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某高面板堆石坝在蓄水初期,大坝渗流量与库水位相关性明显,最大渗流量达到1,688.88L/s。通过地质条件和渗流监测分析,发现坝基及绕坝渗流主要为裂隙性渗漏,坝址区地质条件较差及帷幕深度和广度不够是渗漏的主要因素;右岸绕坝渗流量较大,坝基及左岸渗流量相对较小;采用防渗工程处理措施,处理效果整体较好,但目前渗流量量与同类工程相比仍偏大,应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库水位骤升骤降将使土石坝体内渗流场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坝体尤其是上游迎水坡的稳定性。基于多孔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库水位升降情况下土石坝瞬态渗流场的模拟进行了探讨。算例分析表明,分析成果总体可靠,且能为库水位升降情况下土石坝上游坝坡的稳定分析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冷清公路马堵山电站水库库岸公路工程某段为研究对象,用仿真软件GEO-Studio建立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模拟计算原始边坡及公路挡墙是否设置排水孔三种工况下边坡渗流场演变规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浸润线变化及坡体内各点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分析表明:由于挡墙的设置导致边坡坡体内渗流路径改变,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大小等均发生变化;挡墙设置排水孔后,降低了库水位上升时库水向坡体渗透和库水位降低时坡体内地下水向水库渗出的阻力;无排水孔挡墙阻滞了库水位上升时库水向坡体的渗流也阻滞了库水位降低时坡体内部地下水的渗出;在库水位下降时设置排水孔的挡墙较未设置排水孔的挡墙使库岸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头屯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明确要求对坝体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垂直方向位移、坝体的渗透坡降线、大坝基础渗透压力和绕坝渗流、塔架的、水位以及气温和强震等进行监测,保证实时测控坝体的各项指标,保证大坝安全可靠运行,并提出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元江小板壁水库自建成以来,由于大坝存在坝体、坝基结合部位、绕坝渗漏,坝体渗漏严重,坝脚常年渗透,潮湿面积逐年增大,已严重危险到坝体安全。因此,需要通过实测资料对大坝渗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与安全等级评定。结果表明:水库大坝渗流安全等级为C级;溢洪道渗流安全评价为A级;输水隧洞渗流安全评价为A级;综合评价,小班碧水库大坝渗流安全综合等级评定为C级[1,2]。  相似文献   

6.
基于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研究了库水位变化下堆积体边坡非稳态非饱和渗流场的变化,详细探讨了超孔压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库水位变动速率和岩土体渗透系数条件下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孔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是否考虑超孔压的影响应该综合比较库水位降速和透水性的大小;当岩土体透水性很强时,库水位下降速率快慢对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甚微,反之,当岩土体渗透性很弱时,应充分考虑超孔压的影响,为库岸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某水电站坝区地层以第四系地层为主,水库蓄水后存在绕坝渗漏问题。在采用渗流模拟程序对坝区渗流场蓄水前后进行计算后,认为库区蓄水后渗漏量较大,需进行相应的防渗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8.
土工织物倒滤层的破坏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铺设土工织物作为倒滤层的海滨灰坝,稳定验算应同时考虑坝身内外水位差形成的渗流压力和土工织物与碎石层之间存在抗滑薄弱面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曾耀  李春峰  田浩 《中国水运》2014,(11):222-223
库岸滑坡体内地下水浸润线的变化与库水位的波动密切相关,在库水位波动下,库区滑坡渗流场是一个非饱和、非稳定渗流问题.文中系统研究了在承压含水层作用模式下库岸滑坡渗流场基本特征,在库水上升阶段滑坡地下水浸润线呈“U”型,此时在坡面处形成较大的指向坡内的动水压力,有利于滑坡稳定;在库水下降阶段滑坡地下水浸润线呈“n”型,此时在坡面处形成指向坡外的动水压力,对滑坡的稳定性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6,(6):641-645
针对云南某尾矿库蓄水后可能存在的绕坝渗漏问题,在充分分析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坝址区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二期满库洪水和正常运行工况下地下水的渗流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下游坝坡坡脚处地基渗流溢出处的水力梯度较大,建议在下游坡脚3~5 m范围内地基土层表面布设厚度为0.8~1.0 cm的透水反滤碎石层;同时,由于坝基渗漏量较大,建议在坝体底部铺设土工膜,减少两岸绕渗,降低坝体的浸润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上世纪修建的均质土坝白石冲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基于土体渗流的基本理论,结合水工分析系统软件,分析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坝体内部的浸润线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大坝渗漏问题严重,坝体渗透变形类型为流土且不会产生渗透破坏;上游坝坡在各水位条件下趋于稳定,下游坝坡在正常蓄水位和允许最高水位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大坝后期的除险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常年在145~175 m水位之间运行,库区岸坡被周期性淹没与出露。库水位消落过程引起土质岸坡渗流,泥沙的起动更加容易且加剧了库岸侵蚀,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岸坡失稳现象。以三峡库区土质岸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新型生态护坡结构——特拉锚垫护坡的特点,采用室内概化模型试验,研究特拉锚垫在渗流作用下的防护性能。通过渗流作用下的水流冲刷试验,分析特拉锚垫的保土抗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特拉锚垫具备明显的抗侵蚀性能;无渗流条件下水流侵蚀强度平均减小83.15%,在渗流作用下水流侵蚀强度平均减小88.15%。  相似文献   

13.
胡鹏  杨胜发  付旭辉 《水道港口》2012,33(2):147-151
以龙盛水库为例,按照三峡水库典型调度运行方式,建立一维数学模型,推求出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御临河口长江水位(即龙盛水库坝下水位);并以典型年的时段划分方法,分析龙盛水库对应与三峡水库回水水位的关系,得出典型年时段下三峡水库坝前调度水位对应的龙盛水库调度曲线。对三峡水库运行下坝前水位、支流水库坝后水位及其坝前水位三者关系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彭波 《中国水运》2006,6(12):103-104
通过三峡库区近坝库殴八字门滑坡地质勘查、专业监测与环境影响因素监测及宏观地质巡查监测等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库水位涨落、大气降水的作用及人类活动的作用,是引起八字门滑坡变形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渗流问题一直是困扰水工建筑物健康发展的难题。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长、运行环境的改变,渗流常常发生在堤防、土石坝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水位下的海堤进行数值模拟,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水位涨落过程渗流数据中,对相同单元节点处渗流产生的总水头H、渗流压力P以及渗流流速v曲线的盒维数进行分析,并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出不同关系曲线对应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总水头分维D_H,渗流压力分维D_P以及渗流流速分维D_v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且各分维值随水头变化明显与水位涨落成正比。采用分维值表示水位涨落过程中渗流因素是一种简洁、准确、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库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计算方法主要对流量进行统计,按保证率计算入库流量与坝前水位相组合,但该方法没有考虑电站的调度方案。以金沙江向家坝库区为例,针对向家坝电站的调度方案不同,高坝库区坝前水位差较大,统一用保证率流量和坝前水位组合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研究。以实际坝前水位和流量的组合为依据,通过4种方法推求高坝库区及变动回水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向家坝坝前水位与入库流量的组合可以更好地确定变动回水区的工程规模,符合实际情况,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库容是表征水库规模的主要指标,通常指坝前水位水平面以下的静库容,及时了解库容信息对水库的防洪调节、安全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南方CASS等高线法土方计算特殊地形大坝的库容的过程,对同等条件的库坝安全管理有着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采用空间有限元离散、隐式时间差分方法求解描述饱和—非饱和渗流场非线性抛物型方程,提出了计算电厂贮灰坝渗流的数值计算方法。将辽源发电厂贮灰坝进行二维渗流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水电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降落整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枢纽下游河床遭受清水冲刷,河床下切、水位降落是普遍的规律,也是历来枢纽设计及航道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针对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降落幅度及河床地质条件,采用1:100正态物理模型与遥控自航船模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提出了若坝下水位降落幅度较小,且坝下河床冲刷已基本稳定,可采取潜坝或明渠及溢流坝方案治理;若坝下水位降落幅度较大,且坝下河床冲刷仍在继续,单纯解决通航问题可采取船闸改造或船闸加中间渠道方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姚家枢纽是钱塘江中上游衢江干流六级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航运枢纽。针对枢纽强透水地基渗流控制问题开展三维渗流数值模拟分析,比较渗流控制措施的具体几何尺寸及其防渗效果,优化防渗形式,并预报防渗措施下的浸没、绕渗和渗漏。结果表明:地基粉细砂和砂砾石为主要渗透通道,易发生渗透变形,枢纽三维绕渗特征明显,两岸地下水水位较高,两侧边坡出逸位置较高。防渗墙水平长度越长,堤防坡脚处渗透坡降越小,但防渗效果随着延伸长度逐步降低,建议选取合理的防渗长度为400~600 m。防渗墙措施下下游边坡依然有出逸,需采取包括护坡反滤在内的多种防渗措施,提高渗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