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2016年的沙盘演练到2018年海事劳工履约研讨会,一路走来,中国与东盟在海事方面的合作不断向着深层次、宽领域、多角度等方向前进和深究。记者梳理了近两年来广东海事在中国-东盟海事合作上的精彩节点,以飨读者。海上中联国合—搜东救盟沙国盘家推演2016年9月27日,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在广东海事局举行,来自中国以及文莱、柬埔寨、老  相似文献   

2.
正本次中国-东盟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约合作研讨会的举行,极大促进了中国-东盟国家海事磋商机制的完善和巩固。对于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讨论和提案,也将极大推进这部被称之为海员"权利法案"的文件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批准或是实施工作。《国际海事劳工公约》是怎样的一份文件,对船员以及国家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会议集中讨论的2014年修正案又对公约进行了哪部分修改  相似文献   

3.
正推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批准和实施,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事合作方面的日渐紧密,各方在海事劳工问题上也有所进展。10月10日—11日,首次中国与东盟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约合作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行,多方共同协力,为海事劳工问题"把脉问诊"。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0日,首次"中国-东盟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约合作研讨会"在广州开幕。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盟9国政府主管机关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国际保赔集团和国内有关院校、保险界、航运界代表和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事局主办,广东海事局承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航运交通、水上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海事劳工领域的区  相似文献   

5.
《航海教育研究》2013,(4):28-28
2013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一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围绕4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压载水公约、海事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议题开展研讨,并积极探讨加强双方互联互通合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航海教育研究》2010,(4):31-31
日前,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六次会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本次会议围绕航运安全、船员素质、溢油应急、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协商与会谈,对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录相关后续工作进行完善。来自中国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事局与东盟各国海事主管部门的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运》2012,(21):78-79
中国一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八次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珠海市召开。来自中国海事局和东盟各国海事主管部门的60多位代表就区域内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行、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海上搜救应急合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协商。《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被称为全球海员的“权利法案”,具有针对性强、采用检查和发证程序、引入港口国监督机制、确立不予优惠原则、  相似文献   

8.
历经数年的准备和努力,中远集运船队顺利跨入海事劳工履约"门槛"。截至8月20日,在《2006海事劳工公约》正式生效之时,其拥有并经营的106艘集装箱班轮,全部通过由中国船级社主持的海事劳工履约审核,并获颁国际通行的《海事劳工证书》,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海事劳工国际通行"护照"的船公司,由此提升中远集装箱船队在全球航运同业竞争与合作中的平等地位,引领中国船员赢得"体面劳动"的最大权益和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9.
, 《珠江水运》2012,(21):78
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八次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珠海市召开。来自中国海事局和东盟各国海事主管部门的60多位代表就区域内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履行、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海上搜救应急合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协商。《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被称为全球海员的"权利法案",具有针对性强、采用检查和发证程序、引入港口国监督机制、确立不予优惠原则、赋予缔约国政府灵活性原则等5个特  相似文献   

10.
本期"热点聚焦",我们将目光投向即将生效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约请专家就海事劳工履约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选登了讨论该公约对船旗国监督的影响、船东如何履约以及船舶如何建立和实施海事劳工体系等方面的稿件。在2013中国海员大会上,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表示,我国已基本具备履约条件,正在履行相关的法定程序。我们相信随着批约工作的进展和  相似文献   

11.
许艳  刘政 《中国海事》2007,(9):60-62
近年来,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精神,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经济合作的日益活跃,往来商船不断增多,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海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防止水域污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王统广  李欢乐 《中国海事》2011,(9):F0003-F0003
9月6日,中国海事局和香港海事处在连云港召开《2006海事劳工公约》现场检查发证交流会。双方交流了履约准备情况,并就国内立法情况、主管机关指导航运公司履约、主管机关检查发证、海事劳工符合声明的编制、海事劳工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等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为履行好《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保护船员的合法权益,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海事劳工条件检查办法》(简称《办法》),该《办法》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办法》的出台,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履约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政府的履约机制步入了正规渠道。针对海事劳工公约的履约,《办法》规定哪些部门负责实施检查?如何实施检查?  相似文献   

14.
文中主要阐述了我国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履约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果,同时结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国海事劳工声明PART I以及现阶段中国籍船舶履约的实际情况,从五个现存具体问题入手指出了主管机关在未来的规章、标准、导则等条款的建立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并根据我国的履约架构和具体国情给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印绍周 《中国海事》2009,(11):28-31
专家预计《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于2011年生效,我国将在合适时机批准该公约。公约的批准和生效将对我国海事部门的履约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积极应对、制定有效的对策是摆在海事部门面前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文中着重分析了与海事部门有密切关系的条款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对海事部门有效开展履约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的不断深入,中国海事局与其他国家海事部门和区域组织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出国团组和出访人数逐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在世界海事界地位明显提升。中国海事局与其他国家海事部门和区域组织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如,中国-东盟、中韩、中日、中澳、港澳海事合作以及举办国际海事会议等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国际海运界的地位明显提升。国际海事组织现在非常重视中国,遇到重大问题时,秘书长会事先了解中国的态度,听取中国的意见。世界航运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8月13日,第12次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旨在推动我国倡导的相关海事技术合作项目和技术标准得到东盟相关国家的支持、参与和推广运用。本次会议重点提出渡运安全治理、非公约船舶技术标准、船舶排放控制等新议题。据了解,本次会议审议了IMO(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审核报告和海上货物安全运输合作通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宫玉广 《世界海运》2013,36(7):36-38,41
简要介绍《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船舶和船员为迎接海事劳工公约履约检查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16,(4):18-20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已经生效,加入公约的船籍国船舶需要获取海事劳工公约证书。通过对在船任职期间的履约初次审核检查过程总结,对船公司和船舶如何应对审核以及审核检查的要素进行分析,取得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其他船舶履约审核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菁 《中国海事》2009,(12):31-34
文中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综合研究海事劳工公约,进而针对我国现状引入PDCA管理理念,构建了相应的履约体系结构框架。最后遵循“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流程建立履约体系,为推进我国公约生效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