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图设为一个公路圆曲线,A为圆曲线的起点,B为圆曲线的终点,P为转角点,切线长为T,园曲线半径为R。如果圆曲线上有一个待定点Q,那么此Q点除了可用一般方法(例如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等)外,也可以用切线外距定出。设圆曲线上有一点D,而AQ=QD=l,如果通过D作一圆曲线的切线,并且与AP(或者BP)相交于F,交角为α,那么此时FQ=e即为AD=2l段  相似文献   

2.
公路工程测设中,当交点转角过大,交点距中线位置过远;地形复杂,外距和切线丈量有困难;或交点难以达到(如障碍物、悬崖或河、塘等);或交点上不能架立仪器等,常用虚交点法测设平曲线。在山区公路测设中更为广泛。 虚交平曲线通常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中央纵距法等方法进行详细测设。但  相似文献   

3.
“公路”1959年第7期发表了郑成谋同志在切线任意点上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唯须用三角法进行计算,比较麻烦,现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用极坐标的计算方法。如图所示,C 为切线上任意点,如在 C点测设圆曲线上 A 点须算出夹角 0 和距离 SoA 点的坐标(x_n,y_n)可以从曲线表中查出,S 值可以用公式求得。  相似文献   

4.
本人在野外工作,深感查表和计算上的困难,因此就根据曲线半径“R”,曲线长度“K”,切线纵距“Y”,横距“X”和弦弧长度之差“d”的关系,制成“切线支距诺谟图”。此图的精度可达1/100,适用于各种曲线半径和各种长度的曲线加桩。由于图上无曲线,且极易控制的平行坐标,所以制作容易。现在介绍出来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使用。诺谟图的作法——预制一张对数射影分度图(此图系作一对数尺度,通过尺外一点作尺度的射线而成),在图上选取二尺度作“R”及“C”尺度,二尺度的方向相反。在切线支距表上找出同一个“X”或“Y”的二至三组对应于“R”及“C”的数置后,即用交会法在支距图上定出“X”,“Y”的坐标位置。将此坐标位置复套上对数射影分度图,使交会出的几点分别重合于对数射影分度图上的相应诸点,即按此时的对数尺度绘出即得。弦弧长度之差也用同样的方法绘出(注意  相似文献   

5.
笔者长期在工作中使用一种快速计算桥面竖曲线切线长度的方法,现在介绍如下:假设坡差为 x/100,上式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公式使用。当使用时,坡差 x=i_1-i_2的数值决定后,可立即算出相应的 T,如实际采用的 R=4000,则将T 值乘以2,很快就能得出切线的设计长度。在平原地区的桥梁,当桥头填土较高时,以在桥上设竖曲线为宜,因为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土方,而且可以在平原区公路上高速行车时,不致感到纵坡的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路线测量时,碰到虚交点角桩,都要查三角函数表或对数表来计算甲乙边长。由于查表次数多、手续比较麻繁,所以计算容易出错。现在提出用曲线表计算虚交点角桩的甲乙边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举例: 1.已知:甲乙点的偏角及间距,如图。 2.当半径10公尺时,切线长:乙点切线长6.20( /甲乙点切线之和 12.53公尺甲点切线长 6.33公尺 3.求间距为15.57公尺时的复曲线半径:R_复=15.57×10/12.53=12.41公尺 4.当半径为12.41公尺时,甲乙点的切线长: T_甲=6.33×12.41=7.85公尺 T_乙=6.20×12.41=7.69公尺 5.求УТИ31偏角为128°17′(64°43′ 63°34′)。R_复=12.41公尺时的切线长查R=10公尺偏角128°17′T.=20.63公尺 T=20.63×12.41=25.58公尺  相似文献   

7.
[一]在切线上量距:例图1。①求出欲求方向点 K 与 Bc 的距离 L,根据已知半径和 L 从曲线表查得 K 点的总偏角α,并求出 2α之值。②根据2α和 R 查得切线长 T'。③从 Bc 点沿切线方向量得 T'  相似文献   

8.
3 凹形缓和竖曲线 在凹形竖曲线中,最小视距是由在夜间行驶的车辆的前灯所照射的距离来控制的.对于缓和竖曲线来讲,其最小视距的情况出现在汽车的前灯位于SC点或TS点或第一缓和段内,具体情况应视竖曲线的几何组成而定.需指出的是,当汽车前灯位于抛物线段内,可能也必然存在最小视距,但并不能以此位置来确定最小视距,因为此时视线并未将曲率最大的抛物线段全部包含进去.在凹形缓和竖曲线中,最大曲率位于抛物线段及其相邻的缓和段内.如图4,当汽车的前灯位于SC处时,根据汽车的前灯光速与竖曲线的具体交点位置不同,在确定Sm时,可分为3种不同的情况,在这3种不同情况中,z均可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9.
曲线坐标放样快速计算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在任意测站利用曲线要素、采用极坐标法,利用CASIOfx-4800系列计算器编程,根据施工需要,计算平曲线内任意点坐标,进行快速、准确放样测设.  相似文献   

10.
通常我们在测量实习时,对中桩弯道放样都是采用新切线法与延线支距法的,如果这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用经纬义偏角法来测定的。可是目前我们的经纬仪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我们试行用小平板作图法来代替经纬仪的偏角法(注)。这种方法经过测量实习,认为速度快,操作简单,不受新切线法及延线支距法的条件限制;又不多计算和查表,虽精度不及经纬仪高,和上述相比,适合于低级公路,现介绍于下: 一、图的绘制以设计的半径R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一半圆弧,依据R的大小确定整弦长度,以折线的一段弧长AB=K(曲线长)见图1。A点B.C.作为曲线起点,  相似文献   

11.
圆曲线的测设方法较多,主要有直角坐标法(如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如偏角法)、角度交会法、解析坐标法等。诸法各有长短,一般前两法较常用。本文介绍三种新的测设法。新方法较现有的测设法简便。详述如下。一、交点偏角法如图1,J、Z、Y分别为曲线的交点、起点和终点,P_i为曲线上的任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公路平面线测试的几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彭真 《东北公路》1998,21(1):96-100
本文所介绍几种曲线测设新方法,是测站以比较随意的方式设置,在同一座标系内利用极座标布设平面线上的任一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在任意测站利用曲线要素、采用极坐标法,利用CASIOfx-4800系列计算器编程,根据施工需要,计算平曲线内任意点坐标,进行快速、准确放样测设。  相似文献   

14.
你刊1957年第二期所载“铁路和公路勘测时在曲线上横断面测设”一文对测定道路曲线横断面曾有过介绍。现将我们在工地上所采用的方法整理介绍如下: 1、工作的根据在圆弧中的一根弦,在其两端切点处作两根切线,分别与这根弦所成的两个  相似文献   

15.
李方 《公路》1993,(3):18-22,37
本文介绍用于公路立交匝道布线的弦切线法,并编制出立交布线程序“LJBX-XQX.XEE”。设计者只需借助该程序便可求得构成匝道线形各单元的弦线、切线长及其位置,以布设出较理想的匝道平面线形。  相似文献   

16.
《公路》1966,(3)
一、炮眼眼位的选定由炮位平、纵面图上量出药包与中桩间的高差 h。和水平距离 d_o。(1)由实量法可在工地顺横断面方向定出 A 及 B两点(如图一),若眼口位置在 A 点应打平眼,若眼口位置在 B 点则应打直眼,在 A 与 B 之间如 C 点则应打斜眼。眼口位置的确定,须同时考虑安全和方便等自然条件,若眼口位置选定在 C 点,则可量出A 至 C 点的垂直高差 h_1和 B 至 C 点的水平距离 d_1即得:  相似文献   

17.
“公路”月刊1957年第12期登载的“测定道路曲线横断面”一文,所介绍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找寻弯道上任一点的横断面方向,简单适用,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必须要知道一条切线,并且在测比较大一点的弯道横断面时,从起点测到终点要产生不小的累计误差。如只需要补测某一桩的横断面,也要从起点、终点、中点的已知切线方向测起。这是比较麻烦的。为此,本人提出以下方法,供参考。 1.论据:圆弧的圆周角等于该圆弧的弦切角。 2.使用工具:只需要一个十字架(方向架),并在其上做一个在水平方向可转动的木条。木条的转动不要太灵活,在木条上钉一小钉,以便观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路工程中平曲线部分之横断面方向的确定,“公路”杂志上曾经介绍了许多方法,兹将笔者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方法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采用之公式: θ=28.6479×L/R式中:?—曲线内任意一点的切线偏角值(单位以度数计); L—曲线长,如图3中之CD(单位以公尺计); R—曲线半径(单位以公尺计)。 (二)按上式可以求出当曲线长为1公尺时(L=1公尺)不同半径的曲线偏角值,见表或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缓和曲线的计算原理,推导出已知缓和曲线参数和缓和曲线上一点(包括该点坐标、曲率半径和切线方位角)求其它任意点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推导出缓和曲线偏置线的参数方程。文中介绍的计算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道路CAD的开发和道路设计与施工放样  相似文献   

20.
张玲玲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12):123-126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匝道一般为卵形曲线,是指在2个半径不等的圆曲线间插入一段非完整缓和曲线,为了方便坐标的计算,将插入的非完整缓和曲线视为完整缓和曲线的一部分.另外,实际施工所需放样中,通常需要根据与边桩及控制点位对应的中桩坐标、中桩切线方位角及横向距离计算所需点位坐标,因此针对卵形曲线段任意中桩坐标及中桩切线方位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