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使得转向轻便。由于电机转子、减速机构的摩擦阻尼,致使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能变差。针对系统回正不足,设计了基于方向盘角度信息查表的主动回正控制算法,进行了电控单元(ECU)软、硬件设计。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使方向盘顺利回到接近中点位置,不过度。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涛  陈慧  余卓平  李莉 《汽车工程》2006,28(12):1125-1128,1061
针对配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低速时回正性差,而中高速时又容易出现回正超调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功能原理为理论基础,可以随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的不同而调整回正力矩或阻尼力矩的大小。实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车辆低速时的回正性,抑制车辆中高速时的回正超调现象,并且在施加了回正与主动阻尼控制后,驾驶员的操纵手感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汽车自身回正力矩分析,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出主动回正控制策略和算法。该系统通过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进行匹配组合,并以理想回正转角速度模型为目标,用P I闭环控制而自动修正实际转角速度,使汽车转向后能获得期望的回正性能。同时,本文所给出的主动回正控制特性的调校/标定参数,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重新匹配相关参数,能够满足不同系列汽车的主动回正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吴凯 《天津汽车》2012,(3):15-17
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只能提供有效的转向助力,但不能根本地解决汽车驾驶员操纵"路感"不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构成、分类、主要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说明了EPS不但可以提供轻便和灵敏的操作,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路感"。通过对EPS的结构和原理分析,指出EPS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算法。尝试直接采用扭矩信号作为转向盘转角估计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不需配置转角传感器的回正控制策略。在matlab中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模型,并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正控制策略能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能,并为台架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建平  何仁  苗立东  徐勇刚 《汽车工程》2004,26(5):557-559,541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其它回正控制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证实此算法可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车辆回正控制是决定转向系统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能源大扭矩商用车存在回正不足或回正超调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优化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动力学模型、方向盘转角估计模型与回正补偿控制策略,根据估计的方向盘转角确定电机的期望输出扭矩,以此确定电机电枢电压,从而实现回正补偿。利用MPGA优秀的全局寻优性能,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经Simulink仿真试验证明,提出的基于MPGA优化的模糊PID控制算法,相较于PID控制与模糊PID控制,回正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实现途径。首先,针对某品牌电动乘用车EPS建立了模型,制定了基于上层直线助力控制和下层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常规助力控制模式;然后,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和车路误差模型,制定基于线性二次调节器(LQR)的控制策略,根据车辆状态通过角度将LKA与EPS进行交互,实现车辆的主动前轮转向控制。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制定的控制策略能够精确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常规助力和LKA主动转向的功能,可极大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包含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的汽车整车模型,在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D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当控制系统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保证系统稳定,便于工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策略,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等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点,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比例控制策略和比例微分控制策略的不同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助力增益较大时,比例控制会引起转向盘振动,同时来自路面的高频干扰也容易传递到转向盘,使手感变差。比例微分控制引入微分环节,增加了系统的阻尼,通过调节微分系数,可以调节系统带宽,因而较好解决了转向轻便性、转向盘振动和抑制路面高频干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控制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液压转向(EPHS)系统能克服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助力大小不可调节的缺陷,且其助力较大,因此适用于大中型汽车的转向系统。通过研究EPHS系统的助力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由ARM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输出PWM占空比来控制直流电机,以控制助力大小。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辆在不同车速下获得不同助力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现有的各种助力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基于传统控制理论设计的电机控制策略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电流闭环PI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及电流给定算法设计。最后,将这些基于简化线性系统模型的控制设计结果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之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这样的控制设计有效,在这种简单的控制结构下,系统的控制性能也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以STM32F103VET6单片机为核心的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介绍了其硬件组成及软件结构,并采用矢量控制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闭环电流控制,且可以通过CAN总线实现EPS与整车的数据传输。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硬件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EPS助力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EPS助力特性研究,通过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对理想的助力特性曲线进行了拟合和预测,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新曲线。结果说明径向基神经网络在学习和预测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应用此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对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线步进电机(LSM)控制的汽车电动转向系统(EPS)是当前国际上的新技术之一。本文通过直线步进电机的原理、核心芯片的选用、控制系统的构建,概要研讨新型转向系统的设计要点,重点阐述直线步进电机的EPS系统架构、技术方案的确定,控制系统结构图及程序流程图,对应软硬件等对实施系统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机的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电路,并对实验车进行相应改造,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转向系统能够实现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功能,所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能够准确跟踪控制目标,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感觉良好的转向助力。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力学模型,并对系统电动机在比例控制和比例加微分控制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对系统的频率特性和时间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参数变化下系统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控制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汽车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做了简要比较,指出了机械液压和电子液压助力的缺点,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设计参数和控制特性。此系统的优点是节约能源,提高操作稳定性,是将来动力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