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部一辆东风EQ1090汽车行驶时,发动机出现了过热现象,冷却水的消耗量增加很快。但停车检查时,发现发动机冷却系统并无漏水痕迹。只在高速运转时,蒸气引出塑料管有少量水溢出。打开散热器盖时,发现冷却水有往上涌的现象。检查发动机气缸体水套内无明显积垢,气缸盖水道孔无堵塞,且气缸垫密封情况也良好。当检查到散热器时,发现散热器被风扇叶片碰坏后,修理时将冷却管截断过多。为此怀疑故障原因可能在散热器,更换了一只新的散热器后,发动  相似文献   

2.
1、散热器箱体上的进排气孔当水温升高时,散热器内的冷却水膨胀和产生水蒸气压力升高,蒸气阀被打开放气;当水温降低时,压力下降,空气阀打开,外界空气会从此孔进入散热器内,从而保证散热器内压力稳定。2、冷却水泵壳体下端的泄水孔此孔为漏水检视孔。其作用是用来排出由叶轮和壳体之间的水封渗漏的水。如果此孔堵塞,一旦水封损坏漏水,冷却水将无法外流而进入轴承的润滑脂内,导致轴承润滑不良而烧蚀和风扇轮毂卡死。  相似文献   

3.
一次野外驻训。到达目的时,一辆勇士越野车铝散热器漏水.汽车无法行驶,检查后发现散热器散热片有刮痕.多处漏水。因散热片太薄,不易铝焊。情急之下,只好把散热器刮痕处用挫刀和砂纸简单打磨处理,再用钳子把裂口捏扁,然后用“哥俩好”粘接胶粘补,过12小时(完全凝固需24小时)后,经试车检验,修复成功。  相似文献   

4.
水泵安装水封的下方设有漏水检视孔,其作用是:当有少量的水滴从水封处渗出时,水滴可以从漏水检视孔流出。有的驾驶员发现漏水检视孔内甩出水较多,就将小孔堵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此时应  相似文献   

5.
刘金锋 《汽车运用》2003,(10):38-38
1.一辆CA1090型载货车发动机大修后,行驶不到1个月,出现冷却液温度过热现象,打开散热器盖发现冷却液里漂浮着许多类似“锯末”的杂质,将发动机水道及散热器清洗后,发动机工作正常。原因分析:在更换发动机水道边盖垫时,为节约时间,修理人员用整张软木纸做了个密封垫,没有把中间多余的部分除掉,便装配上车。软木纸在冷却液的浸泡和流动冲击下,多余的部分破裂成碎末,进入发动机水道和散热器,堵住了散热管,出现了上述故障。2.一辆金杯面包车检修左前轮制动,经过车削的制动鼓装配上车后路试,紧急制动效果良好,而点制动时,在左前轮处有“咔啦、咔…  相似文献   

6.
例1.行车途中发现仪表板上发动机水温过热报警灯闪亮,随后关机停车以使发动机降温,这样时走时停将车开到服务站检查   检查分析:首先加满冷却液,然后起动发动机试车,不一会儿发动机水温报警灯开始闪亮,立即关闭发动机.此时,散热器风扇开始低速运转,但没有高速档.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散热器风扇电控系统可能有问题.于是拔下双温热敏开关上的接线插座,短接其105℃(高速)触点接柱,散热器风扇开始高速运转,怀疑双温开关损坏,高温触点不能闭合.更换双温开关后试车,水温报警灯又开始闪亮,此时用手摸散热器表面,发现上面热、下面稍凉,用手捏发动机缸盖至散热器之间出水管感觉特别硬,检查缸盖出水法兰处也有漏水痕迹,说明冷却系统里边有很高的压力.   ……  相似文献   

7.
某款车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散热器出现开裂渗水。对散热器剖解分析,发现裂纹来自水室安装区域。通过对散热器总成焊接安装尺寸的检具、对散热器相关安装件安装尺寸、对减震垫块从X/Y/Z三个维度的刚度等进行了检测,对散热器支架Y向、Z向刚度及位移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由于中冷器置于散热器水室上,左右摇晃拉拽散热器水室,从而造成散热器渗水。据此对散热器支架结构改进优化。改进后的散热器及支架经过了台架和道路试验验证,散热器渗水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散热器盖上的蒸汽排出孔散热器盖上备有空气蒸汽阀的蒸汽排出孔.当散热器中的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时,蒸汽阀自动开启,使水蒸汽排人大气.此孔不能堵塞,否则影响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车型在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为3 100 r/min和3 510 r/min时产生噪声峰值问题,通过锤击试验、CAE分析、振动噪声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确认此峰值是由发动机舱结构不合理产生的.通过采用在散热器上、下横梁和左、右立柱上焊接加强板及延长副车架内部加强板等优化发动机舱结构的措施,降低了加速时车内噪声,同时整车怠速、匀速工况下车内噪声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新进口一种新型汽车维修材料——散热器补漏剂,为两种颜色的粉状物,它可以在行车中遇到故障而使散热器、气缸体、气缸盖和水套等发生漏水问题时予以临时解决。这种散热器补漏剂的特点是不必拆卸修补,只需将粉状物(一种为银灰色、一种为黄铜色,性能相同)倒入散热器并拧紧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上使用的橡胶软管长期使用会老化,容易破裂。如果散热器进水软管在行车过程中破裂,喷溅出来的高温水会形成大团水蒸气从发动机盖下喷出,发生这种现象时,应立即选择安全场所停车,然后采取紧急措施解决。一般情况下,散热器进水时,软管的接头处最容易产生裂口而漏水,这时可以用剪刀剪掉损坏的部位,然后将软管重新插到散热器进水口接头上,并用卡子或铁丝卡紧;如果裂口在软管的中段,可以用胶布缠扎漏水裂口,缠  相似文献   

12.
散热器的渗漏可用检测装置来检验。首先将散热器内注满水,盖严散热器盖,将检测装置的胶管接向放水开关,打开放水开关,捏动橡皮球,使散热器中的水加压,在散热器泄气管喷出空气的同时,压力表上读数应在27~37kPa范围内变动。关闭放水开关,将检测装置的胶管接向泄气管,加压至50kPa,如压力表指示出的读数不能稳定地保持在此值,而是不断下降,说明散热器有渗漏处。一般情况下,散热器的漏水部位大多在散热器管与上下水室间的接合部位。这些部位渗漏不严重时可用锡焊法修复。当上、下水室有孔洞和裂缝时,可用补板法修复。先将补板和孔洞或裂缝表面…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炎热和道路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发动机易过热,即散热器“开锅”。这时,水温表指示超过95℃,冷却水逐渐沸腾,造成散热器“开锅”,从而破坏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散热器“开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散热器本身散热面积过小。如在温带使用时散热量已按近饱和的散热器,再到炎热的亚热带、热带地区使用,就容易“开锅”。2.散热器设计及工艺质量不好。如结构落后、水管与散热片钎焊不良、主片浸锡造成水管堵塞等,都会导致散热量下降,引起“开锅”。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们均意识到改善热交换器的热性能至关重要。很多主机厂感觉到目前铝质散热器的设计已达到了其性能极限,无法再满足未来的要求。 作为制造新一代高性能热交换器的革命性技术,铜硬钎焊采用黄铜散热管和柴铜散热片。此外,该技术还采用了一种用于紫铜/黄铜接点特殊钎焊合金。  相似文献   

15.
姚明 《汽车维修》2001,(11):40-40
故障现象:一辆尼桑公爵王Y30轿车,装备VG20(E)V型6缸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怠速和中速运转时,发动机水温正常,高速行驶时突然熄火,再也无法起动.经检查发现,进水室的一根细水管爆裂,拧开水箱盖,发现散热器内生锈堵塞.更换细水管后往里加水,水从排气管经消声器流出来.拆下左侧缸盖,发现缸盖平面水道已烧裂,曲轴无法摇转.  相似文献   

16.
曹君 《汽车运用》2012,(11):49-49
汽车橡胶软管因长期使用老化后,容易破裂,如果散热器进水软管在行车过程中破裂,喷溅出来的高温水会形成大团水蒸气从发动机盖下喷出,发生这种现象时,应立即选择安全场所停车,然后采取紧急措施解决。一般情况下,散热器进水软管的接头处最容易产生裂口而漏水,这时可以用剪刀剪掉损坏的部位,然后将软管重新插到散热器进水口接头上,并用卡子或铁丝卡紧。如果裂口在软管的中段,可以用胶布缠扎漏水裂口,缠扎前先将软管擦干净,等  相似文献   

17.
散热器盖上的蒸汽排出孔 散热器盖上备有空气蒸汽阀的蒸汽排出孔。当散热器中的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时。蒸汽阀自动开启,使水蒸汽排人大气。此孔不能堵塞。否则影响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孜孜不倦百年史 作为全球汽车温控技术的领导者,尼盛斯于1921年由家族第—代创始人在丹麦创立,开始生产汽车薄片散热器;1927年,家族第二代掌门人接管公司后扩建工厂开始涨管式散热器的生产;1969年,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将业务范围扩大至大工业冷却领域,并于1983年开始销售散热器总成;1999年,家族第四代接班人接管后带...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一辆东风EQ1118GA型汽车,在行驶中出现水温过高、膨胀水箱中冷却液外溢现象。驾驶员认为冷却液过少,补加后继续行驶。但行驶一段距离后,水温又过高,冷却液又外溢,发动机动力不足,将油门踏板踏到底或轰油门时排气管有大量黑烟冒出。故障检查:首先对该车进行外部检查,发现膨胀水箱加水口处确有冷却液外溢的痕迹,但检查节温器正常,水泵及皮带松紧度正常,散热器和水管也畅通,无漏水现象;检查供油正时正常;检查各缸工作情况,发现第3缸和第4缸不工作。将缸盖拆下后,发现缸垫有碳化现象,但没有冲穿。  相似文献   

20.
薛志成 《汽车运用》2004,(10):39-39
在散热器漏水的检修中,其管芯渗漏部位的检查较为烦琐和困难。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在焊补散热器的经验,自制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查漏工具,当散热器出现渗漏部位难以查到时,只要在散热器上、下水管分别用自制的堵头(见图)将水管口堵住,然后再向散热器内充入适量压缩空气,并将散热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