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以前,北江流域航道绝大部分处于天然状态,航行条件恶劣,水运事业极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航道的开发利用,上世纪50年代初,便在北江建立了航道专业管理机构统管全区干、支流航道的规划、整治与建设。11月14日10时,北江飞来峡枢纽三线船闸上闸首人字门开启,6艘满载货物的运输船舶缓缓驶入闸室,标志着广东省重点水运建设项目"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简称"北江项目")韶关至清远千吨级船闸正式试通航。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一年,北江清远船闸过货量突破5000万吨,同比增长22.06%,北江航道通航能力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珠江“黄金水道”效能进一步释放。北江是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流,位于广东省北部,干流全长258公里,是粤北地区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唯一水运通道,是广东省航道规划“一横一网三通道”中的三大水运主通道之一,航运地位十分突出。近年来,因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实施,7座千吨级船闸先后建成并投入营运,北江水路货运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北江沿线千吨级船闸累计开闸3万多次,通过船舶约9万艘。其中,北江清远枢纽一二线船闸累计货次,同比增长4.08%;通过船舶43608艘次,同比增长11.44%;过闸船舶平均核载为1960吨,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数据逐年攀升、屡创历史新高,这全得益于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的实施和科技引领航道科学管养。  相似文献   

3.
<正>北江航道扩能项目涵盖五个枢纽七个船闸,各个枢纽船闸的工程量是多少,特点难点是什么,设计工期多长?让我们一探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各枢纽船闸工程情况。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工程位于北江上游、韶关城区下游13km处,为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起点。主要工程为右岸新建1000吨级二线船闸(有效尺度220×23×4.5m),以及相应的航道工程、配套工程。船闸上、下游引航道长各640m、385m,宽82m。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4日,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包括飞来峡枢纽、清远枢纽等五座千吨级船闸正式通航试运行,这也标志着北江航道即将由V级航道升级为Ⅲ级航道。这五座船闸的通航试运行,顺应了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消除了船舶过闸拥堵现象,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252公里北江"水上高速"全线打通,至此,北江各枢纽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北江千吨级航道的发展,针对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三线船闸的3种布置方案,从水运量、船闸布置空间、通航水流条件、对原有枢纽防洪功能影响、施工难易度、征地面积、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探讨结果表明, 各方案各有优缺点:左岸方案布置空间不足、施工期对电站、泄水闸、原一线船闸运行管理干扰较为严重;中线破土坝方案,工程量大、投资大右岸布置方案具有工程投资少、对防洪影响小、施工条件优良等优势,因此,推荐右岸布置方案作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的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预计逼近亿吨,成绩喜人。但是谁也想不到,昔日的长洲枢纽船闸,却是另外一番光景。长洲枢纽处于西江航运干线咽喉位置,枢纽建成后改善了航道通航条件,沿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水运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7年长洲枢纽一线、二线船闸建成后,一直持续到2015年初,频繁出现的船舶滞航问题令人尴尬不已。直到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投入使用,船舶滞航问题  相似文献   

7.
1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办公室透露,重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船闸管理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提出对船舶征收过闸费,这意味着从明年起,处于广西境内的西江黄金水道将不再免费通行。
  据悉,近年来,广西水运发展迅速增长,目前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干线主要枢纽船闸通过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内河水运发展的瓶颈。对此,自治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航道建设和投资力度,然而,增建船闸项目投资巨大,传统“以电促航”方式难以为继。西江集团公司桂平分公司船闸管理处主任钟恒俊说,由于建设二线船闸投资巨大,桂平枢纽船闸每年亏损达1000多万元,船闸收费才能推动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莹  付菁  张春泽  周勤 《水运工程》2022,(6):150-157
北江水运需求增长、航道扩能升级,拟在清远枢纽一、二线船闸基础上新建三线船闸并预留四线船闸建设空间。针对三线船闸左岸建设方案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在工况2~4(Q≥5 000 m3/s),三线船闸上游口门区横流显著,大于0.3 m/s。2)船闸下游大燕河水流入汇直冲航道。工况3中大燕河流量为1 510 m3/s时,汇口处连接段横流超标、通航条件差。3)进一步对船闸方案进行优化试验后,采取上游口门区增设导流墩、下游大燕河口布置导流顺坝和导流墩、拓宽浚深大燕河口的措施,可有效改善横流。  相似文献   

9.
北江清远枢纽蓄水后,回水衔接至飞来峡枢纽坝下,河床演变规律发生变化。若进行千吨级航道整治则需新建二线船闸,船闸工程对所在河段产生一定的互相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研究河段在工程措施下河床冲淤趋势变化进行模拟研究,为工程方案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河段属山区航道,建有水利枢纽3座,本文针对山区航道枢纽坝下航道的特点,提出了枢纽坝下航道整治的原则,结合北江干流整治工程实例,为山区航道枢纽坝下航道整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运而生     
正2017年12月19日,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调度中心的投运,标志着西江中上游船闸统一管理联合调度工程的正式启动,也为我国多线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率先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珠江是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货运量仅次于长江,也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其中上游枢纽船闸众多,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仅西南水运出海三线通道和西江航运干线就规划建有18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24,(5):28-30
<正>右江航道作为珠江水系重要支线航道之一,一直是连接滇黔桂粤四省区的重要纽带和货物集散地。本期“走进珠江水系航道通航建筑物系列”聚焦金鸡滩、鱼梁、那吉三大枢纽船闸,带领读者领略右江航道建设的壮丽画卷,感受珠江水运事业蓬勃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长洲枢纽船闸月货物通过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的消息,让珠江水运人振奋不已。昔日,长洲枢纽船闸"肠梗塞","千帆待发"的堵船场景,严重制约了沿江经济发展;如今,长洲枢纽船闸上通下达,年货物通过量节节攀升,已经一跃变为"万舸争流"的水运盛况,令人由衷欣喜。今年10月,珠江水运迎来特大喜讯,振奋人心!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月货物通过量达到了1093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关卡,2017年货物通  相似文献   

14.
鲍光翔 《珠江水运》2014,(20):17-17
为缓解北江流域水运交通拥堵的难题,广东省政府拟投入50.3亿元整治北江航道,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动工,整治结束后,北江将形成千吨级航道。  相似文献   

15.
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是湘江干流航道规划(2007年)的最后一个梯级,也是湖南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1年)中的重点工程。因此,它的建设对湘江干流航道乃至整个湖南内河水运体系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分析土谷塘船闸的布置方案、工程特点,总结船闸设计过程中的创新点及优化设计成果:1)为达到施工导流方案优化的条件,设计了桩柱插板式隔水墙、兼顾围堰作用的闸室墙;2)为兼顾远期二线船闸对一线船闸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底部透空式主导航墙、双向靠船墩结构;3)为提高船闸区的景观性,对闸首结构进行了优化,在上闸首内布置了管线竖井廊道,并调整了下闸首启闭机房布置,降低下闸首顶高程。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记者从珠江航务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和航道通航条件的不断改善,珠江水运需求和运价稳步增长,受其影响,上半年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同比大增50.3%,一举突破6000万吨大关,达到6010.4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17年10月份以来,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月货物通过量超过1000万吨已  相似文献   

17.
更正说明     
<正>本刊2015年3月刊《珠江水运·水运导刊》(3月下,总第379期)《北江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飞来峡枢纽坝下浅段水沙数值模拟分析》(68页)一文,参考文献内容更正为:"黄文辉,左利钦,陆永军.长江中游分汊型河道二维水沙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学报.2010(03)."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水运繁忙的重要航道如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湘江、赣江等,交通、水利、水电等不同行业相继建设了众多梯级枢纽,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珠江水系多线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水规院中标湖南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合同额2 570万元,刷新了水规院内河船闸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的合同纪录。湘江是湖南最重要的水运大通道,而株洲航电枢纽处于湘江自下而上的第二个梯级。水规院勘察设计项目包括株洲航电枢纽2 000吨级二线船闸工程、鱼道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等,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船舶交通流特征、交通组织和船闸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构建石牌弯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船舶领域、船舶航速等关键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结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议书,分析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性。结果表明,在正常“2上2下”的船闸运行方式下,两坝间石牌弯道最小通过能力为296艘次/日,大于或约等于两坝枢纽通过能力263.4艘次/日和296.8艘次/日,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匹配;但当船舶交通流不均衡,两坝枢纽采取“3上1下”方式运行时,汛期两坝间最小航道通过能力仅为260艘次/日,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两坝枢纽运行需求的情况,建议通过加强两坝间智能调度和增加通航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