的A国籍国际航行船舶B轮(船舶类型:油轮(单壳),总吨:35375,载重吨:60959,龙骨安放时间:1987年7月16日)进行了港口国监督(PSC)检查。检查共发现12项缺陷,其中一项缺陷为“载重线证书、货船安全构造证书、国际防止油污证书等证书签发不符合相关公约条款要求”。该船舶持有法定证书情况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港口国监督检查中对人为错误引起的缺陷的重视,通过对人为错误与港口国监督检查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在港口国监督检查中实施针对人为错误引起的缺陷的检查方法,以期通过港口国监督的手段来减少由于人为错误引起的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海上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德才 《中国船检》2009,(11):96-97
船载黑匣子(black box)是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或船载简易航行数据记录仪的一种俗称,英文简写VDR或SVDR,旨在给随后的事故原因调查提供帮助,以一种安全和可恢复的方式,保存船舶发生事故前后一段时间的所有航海信息.对现有船将按吨位、建造时间和坞修时间具有追溯力,目前,已成为港口国监督(PSC)重点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货物系固”集中大检查(CIC)已经在全球开始,尽管公约要求船舶配备《货物系固手册》定期检查清点保养设备索具,对甲板、舱内货物进行绑扎加固,但仍有铤而走险者,因系固索具缺乏或无合格证产品,对货物未绑扎妥当便开航,航行中不跟踪加固,出现货物移动,影响安全操纵性,导致船舶航行横倾酿成大祸。为此,各港口国备忘录组织早有相对应的检查,以降低货物系固风险。巴黎、东京、黑海、印度洋等港口国备忘组织联手进行为期3个月的检查,港口国检查官PSCO上船通过提问,确定货物系固检查的范围进而延伸到劳工公约,根据发现缺陷的程度来决定是否对船舶采取滞留行动并列入本次CIC。  相似文献   

16.
《航海技术》2012,(2):58
为防止污染空气保护人身健康,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通过的MARPOL公约附则Ⅵ的2008年修正案,对船舶排放SOX、NOX和悬浮物规定了严格标准。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已陆续执行国际公约和港口国(地方)法规。现在,我国已启动国内  相似文献   

17.
航海信息/工具是指船舶应配备的最新的海图和航海图书资料。这些资料是船舶航行安全的最基本保证,也是世界各港口国强制性检查的主要内容。为了避免船舶因资料不全,或资料更新不及时而造成的的船舶不适航所耽误船期的现象,本文将对远洋船舶应配备的图书资料的要求进行论述,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左勇  沈四林 《中国水运》2007,7(3):11-13
主要分析海洋环境预报资料,如海浪和海上能见度等海洋环境因素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性影响较大。特别在引入海浪和能见度安全分析因素(影响基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航行指数),并分析和讨论了船舶航行指数给海上船舶航行安全性预报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在航海应用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除阳 《船艇》2000,(9):23-26
水下航行器就是指能够在水下航行的器具。潜艇就是一种大型的水下航行器。水下航行器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载人航行器和无人航行器。水下航行器从控制角度来说,又可分为遥控水下航行器和线控水下航行器,即可分为无缆水下航行器和有缆水下航行器。水下航行器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20.
乔华 《水上消防》2014,(6):19-19
<正>船舶航行于大海,航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漫长的航行途中,由于预防措施不到位,各种因素的巧遇,常常会出现险情,甚至发生事故。保持消防器材、救生设备的正常可用是可靠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保障。在港口国、船旗国的各项检查中,消防等应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也是检查重点。因此,确保船舶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三副工作的重要一环。消防设备是否处于有效期内,是接受检查时首先需要提供的信息。要经常保持文件与物品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